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计划#
根据《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显示,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当而导致儿童药物性耳聋。
要知道,孩子们的脏器发育不成熟,肾脏的排毒功能也不健全。很多药物大人们吃起来没事儿,但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可能对他们的肝肾功能造成伤害,还有可能引发儿童药物性耳聋。
例如央视新闻曾报道的一位叫“浠诺”的五岁女童,就因用药不当,而陷入了“无声的世界”。
近些年,也有家长擅自给孩子服用成人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导致孩子浑身抽搐,紧急送医。
下面,小编详细列举了家长们在给孩子用药时,最有可能遇到的8大问题,来帮助大家解决用药烦恼。
Q1:如何选择更适合孩子的药品?
A:1.成分的选择
家长们在给孩子购买儿童药的时候,应当依照适应症状,简化用药,选择更为安全的成分较为单一的药品服用。药名带有“复方”二字的药品,应当慎用。
如果孩子需要同时服用两种药品,则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中的药物成分,避免药物成分重复令药效叠加,导致孩子出现药物中毒的情况。
2.剂型的选择
家长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选择。
以口服药为例,溶液、混悬液、滴剂等制剂的药品就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需要整片整粒服用的肠溶剂型、缓释及控释剂型的药物,就不太适合给年龄较小的孩子们服用。
Q2:如何计算给孩子的药品用量?
A:儿童用药的剂量,除了与疾病、孩子的肝肾功能状态相关外,还与他们的年龄、体重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在给孩子服用药品的时候,应当严格遵守医嘱,或以该药品说明书为准,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如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计算适宜的用药剂量。
计算时,家长们需要认真核对用量的数值与单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便是同一种成分的药,可能因其生产厂家与剂型、规格的不一样,导致每次用量也不一样。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家长们可能会遇到有些药品的使用说明书根据年龄、体重分段进行用量描述,如“1~3岁,10~15kg,一次0.5~1袋;4~6岁,16~21kg,一次1袋”。
这个时候,如果有些孩子过胖或过瘦,或者年龄不符合说明书中的列举该怎么办呢?”
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问医生或者问药师!
他们会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如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状况等,以及药物的特性给出专业的合适的剂量。
Q3:如果药品漏服了,还需要补服吗?
A:视情况而定!
情况一:一天只服用一次的药物
如果在当天发现忘记服用时,家长们可以给孩子立即补服。
如果是第二天才发现昨天忘记吃药了,千万不要给孩子加倍服用,维持正常的每日用药剂量即可。
情况二:一天服用多次的药物
这就要取决于家长们发现漏服的时间,和正常的用药时间间隔了。
如果家长们发现漏服的时间并未超过正常用药间隔的二分之一,则可以立即补服。
但是如果家长们发现发现漏服的时间超过了正常用药间隔的二分之一,便应当跳过这次服用,直接再下一次用药时间按照正常的剂量服用。
举个例子,倘若某药品的正常用药间隔为6小时:
当然,这些仅针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如果孩子服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药物,如降糖药之类的,则需要根据的药品的不同,详细咨询医生,选择不同的补服方法。
Q4:如果孩子不愿意喝药,可不可以用好喝的牛奶或者果汁送服?
A:大多数情况下,牛奶中丰富的钙、镁等微量元素,可能会与药物中某些成分结合,形成无法溶解的大分子,从而令药品无法进入血液,影响药效的发挥。
果汁中的酸性物质,则可能会与碱性药物发生中和反应,导致药物失效。
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铁剂就可以和果汁同服,果汁中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孟鲁司特钠颗粒也可以和牛奶、苹果酱等同服。
因此,家长们在给孩子们吃药时,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在没有特别标注的情况下,最好还是选用温水送服哦。
Q5:孩子不愿意吃药,可以告诉他给他吃的是糖豆吗?
A:请不要通过欺骗的方式给孩子吃药!
一来,当孩子发现所服用的不是糖果,而是药物时,会对父母的欺骗行为产生一定的心理创伤。
二来,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而言,糖果是极具吸引力的食物。倘若孩子在家人没能注意的时候,偷吃“糖果”,则很有可能导致药物中毒的情况出现。
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家长也应当将药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存放于适应药品储存环境,且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Q6:孩子吃了药但却不见好,需要换药吗?
A:大多数其实并非大家想象中那样立即见效,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起效。
频繁地更换药物,一来可能会阻碍孩子健康地恢复,二来可能会导致孩子药物中毒。
一般情况下,家长们在遵从医嘱,且孩子病情没有加重的情况下,可以先观察三天,倘若三天后没有起效,可再次就医。
但当孩子出现了如皮疹、呕吐、温度过高等症状时,则应立即就医。
Q7:孩子免疫力差,可以给孩子吃药预防疾病吗?
A:不可以!
一来,盲目服药可能会影响孩子免疫系统的建立,反而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二来,盲目服药还可能会损伤孩子的肝肾功能。
三来,预防疾病的方式很多,如接种疫苗、增强运动锻炼等。
在给孩子吃药这件事,就不要自己拿主意了。
Q8:如果一不小心,孩子误服大人的药品,或是在服用药品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家长们该怎么办呢?
A:正确方法在这里,请家长们按步骤操作!
第一步,查看孩子的嘴里是否有残余的药品,如果有,引导孩子吐出来,并漱口。当孩子年龄过小,还无法理解大人表达的意思时,请立即带着孩子就医;
第二步,确认孩子服药的时间、以及药品的名称、种类和剂量。并在就医时,带上药品的包装,或者存放药品的容器,方便医生对症救治;
第三步,在孩子意识良好的情况下,让孩子多饮水,稀释药品在体内的含量后及时排出,随后及时就医;
注意!如果孩子误服的是泡腾片,千万不要喝水!泡腾片遇水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很可能会导致导致窒息死亡!
但当孩子出现了恶心、腹痛等情况时,就不要再给孩子喝水了!带上药品包装,尽快就医!
另外,由于孩子的年龄小,肝肾功能不健全,即使孩子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家长们也不能大意,还是需要家医院就医。
日常用药时,作为家长在遇到不会,或者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一定要学会求助专业人士,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拒绝“经验主义”与道听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