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朋友小倩带3岁的女儿西西在广场玩,西西捡到一只小绿豆,玩着玩着,西西就把绿豆塞到了自己的耳朵里,吓得小倩赶紧给她往耳朵里灌水,想把绿豆冲出来,旁边有个奶奶却制止了她,说水能把绿豆泡涨,会把耳朵塞得更厉害,应该用棉棒掏出来。
大家觉得到底哪种处理方式最合适呢?
在临床上,将把绿豆塞入耳朵这种情况叫做耳异物。耳异物常见于儿童时期,与儿童对人体充满好奇心、缺乏我保护意识有关,耳异物会对儿童造成阻塞耳道、影响听力甚至刺穿骨膜等伤害。
那应该怎么处理耳异物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耳朵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耳异物不易自行排出的特性
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及平衡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与外耳道,儿童时期的耳异物常见于外耳道。
耳朵的结构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两部分,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传入耳内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具有将声音转为振动(骨膜)、将振动传输入内耳(听小骨)、传递放大声音的作用;内耳:有耳蜗、前庭、半规管,起着传递声音的作用,声音传到耳蜗,再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半规管还起着平衡调节的作用,当半规管发生问题时,可能会引起眩晕。声音的路线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将声音转换为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输入内耳)→内耳(耳蜗→听神经→大脑)
耳朵的结构
外耳道是一个细长狭窄的管道状结构器官,具有两处狭窄:
软骨部(外耳道外三分之一)与骨部(外耳道内三分之二)交界处骨部距鼓膜约0.5厘米的外耳道峡部这些特殊结构导致进入外耳道的异物容易发生嵌顿,不易自行排出。
小拓展:耳朵的几个有趣小知识
1.招风耳是病吗?
被誉为聪明、幸福象征的招风耳,其实是一种耳朵畸形,由胚胎期耳轮形成不全或耳甲软骨过度发育所致。
招风耳没有功能性意义,不影响听力,但却影响整体的美观,有些儿童可能会因此遭到同龄人的嘲笑,所以,国外多习惯在4~6岁时为具有招风耳的儿童实施耳成形术。
耳廓畸形术前与术后
2.耳朵前有个小孔,那是啥?
这个位于耳轮前方和耳屏上方的小孔眼叫做先天性耳前瘘管,俗称耳仓,民间有“耳仓有福”之说,其实是最常见的耳丘融合异常。
耳前瘘管的发病率:白人儿童中为1%,黑人儿童中为5%,亚洲儿童中为10%,有家族史。
对有“耳前瘘管”的宝宝,家长们切记以下几条,以防增加瘘管感染的风险:
不要用手挤压耳前的小洞;不要拿东西伸进小洞里面试探;当宝宝洗澡或哭泣时,注意不要让水或者眼泪流入小洞;保持小洞局部的清洁干燥。耳前瘘管的处理:
多数儿童的耳前瘘管没有症状,不需要做任何处理;有的宝宝瘘管口会有皮脂腺样的分泌物,只要没有感染征象,就不需要处理,也不要挤压它,这种分泌物会自行排出;当瘘管口分泌物及周边的皮肤有红肿时,可以涂抹含碘消*液进行消*;当瘘管口流脓、排出鳞状物质或红肿不断加重时,医院进行诊治处理。
耳前瘘管术前与术后
3.耳朵前的小揪揪是拴福气的吗?
耳朵前的小揪揪俗称拴马桩,其实叫副耳,是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第一鳃弓异常所导致,一般多发生在口角与耳朵之间的区域,也可能发生于沿胸锁乳突肌前肌的任何位置,表现为突出皮肤表面的肉坨样赘生物,多由皮肤、脂肪组织、软骨构成。
附耳会随着儿童的生长而逐渐等比例的长大,除了影响外观之外,大多没有其他危害,通常在儿童时期,因为美观目的而被切除。
耳朵前的拴马桩古代拴马桩多的地方,多数是以马代步的商贾云集的地方,富庶且繁华,古人将附耳叫做“拴马桩”,意味着对财富的向往和美好祝愿。
副耳术前与术后
现在我们知道了,外耳道是最容易发生耳异物的部位,另外,耳廓异物也偶有发生,中耳异物比较少见,那不同部位的耳异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二、常见儿童耳异物的部位与种类
耳异物常见有外耳道异物、耳廓异物等,因部位的结构特点,其表现特点也各不相同。
1.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耳异物,指体积小的物体或虫类等异物进入外耳道。
外耳道异物通常可见以下3种异物类型:
植物性异物:如豆类、谷粒、小果核等动物性异物:如昆虫、水蛭等非生物性异物:如纽扣电池、小玩具、扣子、棉棒等外耳道异物多见于6岁及以下的儿童,常为小儿玩耍时将小物体塞入耳内所致。有耳部刺激性情况(如耵聍栓塞,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等)、异食癖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耳异物。
儿童有以下情况时,应警惕是否发生外耳道异物:
照护者看到儿童将东西放入耳内或发现儿童耳内有异物,这是发现儿童异物最多的方式;耳朵继发感染或疼痛,表现为儿童哭闹并常用手抓挠耳部;儿童听力下降或耳痛;耳朵见脓性或血性耳分泌物(罕见);儿童长期咳嗽或呃逆(罕见)。
儿童总是一边抓挠耳部一边哭闹应警惕耳异物
对于怀疑又不确定是否存在耳内异物的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做耳镜等检查以确定有无耳异物的发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外耳道异物对儿童造成的危害:
小而无刺激性的非生物性异物,宝宝可无任何不适;活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在耳内爬行或移动,耳内会有骚动感、耳痛、耳鸣等感觉,会让宝宝惊恐不安,严重时损伤骨膜;豆子等植物性异物,遇水可以膨胀、阻塞耳道,可压迫外耳道,致使外耳道红肿、糜烂、疼痛,引起宝宝听力减退、耳朵闷胀、耳痛等不适,可以引发外耳道炎,甚至耳聋;遇水不发生变形的异物,时间久了,可逐渐被耵聍包裹或引发感染,形成耵聍栓塞,也可能影响宝宝的听力;锐利、坚硬、不规则的异物极有可能损伤鼓膜;纽扣电池等刺激性强的异物,或耳异物滞留时间较长,可能会引起耳漏;有些异物还可以刺激外耳道、鼓膜,引起宝宝反射性咳嗽或眩晕。
棉棒导致鼓膜穿孔
2.耳廓异物
耳廓异物通常是由穿孔性耳饰嵌入或其他异物意外刺入耳廓造成耳廓创伤。
这些异物可能位于耳垂或耳廓软骨,其中镀金或合金异物可能会造成局部接触性皮炎、局部肿胀等表现;耳饰嵌入常见于10岁以下女孩以及青春期早期的孩子,可表现为耳痛、肿胀、发红和穿孔部位流脓等。
耳廓异物造成感染
发生耳异物时,是否能及时、准确的处理,决定了异物对耳朵的伤害程度,那我们该怎么处理耳异物呢?
三、知晓不同耳异物的处理原则,妈妈做宝宝的耳朵护理专家
耳异物处理不当的话,可能会引发感染甚至耳聋。所以,一旦发现或怀疑耳异物时,医院就诊;如果无条件立即就诊,需要及时做出正确的急救处理措施。
1.外耳道异物的处理原则
发生外耳道异物时,根据异物的种类和性质,给予的处理原则也有所不同。
植物性异物植物性异物具有遇水膨胀的特点。
因此,如果耳中进入谷类、豆类等植物性异物,不要往外耳道滴水、滴油,以免异物膨胀变大,阻塞外耳道,也不能用棉棒、挖耳勺等去掏耳朵,以免将异物推入耳朵更深处,加重耳损伤。
文章开头时提到的小倩女儿,将耳中塞入绿豆,小倩和那个奶奶的处理方法都是不妥的,那应该怎么做呢?
植物性异物处理方法:
①较小的植物性异物进入耳内后,可以帮宝宝将患侧耳朵朝向地面,将耳朵向下拉,单侧脚(患耳同侧)蹦几下,以利于异物的排出,并要仔细观察异物是否排出;
②泡胀开的豆类等植物性异物,可用95%的酒精滴入外耳道,使异物缩水变小,然后让孩子患侧的耳朵朝下,异物就会自动滚出,如果排出不畅,也可以让宝宝患耳朝下,单腿跳几下试试,帮助排出异物。
植物性异物
动物性异物多种昆虫都可能暂时停留于外耳道,国外有研究报道,最常见的动物性耳异物是蟑螂,因为蟑螂喜欢温暖、黑暗的环境,尤其见于城市贫民区的儿童。
如果有小昆虫等动物性异物进入耳内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安抚宝宝,切勿惊恐喊叫,以免虫子受惊进入外耳道更深部;
②对于趋光的小昆虫,可以带宝宝进入光线黑暗的房间内,用手电筒照宝宝的耳道诱出小虫;避光的虫子,如蟑螂等不可采取此法;
③滴进耳内2、3滴食用油,过2~3分钟,待虫体失去活动能力,帮孩子向患耳一侧歪头,小虫子一般会随着液体流出来,如果不能流出,可用细棉棒轻轻蘸出;
④较大的昆虫异物或以上方法难以排出的昆虫异物,应尽快就医,医生会使用矿物油、75%酒精或利多卡因、地卡因等先杀死或麻醉昆虫,再用镊子等专业器具取出或冲洗排出异物。
活昆虫在儿童耳道内移动可引起极大的不适,有时可能损伤鼓膜和中耳,应立刻处理。
动物性异物
非生物性异物对于儿童非生物类外耳道异物,可根据异物的性质、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
①将患侧耳朝下,嘱孩子同侧脚在地上跳几下,观察异物能否排出;
②对于质量轻、体积小的异物,可用凡士林或者食用油涂在细棉棒头上,轻轻将其粘出,或者使用负压吸引器吸出;
③如果异物为铁质小东西,可将磁铁放在耳道口,利用磁铁的磁性,尝试将异物吸出来;
④如果是小纽扣电池等刺激性强的异物、怀疑捅破骨膜的穿透性异物(如棉签,铅笔尖、发夹)等,医院就诊处理。
非生物性异物
特别提醒:①在取拿异物时,要谨慎小心地操作,切不可乱戳乱捅,以免造成鼓膜损伤;
②切勿在家自行使用镊子、耳钩等尖锐物品,以免对外耳道、鼓膜造成损伤;
③如果以上处理措施无效,要让孩子患耳朝下,医院就诊。
2.耳廓异物的处理
耳廓异物、易感染的耳饰嵌入等应由专业人员取出,以预防感染,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不管是哪一种异物,取出异物后,若外耳道肌肤红肿、疼痛、糜烂等,可用双氧水冲洗外耳道、用氧氟沙星等滴耳液进行抗感染或其他对症治疗。
3.建议
异物入耳后,建议医院就诊取出,以免自行取出时不慎损伤外耳道肌肤及鼓膜,避免将异物越推越深,给异物取出造成更大的困难;自行取异物后,如仍有不适,说明耳道内有异物残留,或者存在外耳道损伤等情况,应就诊对症处理;异物取出以后,应保持外耳道清洁,不可进水,以防感染。对存在的并发症,如外耳道炎、鼓膜穿孔、中耳炎等应继续积极治疗。很多妈妈觉得宝宝耳朵内的耳屎也属于耳朵里面的异物,总是喜欢给宝宝掏耳朵,那耳屎究竟属不属于耳异物,宝宝的耳朵需不需要定时清理呢?
四、耵聍不是耳异物,保护耳朵有用处
其实,耳屎的医学名字叫“耵聍”,不属于耳异物,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
耵聍的主要成分有:
*色素、蛋白质油脂少量的钾、钠等元素一般耳屎都是片状的,有的耳屎是粘稠*色的,叫做“油状耵聍”,这都是正常的。
耵聍有它独特的作用:
对儿童的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异物与小昆虫直接侵犯儿童的鼓膜;粘附进入儿童外耳道的灰尘,起到清洁耳道的重要作用;耵聍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在儿童的耳道皮肤上形成酸膜,给儿童的耳朵起到杀菌的作用。儿童的鼓膜与常人相比更加娇嫩,耳屎却能够有效的保护耳朵,减少猛烈声波的影响。
耵聍有其独特的作用
宝宝的耵聍不需要刻意清理:
正常情况下,耵聍可借助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以及汗毛的推动作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如果宝宝耳朵不疼不痒、听力好,耵聍是不需要刻意去清理的;但由于儿童面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全、下颌关节活动无力等原因,耵聍容易和尘土混合凝结成块状,有时会堵塞于外耳道内,形成“耵聍栓塞”,这时医院去处理了。帮宝宝清理耵聍,以下4点要注意:
对于一些已露在外耳道口的耳屎,我们用儿童安全镊子夹出来就可以,但是不能触碰孩子的耳道深处;对于外耳道肉眼可见的耵聍,可以用湿巾卷起来,慢慢地伸到孩子的耳朵里面转一转,轻轻把耳屎转出来;发现宝宝耵聍较多又在比较深入的地方,并造成宝宝不适或影响听力时,应及时就医;宝宝不合作或耵聍较大、较硬时,可以按医嘱使用3%~5%碳酸氢钠滴耳液滴耳,约1~3天后,耵聍软化,可以用童安全镊子小心的取出或由专科医师取出。宝宝的耳朵十分娇嫩,需要我们更多的呵护,在了解耳异物处理方法的同时,我们应该帮助和引导宝宝做好耳朵的护理,预防耳异物的发生。
五、预防耳异物,做好儿童的安全教育,是保护儿童的最好方式
防患于未然,保护宝宝免受耳异物的意外伤害,才是爱护宝宝的最好方式:
1.教育宝宝不要将小玩物塞入耳内及身体的其他孔道;
2.戒除用棉棒、火柴棍等给宝宝挖耳朵的习惯,以防异物残留耳内;
3.宝宝卧室内尽量不要放置土栽植物等,以减少室内的蚊虫;
4.宝宝卧室内消灭蟑螂、蚊虫,以防止睡眠时进入宝宝耳内;
5.带宝宝出去玩时,要加强防护,防止昆虫进入耳内。
应从小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
儿童的耳道与成人相比,较短、细,再加上儿童缺乏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耳异物,家长应该加强看护,尤其是对于幼童,应为其创造安全的生活和玩耍环境,减少耳异物的发生机会;对于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儿童,应该加强安全教育,防止耳异物的发生。
儿童一旦发生耳异物,医院进行处理,实在不具备即刻送医的情况下,可根据异物的种类、部位先进行简单的处理,同时做好就医的准备,以减少对孩子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