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梨泰院踩踏悲剧看拥挤踩踏事故中恐怖 [复制链接]

1#

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发生严重踩踏事故,事件至今还在持续发酵中。

根据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当地时间11月1日通报称,截至当天11时,踩踏事故已造成人遇难,人受伤,其中重伤33人、轻伤人,遇难者中包括6名中学生、8名军人和26名外国人,而这26名外国人中就包括4名中国同胞。

随着韩国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的调查,以及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事故细节,此次踩踏事故的脉络逐渐清晰:

作为事故发生地的梨泰院是首尔最热门的夜生活区之一,这里遍布酒吧、夜店和美食餐厅,是年轻人和外国游客夜里消遣娱乐的聚集地。

万圣节本就是韩国年轻人最为痴迷的节日之一,外加韩国选择“躺平”式疫情防控政策,使此次万圣节成为3年来首个“不戴口罩的万圣节”,更是让梨泰院一晚上涌入超10万人!

而事故发生的具体的位置就是连接梨泰院地铁站1号与世界美食街的一个狭窄的陡坡小巷,巷子的一侧是汉密尔顿酒店的外墙。

由于是连接繁华街道和地铁出口的小巷,所以本就狭窄的巷子变成从世界美食街下来的人和从梨泰院站上去的人的“双向通道”。

然而就是这段长45米、宽不到4米,平时仅能容纳5-6个成年人并排同时通行的狭窄陡坡,在事发当晚上坡与下坡的人密密麻麻的挤满整条巷子。

发生踩踏事故的部分是巷子中大约长5到6米的一段,当时这大约18平米的空间里竟然挤满了多人,本次事故的死伤者都是在这一段当中。

据现场目击者称,事发当晚10点多巷子已经挤满了人,小巷顶端的人仍试图强行向下走,上下的人群开始拥挤推搡,不一会儿就有人在里面跌倒,接着下坡方向的人陆续一个一个被推倒,人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在彼此身上,密集的人群层层叠叠,倒下的人堆叠了5到6层。

被压住的人撕心裂肺的尖叫和求救声此起彼伏,然而由于周围夜店的音乐声太吵,后方的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在继续前行。

密集的人群层层叠叠,被压住的人拉都拉不出来,很快有的人逐渐失去意识,还有的人因受到过度挤压出现心脏骤停的症状,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事故发生后,整个梨泰院地区乱作一团,还有一些身着奇装异服的万圣节人员以及围观者驻足拍照,韩国警方和消防部门赶到现场后,由于人群过于密集,无法第一时间挤进事故现场,进而错过黄金救援时间。

事故发生1个小时后,现场仍有很多人在“享受万圣节”,韩国警方用扩音器试图驱散围观人群,但部分市民纹丝不动,忙于观看和拍摄现场,有些人甚至将前来救援的人当作“cosplay”。

悲剧性踩踏事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有关事故的现场照片和视频通过社交媒体上疯传,这些事故细节甚至让一些心理健康专家警告称——反复看很多现场照片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急障碍(PTSD),即便和事故没有直接关系!

随后根据韩国警方的调查,以及一些目击者和媒体的报道中此次踩踏事故的发生原因,初步判断或许有以下几个原因:

1、韩国当地预料当晚会有大规模人群聚集,但未对此次民众自发的大型活动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也就未对梨泰院地区进行应有的交通管制,派出维持现场秩序的警力也严重不足,导致事故发生后政府无法及时介入救援。

2、多个目击者称事故发生时坡上曾有人高喊“推”,有人故意在撞人,目前韩国警方已经计划对在现场高喊“推”而引起混乱的人以及踩踏事故中锁住店铺的商人全部进行调查;

3、网传人群突然聚集是因为有些人得知某明星出现在现场的一个酒吧,一群人为了争着看明星而拥挤导致踩踏发生,这一点还有待韩国警方证实;

4、社交媒体上许多踩踏事故亲历者声称当晚梨泰院地区许多人收到了一些夜店及陌生人给路人发放“糖果”,一些人带回家后发现糖果里含有致幻物。

这也印证事故发生时现场嘈杂环境下一些人意识迷幻、精神亢奋,无法清醒意识到身边已经发生危险,受到刺激后进一步导致现场更加混乱,进而加剧踩踏。

这一点在我国大使馆就踩踏事件提醒在韩中国公民的公告中明确提醒——警惕陌生“糖果”及“饮料”可以印证。

什么是拥挤踩踏事故

此次事件发生后,轰动社交媒体,但看了许多关于此次事故的报道及文章,几乎千篇一律的都在翻来覆去的描述事故现场有多混乱、有多惨,然后附带一大堆具有冲击性的死伤者的视频、图片,俨然一副全网跟着一起“云凑热闹”!

很少有人去深层次地解析踩踏事故,没有让大家真正去认识踩踏事故的发生原因及特征,了解拥挤踩踏对个体的伤害具体有多严重,进而如何在今后的日常生活避免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灾难发生在自己身上。

于是在查询以往类似事故案例及相关资料后,笔者就来给大家来深刻剖析一下“拥挤踩踏事故”。

拥挤踩踏事故是一种发生在拥挤人群中的严重的集体性灾害,具体来说就是大量人流在相对拥挤空间活动时,由于某种因素发生秩序混乱,导致一部分甚至多数人因行走或站立不稳而跌倒未能及时爬起,被人踩在脚下或压在身下,进而造成人员伤亡的灾难事件。

通过查阅国内外发生各类拥挤踩踏事故,再根据触发因素的不同,拥挤踩踏事故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逃避型

这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拥挤踩踏类型,毕竟人和动物一样,在意识到危险时,逃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从这一点来说这种逃避型拥挤踩踏也算是一种次生事故。

这类踩踏事故的发生意味着先前发生了某种原生灾害,这类原生灾害可以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也可以是人为灾害如火灾、恐怖袭击等。

当这种原生灾害发生时,人们产生恐慌情绪,逃生本能驱使人们会出现逃避行为,接着由于愈发强烈的逃生欲望引发混乱导致踩踏发生。

2、争抢型

争抢型更多没有原生灾害刺激,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争抢情绪下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急于接近目睹目标对象或到达目标领域,如为了抢到某样东西、急于到达某地、目睹某个人或物等,导致人群过度密集拥挤引发踩踏出现伤亡。

此类踩踏多见于商超活动、明星演唱会、宗教活动等环境场所。

3、意外型

这类拥挤踩踏事故的特征就是事故发生较为随机、诱因繁杂众多,且事发前没有明显的征兆,正是因为这几个特征,导致事故发生时行人来不及做出逃避反应。

如人流量大的地方行人被绊倒或意外摔倒或者建筑物结构破坏(如看台坍塌、楼梯坍塌等)之类的意外因素引发拥挤踩踏导致伤亡。

何为人群密度

在清楚认识拥挤踩踏事故及其类型特点后,外加看到“拥挤踩踏事故”这个名词中的“拥挤”字眼,大家也都明白无论哪种类型,产生踩踏事故的必要条件就是:人群密度过高、心理情绪失态、触发因素发生。

从中外所有踩踏事故的发生过程看,事故发生先决条件就是人群密度过高,而人群密度存在着一个临界值,当人群密度逼近或达到临界点时,悲剧将有可能随时发生。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去判断人群拥挤程度呢?

这一点国内外针对人群拥挤事故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得出一个标准的结果,但一些公共安全专家认为——对于静止的人群,安全的临界密度点为4.7人/m,对于运动的人群,安全的临界密度点为4人/m,超过这个临界值意味着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后,一度让“致命的0.75/m”的预警信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意思就是室外环境下达人群密度达到0.75人/m,就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从人群密度这一点来分析拥挤踩踏事故的话,此类事故发生与演变过程一般可分为正常、聚集、拥挤与踩踏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也相同,具体如下所示:

上文中我们提到,此次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中,死伤最严重的是巷子里一段仅18平米的区域,而该区域当时却挤了多人,那就意味着悲剧发生时的该区域的人群密度达到惊人的16.7人/m!!!

恐怖的挤压力及人体的承受程度

每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时,许多人都会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以为踩踏事故死伤者是因为在人群中摔倒后被踩踏而造成死伤,事实上并非如此。

以此次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为例,据多位目击者称许多人受害者一开始还在极力大声呼救,然而很快呼声越来越小,直至昏死过去发不出声音,脸色逐渐变成苍白。

还有一位幸存者称她被挤得双脚离地,悬空夹在人群中,胸腔被挤压的呼吸乱作一团,只能用嘴慢慢呼吸,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会儿后,她的双腿被挤压的开始失去知觉,几乎感觉不到腿的存在。

医院被诊断患上横纹肌溶解症(一种由人体横纹肌细胞坏死造成的疾病),一条腿肿胀发紫而且伴随着疼痛,大口呼吸时胸腔也会很痛;

从网上流传的现场照片还可以看到一些死难者被救援人员拖出来时嘴边和周身都伴有呕吐物;

因此不难看出,造成拥挤人群死伤的主要原因是人群在高密度状态下人群内部相互挤压超过安全阈值导致的拥挤和踩踏。

而对于关于人体挤压力极限承受能力的专业研究资料,可查询到的最早是年Evans等人发表的关于人体承受静态压力的测试报告。

这篇报告分析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静态挤压力与测试者性别、年龄,受力位置及受力接触点面积有关。

研究人员通过测试得出男性所能承受的10cm宽钢板的最大挤压力为~N,女性所能承受的最大挤压力为男性的1/3~1/2。

这个报告结果和此次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中的死难者性别比例大致相符,此次梨泰院踩踏事故中遇难者总数人,其中女性人,男性55人。

接着还有研究人员通过测试表示——身体素质不同的人耐受力也不同,普通人为~N,而健壮男性可达N。

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对以往真实的拥挤踩踏事故现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事故发生时,人群会在拥挤状态下不受控制地向两侧挤压,由于身体倾斜而产生的力积聚在一起,甚至导致栏杆变形或是断裂。

随后研究人员进行检测发现压力达到N时与事故现场相同材质的钢管才能被压弯!!!

在人群还处于移动状态的情况下,摔倒的人会承受N以上的压力,在2~3分钟内就会死亡,这也是踩踏事故发生的时间多为几分钟但是伤亡却很严重的原因。

拥挤人群产生的挤压力对人体产生伤害往往是需要一定的持续时间,踩踏事故中,挤压力都是通过作用在人体一段时间,使人的不适感逐渐强烈,陆续会出现呼吸困难,感官失灵,骨折等症状,直至最后死亡。

为此相关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测验得出了人体承受压力阈值与持续时间关系,如下所示:

从这个研究结果来看,当压力超过N时,伤亡会在十分钟左右发生,当压力达到N以上时,人群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时刻都有可能发生事故。

以上说的主要针对拥挤踩踏事故中站立状态下挤压力对人体的创伤,在踩踏事件中还会有部分死伤者会因为外力挤压而摔倒,这些在拥挤人群中摔倒的死伤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则与被踩踏的部位紧密有关,如:

(1)当四肢被踩踏后,轻则手指或脚趾出现黑紫色血肿,严重者会出现指骨骨折,甚至四肢肌肉彻底坏死;

(2)当胸腔部位被踩踏后,除了胸骨和肋骨骨折以外,还会伴有胸内或腹内脏器损伤,以及脊柱和四肢损伤,最终发生呼吸困难和休克死亡;这种伤情通常比较常见于高空坠落、房屋倒塌和车祸等灾难事故中;

(3)当头面部受到踩踏,由于头部及五官这些重要部位没有保护组织,轻则可引起皮下软组织挫伤、五官出血、耳鸣或鼓膜穿孔,重则会导致视力减退、失明、耳聋、毁容,这些部位相较于身体其他器官更容易致残或者导致死亡。

如何在拥挤人群中保护自己

在上文中我们深入剖析了拥挤踩踏事故的类型和特征,还重点解析了拥挤踩踏事故会对人体的严重创伤,那么万一将来被迫身处密度较大的人群中时,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1)遇见意外首先要镇静,切忌惊慌,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推搡他人慌乱逃生,防止混乱加重;

(2)当发现旁边有人突然摔倒后,应立刻停下脚步,大声呼救,尽快让后面的人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否则后面的人群会盲目的向前拥挤,很容易引发拥挤踩踏事故;

(3)行进必须顺着人流方向移动,不靠近玻璃窗,以防止被玻璃扎伤,同时寻找任何间隙往人群前进方向的侧方移动,缓慢移出人群;

(4)在拥挤的人群中,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避免心肺受到挤压,保持呼吸顺畅,防止窒息;

(5)一旦被挤倒,能站起的话要尽快站起来,如果无法站起,应立即侧卧,十指交叉双手扣颈,双臂护头,双膝尽量前屈,蜷成球状,这样可以减少可能被踩踏的面积,并有效保护人体最柔软的部位或身体重要部位不被踩、压;

(6)如果个子不高的话,应尽力垫起脚尖,以便看清前面情况,避免被盲目挤来挤去摔倒;

(7)如果带有孩子的话,应尽全力将孩子抱起来或者举起来;

(8)服从事故现场管理人员指挥调度,或者按照场所紧急安全疏散通道有序撤离和疏散;

珍爱生命!远离拥堵!

不凑热闹!避免踩踏!

我是天禄阁中书,同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