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寿亲养老新书为例浅析宋元时期养老著 [复制链接]

1#

养生学和食疗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专著及其他有关著作中就已有记载,其后历代逐步发展,专门的养老著作也在这些传统著作中慢慢萌芽。宋元时期出现了我国重要的养老著作《寿亲养老新书》,此书也是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老年医学专书。此书前身为宋人陈直所著《养老奉亲书》,后邹铉续增三卷,合称《寿亲养老新书》。邹铉,号冰壑,宁泰县人,元代医学家、养生学家,一生注重食疗养生,对陈直所著《养老奉亲书》十分推崇,晚年自号“敬直老人”。

但因“恨其说之未备”,故在继承陈直养老思想的基础上,又“广集前修嘉言懿行,奇事异闻,与夫药石、膳羞、器服之宜于佚老者,厘为三卷”,大德年间成书,与《养老奉亲书》合著为《寿亲养老新书》,所论颇为详备。

该书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变化,在传统养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详尽的养老之道,如注重饮食调养,起居医药,四时摄养等,对当时以及后世敬老、养老的科学完备起到了重要作用。《寿亲养老新书》的养老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衣食住行,井然有序

人到老年,精力衰减,精神倦怠,逐渐丧失劳动能力,需要儿女子孙赡养,以安度晚年。但“赡养”绝非简单的物资供给,更重要的是要让老年人享受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对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整。“凡住行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以助娱乐”,以安全、方便、舒适为宜,使老人身心舒畅。

饮食是人生存之根本。对于真气耗竭,五脏衰弱的老年人,更要注意通过日常饮食调理气血,若饮食“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则极易引发疾病。老人肠胃功能减退,饮食上需要特殊照顾,首先要保证饭食温热熟软,忌粘硬生冷。参照这些标准,邹铉收集了许多适于老人日常补养的粥菜,如地*粥、乳粥、栗粥、百合粥、枸杞子粥、芭蕉脯、牛蒡脯、干蕨菜、松蕊等,以备人们日常赡养之用。其次,每餐不宜让其吃得过饱,最好少食多餐,以免损伤脾胃。再次,饭后要做适量运动,“引行一二百步,令运动消散”。子女要按以上诸项标准,躬亲调治,悉心照料,“无纵婢使慢其所食”。

老人“骨肉疏冷,风寒易中”,抵抗力下降,衣服的保暖性是第一位的。另外为便于老人行动,制作衣服要宽窄适度,长短适中,以窄衣最好。老人衣装不宜宽长,“长则多有蹴绊”,走路容易跌倒,易造成老人行动不便,“宽则衣服不着身”,不能保暖。窄衣则贴身保暖,可使老人气血流利,四肢和畅。季节交替之时,要注意衣服增减。春天转暖,不可顿减棉衣,以防乍暖还寒,损伤老人肌体,要多穿夹衣,“遇暖之时,一重渐减一重,即不致暴伤也”;虽遇盛夏,“其颈连项常用紫软夹帛自颈后巾帻,中垂下著肉,入衣领中,至背甲间,以护腠理”,以免风伤腠理。

行动上老人已远不如年轻人灵活,这就需要子女的悉心照料。为方便老年人起居,《宴处起居》篇从卧室床榻到枕头被褥都作了细致规定,对于被褥,蒲花褥“虚软温燠”,他物无比,是为最好。另外,“缘老人多困,坐则成眠”,为方便老人平时坐卧休息,座椅要做矮床样,高度须让老人双脚能接触到地面,座椅前面放置茶几,两侧设围杆,以免闪侧之伤。邹铉考察当时日用之物,认为“如今之倚床,但两向施档,齐高合曲尺,上平”,“僧家亦有仄档。然高低不等,难为仄倚”,对老人坐卧皆不便。邹铉所列之欹床、醉床则高度适中,可坐可卧,功能多样,便于佚老。

老人心闲无事,多喜出游散心,观花赏木,以快其意。家人要为老人出游悉心准备,既要保证其心情畅快,又不能使老人过于劳顿。坐车出行,则要为老人选择坐卧皆可、高度适中、舒适安稳的车辆,车辆的设计要既方便观景又能遮蔽风雨,内部做成前可凭,后可依,左右可隐肘扶持的结构。因“棕重又蔽眼”,不利于观景,故车内少用棕色为宜。另外还要备足饭食酒菜果蔬,最好根据老人个人喜好,准备琴、书、棋、扇等物,以娱其身心。对出游的次数和频率,《新书》认为择良辰美景,每月一游为最佳。

以上诸项切实考虑老年人日常所需,为他们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对老人愉悦身心,延年益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推崇食疗,辅之医药

“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高年之人,身体虚弱,长寿之法重在调理,防患未然。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新书》重视食疗,主张“食治未愈,然后命药”。在中医医学中,药品与食物本一脉同源,联系密切,“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与药物相比,食疗更加平和,副作用少,可避免伤及老人脾胃及元气,安全性更高。且人老多性情不定,多“厌于药而喜于食”,所以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食疗皆优于药物治疗。

本着食疗为先的原则,书中收纳了大量有价值的食治方剂。如牛乳方(牛乳、荜苃末),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健康,润泽,为人子须常供之,使老人常以为食;枸杞煎方(生枸杞根、白羊脊骨)、煮羊头方(白羊头、胡椒、荜苃、干姜、葱白、豉)、煎猪肝方(猪肝、葱白),可治体虚羸弱,补五劳七伤;地*粥(生地*汁、粟米、粳米、诃黎勒)、猪肚粥(猪肚、白术、槟榔、生姜),多给妇人食用,可补血补气。书中共收入治疗眼目、耳聋耳鸣、脾胃气弱、腹泻、烦渴、水肿、脚气、咳喘、噎塞等病症的一百六十多种食疗偏方,其中药粥有六十余种。粥类温和,容易消化,常食不仅能除饥消渴,还能益寿安乐,实为调理身体,延年益寿必备之物。

若老人罹患疾病,食疗不能解决问题,则需要药物治疗。然老年人气血已衰,故在用药上要充分考虑老人身体的承受能力,用“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慢慢调治,勿求速效,尤其慎用攻邪之法,以免适得其反,危及生命。《新书·集方》一节记述了诸多老年保健、防病、治病的方剂,如专治反胃呕吐的甘露饮,治心气亏损的参归腰子等。这些方剂的成分、制作方法及服用方法等书中均有详细记载,这些方剂对老年病的防治意义重大。《新书》特别指出,为保无虞,切不可给老人用“市肆赎买,他人惠送,不知方味,及虎狼之药”。若老人是宿疾发作,则要视病情轻重,用温和汤药治疗,三五日病症减轻后,则要停药,再用食疗之法调理,不可持续用药,此为最良之法。

这种首推食疗、辅之医药的治疗调理之道,不仅将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且有效地降低了奉养老人的医药成本,减轻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既科学合理又经济适用,对促进老年养生、家庭养老有重要作用。

三、精神敬养,陶冶性情

情绪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年老之人往往性情乖张、急躁、任性、固执,“虽居温给,亦常不足……等闲喜怒,性气不定,止如小儿”。奉养老人,除物质供给外,心理和精神上的护理也十分重要。日常照料需要子女承顺颜色,随其所欲,不宜违背老人意愿,以保心情舒畅,气血平和。老年人往往常觉孤寂,郁闷,这些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无益。子孙尽量时时陪伴,免生伤感,“常令人随侍左右,不可令孤坐独寝”。为寄托情怀,宜据父母兴趣,将琴棋、书画、花鸟、古物等放置左右,供其把玩,使他们能“自以为乐”,陶冶性情,避免空虚易躁。

“奉亲之道,亦不在日用三牲,但能承顺父母颜色,尽其孝心。”不论贫富,养亲重在用心,父母知子孙孝,则心感知足。所谓富足之家“不可慢于老者,尽依养老之方”,竭力养护。那些“虽有奉行之心,而无奉行之力”的贫乏之家,只需“随家丰俭竭力于亲,约礼设具,使老者知其罄力事奉而止”,不要无谓攀比物质。

除子女奉养外,老年人自身保养更加重要,所谓“能知自养之养,而后能安享子孙之养”。为此邹铉特别集录了一些“相鹤”、“养龟”、“收画”、“置琴”、“种植”、“储书”的方法,以及朋友相访、清谈诸事的事例,以丰富老年生活,调养身心,安度晚年。

四、顺应节气,四时调养

“阴阳四时者,万物终始,死生之本也。”中医强调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生,主张顺应节气,四时摄养。

春天乍暖还寒,高年之人多发宿疾,易精神困乏,体热脑昏,所以春季老人饮食要注意“减酸益甘”,以养脾胃。若走亲访友,酒不可多饮,粘冷肥僻之物不宜食用。偶发疾病,宜选择和气、凉膈、化痰的药调理,或进凉性食物调停。天气转暖后,外出郊游,要选择晴好的天气,“引侍尊亲于园亭楼阁虚敞之处,使放意登眺,用摅滞怀,以畅生气。时寻花木游赏,以快其意。”使老人身心感到愉快,顺春季生发之气,增强免疫力。

夏季天气炎热,心火旺,饮食要“减苦增辛”,以养肺气。老年人肠胃功能下降,尤其要少吃冷腻的食物,包括瓜果,以防腹泻。起居上“宜居虚堂静室,水次木阴洁净之处”,檐下过道以及破窗之处,风为贼风,此处纳凉极易生病,皆须免之。

日常调理上,每日清晨进平顺气汤散一服,若老人气弱,夏至以后可服不燥热、平补肾气的暖药调理。此外,为解老人燥热之气,平时要投其所好,日陪闲话,分散其注意力,外出要选择安静文雅的地方,使其身心愉悦,忘记暑热。

秋季则属金,肺气旺,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秋天叶落草枯,凄风惨雨,如此衰败之象容易造成老人情绪低落,暗自神伤,子女要时刻注意父母情绪变化,及时开解。秋季多发哮喘、咳嗽、腹泻,最好在疾病发作前即服用中和之药遏制,防止伤到老人元气。

冬季寒冷,要养心气,宜多食苦味食物。“高年人阳气发泄,骨肉疏薄,易于伤动”,所以要特别注意通过调节饮食抵御寒气。冬天可让老人饮适量山药酒、肉酒,多喝粥,若感风寒,切忌多食煎炒之物。老人居室要密封,被褥加厚,早睡晚起,以避霜寒。

书中所列四时摄养法,不仅注重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完善对老人生活的照顾,而且对老人的心理变化进行了细致观察,指出了季节给老人心理带来的影响,并给出缓解不良情绪的方式方法,这些措施对老人保健意义重大。

五、呼吸吐纳,养生之道

除注意饮食起居外,运动是养生不可或缺的一环,适量运动对愉悦老人身心大有裨益。运动除前面提及的饭后散步、走亲访友、外出郊游等,书中还多有提及呼吸吐纳的养生之道,“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呼吸吐纳的养生之法,在中国古代早而有之。所谓“孙真人六字真言”,“呼”有呵、呼、呬、嘘、嘻、吹六种;“吸”只一种而已。

中医主张“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嘻’字治胆气,以‘吹’字治肾气”,根据四时节气的不同,呼气六种在不同季节要有所侧重,以修养身心。

六、树立典范,宣扬孝亲
  

《新书》强调敬养老人的重要性,认为“凡人衰晚之年,精神耗短……全藉子孙孝养,竭力将护,以免非横之虞”。为人子孙,不仅要保证老人衣食富足,还要承顺慈亲,参行孝礼,上合神灵,下契人理。针对老人生理特点,邹铉在承顺《养老奉亲书》基本养生思想的基础上,广泛搜集食疗诸方、中药制剂以及修身养性的方法,衣食住行,甚至一动一静之间莫不体贴入微。

但老人能否得到赡养以及以上奉养方法是否能较好落实的前提是子女固有的孝心,以及对传统孝文化的认识程度,所以邹铉还辑录了七十二件历代孝子贤孙的孝行,以“激发夫人孝爱之心”,激励世人重视老人赡养,使老人得以乐享晚年。

其中不仅包括老莱子娱亲、*香扇枕温衾等关心父母身心健康的典范,还包括王羲之、李迁哲、郭子仪等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邹铉依照“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的养老标准收录这些怡亲养老的人物故事,使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都找到了自己的孝亲典范,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共鸣,促进家庭养老的完备,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结论

在元代大力提倡孝道的风气下,《二十四孝》辑录成书,元杂剧中出现了一大批孝亲剧,大大促进了孝道的通俗化和普及化,社会养老尊老风气日兴。

元人邹铉还对前代养老著作进行总结发展,出现了增补的《寿亲养老新书》,此书从衣食住行、医药心理等方面提出了详尽的老年养生之道,对本朝后世乃至今日的老年养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