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znlvye.com/父母爱情
我的父亲今年60岁,母亲57岁,身体健康可以说是病驱残体,老年人有的病他们都有,像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血糖和风湿关节炎病,还有健忘和耳聋眼花……。不同的是我的父亲的肺由于常年的工作环境可能已经出现了尘肺,而母亲因为生养我们兄弟俩之后的结扎后遗症属于特有的吧?
在所有人眼里,满堂儿孙承欢膝下,花甲之年退居家庭幕后,父母应该是可以安享晚年吧?为什么在我看来,那些事情都跟大部分的中国式父母无关呢?他们强颜欢笑,对外都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子女们学有所成、安居乐业、儿孙环绕、子孝媳贤,对于他们的身体疾病是很重视,而且给钱送物、买衣送药……所有的信息都是尽说欢乐的点滴,他们似乎是特别积极乐观面对着晚年生活,所有的一切似乎已成常理。
子女教育、成家立业、带孩子做家务……老了老了老两口分居两地,在子女家里战战兢兢,如屡薄冰,受气挨训,不敢说不能说,说重了自己的孩子夹中间难受,管多了孩子的爱人会嫌碍眼,做多了会有人评判好坏,做少了会有人说老无价值,反正是时时煎熬。
我想说,随着我的年龄增长和成家立业、为人夫父后,我却不自然的从观察我的父母为开端观察了身边的所有老人,发现了关于老年父母的真正疾苦,那是个秘密,被无数父母共同保守和甘愿守住的秘密,无论生活多么的坎坷曲折,家境多么的富足殷实,都有同样的疾苦,几乎所有的父母都选择了退让回避,默默承受,不言不语。
所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应该找到病灶后对症治疗,而不能仅仅是头疼医疼脚疼医脚。
我们所处社会的发展进步速度和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当下处于晚年阶段的老人们按照他们那一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去追求奋斗的产物。这无疑是给我们这一代人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但同时也有很多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棘手的问题。我们这些正处于社会中流砥柱的青壮年们,都想过的更好,都想做个强者,都想拥有“说的出口、拿的出手的”所谓的硬标准。所以老一辈即便是晚年依然甘心情愿的把“春蚕到老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传承。
可是你是否也跟我一样意识到了他们的孤独和无助。
孤独是因为在城市的小区里,一天都没有个人能说上几句话。无助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被自己用尽全力爱着的孩子一点点用各种暴力方式去践踏却无处诉说、无力改变、无可奈何。
更体现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上。好不容易盼孩子各自成家了以为该能享福了吧?子女有出息了终于在大城市里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并且一家老小都各自尽全力帮各个子女安了家,别提多高兴了,见人夸自己的孩子就笑的合不拢嘴,引以为傲啊!正应了那句最低调的炫耀:笑呵呵的告诉亲友邻居们,我这些都是儿女们非要给我买的,你看看我穿龙袍不像太子,一天吃不了两个馒头,净浪费钱呀,真是养了个败家子呀。心里别提多美了……
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那是高兴的太早了,或者是装给别人看的吧。有些家庭的问题随着日历的变化悄然而至,尤其是有几个子女的,最后安家落户在不同的城市里天南海北。孙子辈的到来便是老父老母牛郎织女生活的开始,也是他们孤独无助的开始。
城市小区里的业主来自五湖四海,白天都在各自忙碌,社会大环境让彼此都保持着安全距离。隔壁左右的邻居一年可能说不上几句话,电梯里碰面也都微笑着点个头而已。年轻人更是工作日早出晚归,周末睡大懒觉。
想一想,一个背景离乡的老人从早到晚带着小孩累成狗,还要做家务,晚上大孩子回来了还要嘘寒问暖,笑脸迎接,生怕他们进门挑点啥毛病,比如:地没拖干净,孩子没照顾好,厨房碗筷没摆放整齐等,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有些话又不能跟自己的孩子说,因为说了就会让小两口吵架,所以干脆忍住。
每天早上5点自己一个人做好早餐,一个人吃,孩子们睡到闹钟醒了,匆忙就走了,有时候自己做的东西硬塞给孩子们,他们都嫌不可口、不方便,甚至到单位了才发现,包里还有热腾腾的打包的银耳红枣汤、煮鸡蛋等。看着孩子们睡懒觉,急的转圈,嘀咕着老不吃早饭,对身体不好哇,出门时还跟着前面匆匆的脚步喊了一遍又一遍,记得买点早餐吃……楼道里面的哎声叹气还在回响一遍又一遍……
家里实在待闷了就出门去转悠,可听到各种夹杂方言的话,都不敢多说话,生怕说错了给孩子丢了脸。
出门了又不敢走远了,怕迷了路不会坐车,孩子回家了找不到自己了着急担心惹孩子生气自己还挨教训。
带着小孩子出门,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实现一秒,老听说城里坏人多,老师都可以给孩子的身上插针,邻居偷走孩子之列的新闻,唯恐因为自己把宝贝孙子弄丢了。
孩子们要忙于工作,要还有车贷房贷,一天不工作就怕影响收入和家庭生活开销。可是除了自己的父母,谁又能帮自己一把?
父母们都早想到了,所以都会答应帮忙。
父母有单位有退休金的可能是抢手和可以挺直腰杆的,请保姆或者每月给钱支援,毕竟子女多少都还指望着能帮一点。
相反,那就是不如保姆的地位,遇到是姑娘家,那还可以勉强过太平日子,可要是儿子家,那就得夹着尾巴做人,毕竟媳妇是别人养大的,懂事的有,但是日子长了,矛盾不可能没有。遇到针尖对麦盲得,得理不饶人的,两口子感觉自己比另一个收入高地位就高强势的,选择性只挑利己的说和做的千奇百怪的原因……。
不得不说,保姆每月还有几天假,月月可以按时领工资,主家待我不好,我换下一家,老身不在乎,因为根本就不缺主家。
老父老母想想还是忍了,咬牙再坚持几年,孩子上小学了,绝对是要大闹天空,哪里来哪里去,到那时老家伙也就可有可无。想通了这些,洗把脸然后继续坚持到底。谁让孩子争气,读那么多书,又要在大城市里生活呢?而自己到老了没有退休金又没有积蓄呢?老了也就只有残躯虚力,那就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帮一点是一点,自古就是水往下流啊!
有段时间,竟然发现好多老人在小区边散步边捡废品和被人换下来的过时但完好的旧衣服、旧家具和家电等物,开始一些小的还带回家谎称买的或者小区的其他老人给的。后来因为另外一个管家的发现了,就说家里小不让放,告诫不缺吃少喝不要捡,然后那些物品就悄悄转移去了地下室,好多次周末吃完晚饭、洗完澡出来,或者是半夜2~3点上洗手间发现我家的老母亲匆忙回来气喘吁吁或者房间里没有人的场面时,我会问一句,然后会心一笑,告诉他:打发时间可以,但不要专门去捡那些。她说:好好的东西都扔了,看着真可惜,换了钱,可以给家里买点油盐,我自己吃喝够了,那样也就不会成为你们的负担。
当时我只觉得老人那么做可能仅仅是为了不拖累子女,而且小区的其他老人也跟她一起捡,或许这也是他们那些历经磨难的老妇人之间交朋友的沟通方式啊!
再后来,就有三五个老人一起去周边荒坡上开荒种菜、去菜市场捡菜贩子倒掉的菜叶,然后等孩子去上学了老人们去动物园卖给那些游客喂动物。
后来有个邻居家的老人遇到我就说:你妈妈真聪明,好会做生意。我也很高兴她能找到方法去孤独而乐观的生活。
有一次周末,在离家三站路的大路边,我开着三十万的私家车,带着她的孙子,她孙子看到了她,拍着车窗喊叫着:爸爸,奶奶在那里。
我顺着她孙子的小手指去的方向找到了路边的她,我缓慢踩着刹车,向她靠近,我看到他一手抱着一件外套和一件毛衣,一手拉着小推车,推车里是买的菜和杂物满满一推车,她枯黄的头发蓬松炸开,灰尘蒙了她一脸,显得蜡黄蜡黄的,而且眼角皱纹已然占去了半张脸,嘴吹干的有点脱皮,下巴尖的很有骨干。
我靠近他,按开车窗,喊了句:妈。
他听到我的声音,迅速将头扭过来对着我们就笑开了花,连忙笨拙的跑了过来,扒着车窗对着后坐上的她调皮的孙子就问,去哪里玩了好玩的呀?吃了饭没有?衣服穿上,别感冒了!
我说:带他去了游乐园。
他孙子说:吃的好多肯德基。
我接着说:上车,带你回家,拖那么多的是啥呀?你走路不累么?咋不打个车或者坐公交呀。
他说,散步可以活动筋骨,顺便熟悉一下路,我又没啥事,花那个冤枉钱干嘛呢。
我当时就无言以对,后来几次我发奖金了,会塞给他几百。他也会说有钱花,你爸给的有。
如今,我经历了几次起起伏伏,能失去的都不在,唯独父母还在时刻张望着我回家的那条路。主动来电叶比往日多了许多,外面不好做就回来,家里有吃有喝,我和你爸还能养你几年。
我经常想应该跪在他们面前赎罪,但我面对家庭关系的紧张气氛却又无可奈何,自己的表现和做法也是败的一塌糊涂。我用回避和伤害自己的方式去逃避现实,用我最懦弱无能的姿态让他们一下老了10岁,也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在了我的青壮年。这种罪我感觉我无法去赎,也没有那个勇气去从头再来,因为,我的余生恐怕不多了,父母的余生恐怕也不过匆匆数十春秋了吧!
是不是别人的父母也向他们那么的卑微呀?有次我问他们,身体没事吧?他们异口同声说:身体老毛病,习惯了,就是担心你们呀!老怕你饱一顿饿一顿,能不能搞到钱,有没有钱花?
然后安慰我:今年武汉的疫情,大家都是吃老本,能吃饱就可以了,不要怄气着急,大不了回家。
其实,我懂他们。但是这种疾苦,我怎么去帮他们呢?已经过的一团糟了。
于是,我思考了一个年。我质疑了三个问题?
第一,最根本的伦理道德和孝道究竟是如何的辩证关系?孝顺父母到底是怎么个孝顺法?自己该如何要求另一半对父母的误解和偏见?
第二,面对家庭两个深爱的女人和兄弟妯娌之间的关系,我到底能做什么?到底讲理还是讲爱?
第三,文凭、职位、权力、金钱、房车名牌产品,跟亲情爱情比起来,我到底是怎么选择?如果前者和后者只能选一个,我舍弃前者都不要,只要亲情对不对?
所以,我过好了,是不是就可以治疗父母的心里的疾苦呢?如果我在他们生前去像小时候陪他们一个月是不是他们会很快乐?他们的儿子没有出息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快乐?
也许,两首歌里能找到答案!《父亲》和《母亲》。版本很多,各有不同,但爱不变。
父母在不远游和父母离世不管官有多大都得卸职回家守孝三年等那些传统是不是该传承下去啊?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出身和根都忘记了,未来的人类世界里,无数个没有根的人在一起合为一体,我们与其他的动物有有何区别?
所以,老年人的健康,应该立足未来,长远规划,从防治身体疾病入手,从传承孝道文化和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为本,多种形式,多种引导,规范约束,明确保障,让老年人能在生命最后一刻不要心灰意冷地离开,而是可以在信仰、爱或者按其生前意愿的告别!
请记住,我们都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