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秋时期,老子对黑与恶是怎样定义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哪儿治得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黑与恶”古已有之,只是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那么,在老子的时代,这位哲学家家和社会学家是怎样揭露当时“黑与恶”的呢?

对于黑、恶的社会根源,老子认为“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其*闷闷,其民淳淳;其*察察,其民缺缺”。

大意是,*令钳制得越僵化,民众越贫困;贫民越暴怒,国家越混乱;民众越急功近利,做事越弄虚作假;严刑峻法越偏离人道,涉黑作恶的人就越多。只有*治清明,反腐倡廉,民风才敦厚朴实。反之,*策严酷,变化无常,民众则无所适从,奸诈作恶。

比老子更早的中国第一任法官皋陶说,“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大意是,执法者的品德要高尚,不要执法犯法,以恶制恶,对待百姓要简易不烦,宽厚不苛;惩罚不株连子孙,赏赐却要延续到后代。无意犯的过失,不论多大都要宽恕,故意犯的罪过,不论多小都要判刑;判刑时可轻可重的,要从轻量刑,赏功时可轻可重的,要从重赏赐。

但东周统治者违背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因此老子谴责道:“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意思是,朝廷大兴土木,民间庄稼荒芜,粮仓空虚。官员一身绫罗,佩带利剑显示威风,挥霍无度,夸耀自己的财富。“一朝为臣事,十万雪花银”,如此无道行径,将上行则下效,百姓贪欲之心必起。

这段话与晏子所说的“大盗盗国,中盗盗德,小盗盗财”不谋而合,表达了老子对东周当*者强烈的仇恨和对民众的同情。他发现,无道之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无奇不有,最大的“黑恶”是腐败。他呼吁,有道之君,不以文采为尚,而以大道为尚;不以利剑威众,而以仁慈服众;不以饮食为美,而以德润为美;不以财货为贵,而以知足为富。天下国家,同于一道,上下各尽大道本分,共由大道而行,相忘于大化之中,何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呢?

除了社会原因给“黑恶”提供了土壤,老子还指出了个人修养方面的原因。他说“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罪莫大于可欲,祸害莫大于不知足”。

大意是,沉迷于灯红酒绿会令人迷失自我,放纵犬马会使人心发狂,奇珍异宝会激起人的贪欲,导致行为不轨,食欲无度,令人口味败坏,一味听取浮夸之音,让人失去辨别力。人最大的过失,缘于欲望无边,最大的祸害,缘于永不知足。

因此,老子警告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意思是,好勇斗狠、为非作歹的人必定短命,内心强大而行事谨慎的人常得善终。这两种“勇”一者得益,一者受害,原因是天道不喜欢恶霸之勇,但平庸的人又有谁知晓此理呢?天地之间的正义戒律,如同稀疏之网让人难以察觉,但万事万物的善恶报应,尽在这无形的天网之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自古从无例外。

回到文字学本身,“黑”,指被烟熏过的颜色,或沾上烟灰的脸。烟囱里是光明照不到的地方,引伸为内心阴暗;脸有黑灰,象征狠*之人。“恶”,上半部“亚”是四方道路被堵死,下半部“心”表示内心无法接受、憋闷。引申为丑陋言行给他人照成了伤害。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不断战胜黑暗、战胜邪恶的过程。今天的“扫黑除恶”也许能从老子学说里汲取更多的智慧。

(王大路观典,作品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