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书笔记四诊抉微问诊篇 [复制链接]

1#

《四诊抉微》为中医诊断学专著,清-林之翰代表作,堪称“搜汇百家”。正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所言:“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所谓“四诊合参”,是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料,为最终辨证辨病提供准确全面的证据问为审察病机之关键。林氏认为“四诊为岐*之首务,而望尤为切紧”,故冠“望诊”为四要之首,先谈“察形气”以别虚实,并详论外形与气血盛衰的辨别方法。

问诊篇首引《灵枢·师传篇》,问诊的具体内容则从“人品起居”、“嗜欲苦乐”着手,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婚配、境遇、习俗等。林氏推崇《景岳全书·十问篇》,并全文辑录,以供参考。

问诊.人品起居、嗜欲苦乐

生活环境、饮食嗜好、职业爱好、经济情况等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推断病人的性格和目前的心理状况,七情致病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文中“寡妇、僧、尼,遭逢不偶,情多郁滞”知晓病人的身份,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的把握。

回想当年初学一次跟诊中,来了一对夫妻,男自述3年前无明显原因突然左耳鸣耳聋,老师问其职业,病人回答一直在家,老师再问其3年前具体职业,病人回答是工人,老师再问其具体是什么工作,病人不解,隐隐有些生气,其妻回答是焊工,老师再问其每天工作时间,再答大约6小时。

在电焊的过程中,声音刺耳,且耳朵长时间受噪音影响,病因可能由此而来,老师遂向病人解释,病人表示理解。问诊时尽可能全面收集信息,它对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都有一定的影响。

十问篇

这篇是根据《景岳全书·传忠录》中“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而来的。从文中“明此十问,则六变具存,而万物形情……有能熟之胸中,运之掌上,非止为人,而为己不浅也,慎之,宝之。”可见作者之用心良苦。

一问寒热

问寒热在问诊之首,古人说:有一分寒热,就有一分表证。临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四个类型。对于恶寒发热文中说到“若素日无疾,而忽见脉症若是者,多因外感。盖寒邪非素所有,而突然见此,此表症也。”这里强调了表证的突然性。

恶寒发热并见多为表证,但疾病的过程是邪正交争的过程,伤寒太阳病初始之时,寒邪袭表,卫阳被郁,尚未奋起抗邪,则恶寒而不发热,当卫阳奋与邪气相争之时,则恶寒发热。当然,这个过程很快,有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恶寒不发热的过程。

文中提到“凡身热经旬,或至月余不解,亦有仍属表症者。盖因初感寒邪,身热头痛……而药未及病,以致留蓄在经,其病必外症多而里症少,此非里也,仍当解散。”

讲到表证误治用火,使寒邪不能散的情况,或虽经解散后,药未及病,出现外症多里症少的情况,告诉我们不能当做里症治疗,仍然需要散法。

二问汗

“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是阳气蒸化津液从汗孔泻泄而出来的。

汗型分类:微汗,为表虚,表证欲解;大汗,为阳明经热,过服汗剂;冷汗,为阳气衰微;热汗,为阳气亢盛;战汗(战栗后出汗),汗后神清脉静为顺,神昏烦躁脉大为逆;汗出如油(汗出如珠粘手),为大汗亡阳,虚脱;*汗(汗出染衣如柏汁),为*汗病,历节风;外感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的,为表实证;外感恶风发热,汗多者为表虚证。

正常的汗起到调节阴阳的作用,有汗无汗,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都能对疾病的诊断有影响,比如太阳伤寒证和太阳中风证的区别主要就在于有汗无汗的区别。

三问头身

文中讲到“问其头,可察上下;问其身,可察表里。头痛者,邪居阳分;身痛者,邪在诸经。前后左右,阴阳可辨;有热无热,内外可分。但属表邪,可散之而愈也。”

问头身旨在确定病位,为什么这里强调头身分开说,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强调头的重要性。

四问便

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其寒热虚实。大便通水谷之海,肠胃之门户也;小便通血气之海,冲任水道之门户也。

二便皆主于肾,本为元气之关,必真见实邪,方可议通议下,否则最宜详慎,不可误攻。我觉得问大小便就如同把脉看舌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凡病若大小便是正常的,那么此病大多不严重。

五问饮食

问饮食者,一可察胃口之清浊,二可察脏腑之阴阳。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

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可见饮食对人体的重要性。“凡诸病得食稍安者,必是虚症;得食更甚者,或虚或实皆有之。当辨而治之。”

六问胸

胸腹脏器器官很多,涉及的病情很是复杂,正如文中所说“胸腹之病极多,难以尽悉。”

七问耳

文中说“耳虽少阳之经,而实为肾脏之官,又为宗脉之所聚,问之非惟可辨虚实,亦且可知生死”针灸耳穴在耳廓上有一定分布规律,就如同一个倒置子宫的胎儿,说明耳穴与全身各部相对应,侧面表明了耳朵的重要性。

耳聋,除一小部分确是肾虚所致,多数是在虚证方面尚有气虚、血虚或清阳不升等,属实证者更多,如风痰邪闭、气滞、震伤,甚至航空性中耳炎,咽鼓管异常开放等。

八问渴

文中“渴与不渴,可以察里症之寒热,而虚实之辨,亦从而见。凡内热之甚,则大渴,喜饮冰水不绝,而腹坚便结,脉实气壮者,此阳证也。”

问口渴主要了解饮多饮少,喜热喜冷,口渴程度等。口渴喜冷饮属热证;口渴多饮,饮后复渴,甚者饮一溲一,属下消证。口渴欲漱不欲咽,为瘀血阻滞。口渴不欲饮或不多饮,可见湿热。口渴喜热饮多属虚寒。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多为水湿痰浊停于中焦。

九因脉色查阴阳

古人云:“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疾病首要就是要分阴阳,而阴阳作为辨证的两大总纲领,先分阴阳也相对来说要容易些。

十从气味章神见

这虽为问诊篇,但特意讲到药物性味及用药技巧在防治疾病的作用。一名医者对药物的熟悉掌握直接关系到疾病的疗效。

“凡制方用药,乃医家开手作用第一要着。而胸中神见,必须发泄于此。使不知气味之用,必其药性未精,不能取效,何神之有?此中最有玄妙,勿谓其浅识易知,而勿加之意也。”

医者对疾病的思考、治疗都需要通过药物的对疾病的直接作用来实现,可见药物的重要性。

此文最后一段话发人深省,特别是对于现在医患关系紧张来讲,如何与患者沟通?怎样的问法才能使患者不排斥?如何定位医生与患者的位置?这都是需要我们深思,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大夫,揣摩的病人内心活动,用恰当的行为言语获取自己最想得到的信息,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