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www.pfzhiliao.com/tslf/m/临证是中医临床的重要环节,多临证也就是多临床,是提高中医临床水平的关键。王叔和在《脉经》中虽然详尽阐述了脉学,但是仅仅阅读《脉经》并不能真正理解脉学的精髓。只有通过在病人身上多次号脉,才能真正掌握脉学的实质,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临证经验的积累对于中医的辨证论治至关重要。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种方法,其中望诊和切诊尤为重要。望诊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苔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而切诊则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感知疾病的内在变化。这两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情,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在望诊中,医生需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眼神、舌苔等的变化,以及身体形态和姿态的表现。通过观察这些细节,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寒热虚实等体质特点,以及疾病的性质和程度。同时,医生还需要注意病人的衣着、发型、皮肤等细节,这些也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在切诊中,医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切脉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呼吸、保持手指的灵敏度等。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医生可以感知病人的气血运行情况、寒热虚实等体质特点,以及疾病的性质和程度。同时,医生还需要注意病人的手臂温度、手指甲的颜色等变化,这些也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综上所述,多临证是提高中医临床水平的关键。通过在病人身上多次号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苔等的变化、掌握正确的切脉方法等,医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特别是脉学,这里我想多写几句。比如逍遥散证的病人来,往往病人左手的关脉是虚弦的,因为左关属于肝,而右手的关脉应该是缓而无力的,右关属于脾,病机是肝郁血虚脾弱,所以左关脉弦,而且弦而无力,是虚弦,主肝郁血虚。右关脉缓而无力,是脾弱的脉。
而柴胡疏肝散证,应该是左关脉弦而有力。主肝气,是气机不能宣通,是实证,而且右关脾胃脉是比较有力的,是肝胃气滞。
还有大柴胡汤证,此人左手的关脉,应该是弦而有力的,而右关胃脉也是实大的,按之有力。因为大柴胡汤证是肝胆气郁,是少阳证,但它又有阳明热结,所以右关脉实大、重按有力。在此情况下,才可以用泻下药,宜大柴胡汤。大柴胡汤里有枳壳、有大黄,即方中又配合了一个承气汤,是由小柴胡汤和小承气汤加减变化而成的一个方,所以要凭脉。没有出现相应的脉象,怎么可以随便用大柴胡汤呢?
怎样才能学好脉学呢?
首先要非常地心静,《素问》里专门有一篇《脉要精微论》,脉学是至精至微的学问,“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要号脉,首先心里要虚、要静。所谓虚就是不要带有任何成见,清净地、心无旁鹜地给患者号脉,千万不可聊天、说笑。所以国医大师何任先生,在给病人号脉时,是从来不说话的。名老中医魏长春,耳聋,就是靠号脉的。
对于魏老,我是非常敬佩的。记得年的春节,即35年前,那时候我在乡下做医生。因为仰慕魏老的临床功力,医院来,想偷学一下本领,站在他边上,跟他聊几句,学一点。但是我来了以后,见魏老很忙,再说他耳聋,也没办法跟他交流。但是我看他就是靠号脉,号了脉就开处方,病案写得很清楚。这个时候,我正好看到他边上有个桌子,他的一位学生在钢版腊纸上刻一篇文章,题目叫《诊脉须识常与变》。我灵机一动,回到乡下就给魏老写了一封信。我说:“尊敬的魏老,我想来向您学习,但是我来杭州看您的门诊病人很多,我也没法插话,但是我看到您有一篇文章,您的弟子在刻印,是不是能把您这篇文章让我学学。”
魏老确实很好,过了没几天,就把他这篇文章寄来了。我拿到文章,高兴得不得了。这篇文章,因为刻印时有个别字刻错了,魏老用红笔将错字都一一作了更正。这篇文章共一万五千字。我在乡下好好地研究了这篇文章。后来我到北京求学,把它当宝贝一样带到北京。年底,我到浙江中医学院工作,又带到了杭州。几年前,我碰到了魏老的儿子魏睦森,我说:“魏主任,您的老爸有一篇文章在我这里,据我了解,这篇文章没有公开发表过,我想把它整理出来发表。”为什么呢?因为文章的发表,一般两个版面就很了不起了。两页就是三千字。而这篇文章有一万五千字,杂志上没法发表。魏主任说:“好的,你整理吧。”我把这篇文章里大段引用《濒湖脉学》的内容删去,保存最精华的部分一万字左右,分两期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上发表了。
我自己的感悟:因为十指是连心的,我给病人号脉,心到则意到,意到则气到。实际上就是与病人气的交流,捕捉他生命的信息。
临证确实是要有功底的,没有功底不行。去年二月份,有一位干部,病起的时候是个外感。当时就请我给他看,我就用了一个桑菊饮,再加了清热的银花之类。我是中午去看的,当天下午他来不及吃中药。到了傍晚,体温升得很高,而且大汗淋漓,医院。第二天,他的秘书又打来电话,说是希望再给他看看。医院去,根据辨证,他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还有脉洪大。这就是四大证。四大证就应用白虎汤。我们用中医的理论,认为四大证就是阳明经热证,白虎汤:即用石膏、知母、甘草,再加了天花粉、芦根、茅根、银花,就这么几味药。用三副药,烧退汗止,出院了。
所以中医离不开辨证,辨证论治,法无定法。有法,但是没有定法,因为病是变化着的,是早晚可以改变的,所以应该是法无定法。早上是一个桑菊饮证,可能到了晚上,就变成了白虎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