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大咖谈突聋爱找哪些人常佩戴耳机会 [复制链接]

1#

今年双11期间

有位女士因为连续熬夜购物

导致“突聋”偷袭了她的左耳

好在就诊及时,病情得到了控制

很多人就要问了

突发性耳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需要住院治疗吗?

12月23日,首都医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喉学院副院长王宁宇教授做客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系列直播活动——“健康大咖谈”节目的直播间,围绕公众关心的“突聋”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在此带您快速浏览核心要点。

“突聋”到底是什么病?

“突聋”是突发性耳聋的简称,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即在72小时之内发生,且相邻两个频率的听力下降20分贝以上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医院就诊时,医生会为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并绘制听力曲线,然后根据听力曲线相邻两个频率听力是否下降了20分贝,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突聋”。

“突聋”爱找上哪些人?

每种疾病都有自己的好发人群,“突聋”也不例外。“突聋”在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生,但40岁~50岁发病率最高。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身体机能有所衰退,并且承担的工作压力、生活负担普遍偏大,“突聋”便容易趁虚而入。

常佩戴耳机容易引发“突聋”吗?

正确佩戴耳机,是不会导致“突聋”的,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音量不宜过大把音量控制在自己舒适的范围内,不要追求震耳欲聋的感觉。

2.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连续使用耳机超过30分钟,否则容易造成耳朵的听觉疲劳,从而导致噪声型听力下降。同时,听觉疲劳也是诱发“突聋”的一大因素。

3.尽量避免入耳式耳机佩戴入耳式耳机后,会形成“堵耳效应”,耳机发出的声音在耳道中形成闭路振响,比开放式声音带来的损伤大得多。

4.不要在噪音环境下戴耳机当周围环境声音嘈杂时,使用者为了听清耳机里的声音,会下意识调大音量,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对耳朵造成伤害。

哪些症状就要考虑“突聋”?

突发性耳聋是由毛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除了突然发生听力下降以外,80%~90%的患者伴有耳鸣;50%的患者出现耳朵发闷的情况;30%的患者会有头晕不适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突聋”并非只会单侧发病,有2.3%左右的人群会双侧发病。当你出现了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是否得了“突聋”,医院就诊。

“突聋”的最佳治疗时间?

一旦得了“突聋”,必须要进行抢救性治疗,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总体来说,一医院完成治疗。发病一周以内的治疗效果比两周以内的治疗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如果生活中出现了上述症状,医院就医。

“突聋”需要住院治疗吗?

“突聋”一般来说,不需要住院,主要通过输液、口服药的方式治疗,在门诊就可以完成。对于路途遥远的患者,可以选择住院,免去车马劳顿,有利于耳朵的恢复。同时,建议这类医院医院进行治疗。

突发性耳聋大多数都可以治愈,但对于病情非常严重、合并眩晕症状、本身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不能完全恢复。此时,就需要患者佩戴助听器。

“突聋”多久能康复,会复发吗?

突发性耳聋的规范治疗一般为10天,如果治疗效果不满意可以再进行一个疗程。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高压氧治疗、中耳激素注射治疗等方法。通过这些治疗手段,大多数患者多可以康复。

“突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听力突然下降,首次治疗痊愈后,不代表致病因素也被消除了,所以“突聋”是可以复发的。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紊乱、烟酒无度都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值得强调的是,复发患者的症状往往比第一次发作严重,且治疗难度及恢复时间都有所增加。

患了“突聋”,在生活方面需要注意啥

绝大多数的疾病都不需要忌口,但是一定要戒烟忌酒。做到避免熬夜、清淡饮食、不要暴饮暴食。

当人们因为过度劳累、熬夜等高危因素导致“突聋”时,一定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放得开、吃得下、睡得着,这样才能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管什么样的药和治疗方法,都不如自身的抵抗力,身体内在的修复能力是最厉害的。千万不可因为“突聋”惶惶不可终日,把治疗疾病交给医生。

(本文根据直播内容整理)

医者名片

王宁宇,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喉学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对电子耳蜗植入术、听力重建术、中耳胆脂瘤、慢性中耳炎、面神经疾病、眩晕手术等都有丰富的诊疗经验,而且主持研发了国内第一台声源定位测试仪。

王宁宇教授出版学术论著23部,其中主编5部,包括“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十二五”重点图书《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查房医嘱手册》;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统编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全国卫生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眼耳鼻喉口腔科学》;《临床医学多选题集》,参编专著18部。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

“健康大咖谈”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的健康科普知识,年初,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向社会公布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为动员专家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形成系列品牌,专家库管理办公室将开展“健康大咖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系列直播活动”,由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具体实施,力争聚合国家级专家资源,打造精品科普栏目,并通过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矩阵进行推广,扩大权威科普内容传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