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岁的老人,如枯草一般萎坐在椅子上。他的大脑已经不能灵活思考,意识时不时神游到远方,那里是熟悉的亲人和朋友,只不过他们都已经死了。而身边的儿女,或展颜欢笑,或愁苦抹泪,俱是鲜活灵动地在表演各自的生活。老人内心丝毫没有波动。他听着女儿对他哭诉家庭琐事,丈夫不作为,子女不孝顺;他听着小儿子对他炫耀新买的房,和即将升迁的职位;他听着孙辈在高谈阔论他听不懂的高科技名词;他看着重孙子牙牙学语,抹他一脸口水印。面对儿孙满堂,他挤出一个笑容,说道:“挺好”。
短暂的团聚之后是长久的分别,满堂的儿孙都去忙碌各自的生活。独留老人孤身靠在窗前。家中保姆在前厅打扫卫生,因为耳聋很少对他讲话。而他也只会简单地表达自己的需求。饿了渴了去厕所。幸好他还能行动,不过再过几年,可能也要动不了了。沙发身侧的那个位置是去世的老伴常坐的位置。他忘了她是哪一年离去的。只是印象里她好像一直未曾离去。他经常出现幻听,觉得老伴还在对他讲话,而他总是下意识的回复,让家人以为是老年痴呆的前兆。他笑着不语,只是慈眉看向老伴。
再久了点,意识混沌了。他孤零零来,又孤零零走,生命里有很多人,但是没法从始至终陪伴他。有些人很重要,重要到只能放在心底,他却没法去挽留。因为这是生命的常态,他们都会离开。从开始的悲伤,到最后的麻木,他厌倦了。在心里说道:“带我走吧。”
生命的衰败,是人类无法主宰的自然规律。看着日渐老去的亲人,我们无能为力,又怕步其后尘。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陪伴?沟通?情感交流?可是无论我们怎么做,都阻止不了他们老去的步伐。神经的麻木,思维的迟钝,言语的含混,我们只能看着衰老的亲人。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不在其位,无法感同身受。那迟钝的思维背后究竟想表达什么,我们无从得知。有心无力,是多么沉重的四个字。我们只能期望,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生的开始。
生老病死,归根结底,不过是物质的循环。历史长河中,你我皆是一段刻度,或长或短,各有意义。人潮滚滚,你的意义就是,在生命最精彩的时刻存在过,在生命最无力的时刻潇洒离去,此生便无憾了。
所以,不必纠结于亲人的离去,也不必纠结于生命的衰老。纷乱的人生,我们无法抽身世外,那么便泰然处之,静享时光美好。终有一天,我们会理解,会明白,生命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