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01察舌辨症歌
?内容概述和意义
舌象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其学问深奥,难以掌握。然而,清朝温病名医吴坤安在《伤寒指掌》一书中,以一首察舌辨症歌,精妙地总结了其毕生对舌诊及治疗的深刻见解。这首歌诀以舌象变化为基础,深入剖析了各种病症的内在联系,为中医临床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若能熟读背诵并深刻领会其内涵,必将对中医诊治水平产生显著提升。
?舌象与病邪的关系
紫而枯晦为肝肾之色,红泽而光则胃液已干。黄厚之苔示邪入里,黑兼燥刺则热势深。若屡清不解其症,必是火燥津亡,需急救其阴。黑滑之苔,太阴寒水侮之象,腹痛吐利宜理中寻。更兼黏腻形浮胖,伏饮凝痰需开逐斟。舌见边黄中黑腻,热蒸脾湿痞难禁。吐呕便秘因伤酒,开泄中焦有泻心。寒湿常乘气分中,风兼二气则自同。舌将黄白形中取,得诀方能脉症通。温邪暑热走营中,兼入太阴气分同。吸受心营并肺卫,暑温夹湿则卫营通。伤寒入里阳明主,热病阳明初便缠。先白后黄寒化热,纯黄少白热蒸然。热病无寒惟壮热,黄芩栀豉古今传。
?舌象分类及治疗原则
恶寒发热伤寒症,发汗散寒表剂先。少阳温病从何断?舌绛方知木火燃。目赤耳聋身热甚,栀翘犀角牡丹鲜。若是温邪从上受,肺先传之无疑矣。芩翘栀豉桑蒌杏,气燥加膏肺分宣。邪入心营同胆治,再加元麦郁菖鲜。寒温二气需前辨,暑湿相循病必缠。
?病机分析与治疗策略
湿病已陈黏腻舌,暑证再提则可矣。暑伤气分苔因白,渴饮烦呕咳喘连。身热脉虚胸又满,无形气分热宜宣。蒌皮贝杏通芩滑,栀豉翘心竹叶煎。或见咳红荷叶汁,痞加朴蔻郁金川。暑入心营舌绛红,神呆似寐耳如聋。溺淋汗出非解法,失治则邪干心主宫。犀滑翘丹元地觅,银花竹叶石菖同。欲成内闭多昏昧,再入牛黄即可功。
《察舌辨症歌》这篇歌诀,共计一千二百余字,系统阐述了察舌辨症的方法与原理。它开篇即强调,在诊治六淫感症时,首要任务是观察舌形舌色,明确病邪所在的手经、足经,以及卫分、营分,区分在表还是在里,然后结合脉症综合施治。接下来,歌诀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详细介绍了各种舌苔所对应的主证、治疗原则和预后情况。此外,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察舌来辨别伏气温病、暑症以及温疫,并给出了相应的治疗策略。整篇歌诀意义明晰,分类详尽,辨证精准,条理清晰,不仅对舌色、苔色、形态等舌象主证进行了深入剖析,还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舌象与病势相结合,歌诀为分析疾病的转归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全面理解温病的特点,以及及时截断、扭转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