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直播回顾出国学习聋人研究时,我到底在 [复制链接]

1#

一直生活在听人圈子,使用口语的重听者(HardOfHearing),会不会想踏入聋人(Deaf)圈子呢?主流口语和小众手语之间,又该怎么选择呢??当我们不再逐波随流,会得到什么呢?

上周日,就读于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的李奇韦,分享自身的经历,给予了他自己的答案。

视频在文末,正文有彩蛋哦。

奇韦与加劳德特大学的故事

李奇韦和绝大多数听障者一样,从两岁左右就开始接受发音和听力的训练,从学前班到大学本科一路都在普校就读。虽然求学路漫漫,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高考后以超出一本线40分的成绩,考进了西安理工大学。他的坚韧和刻苦,使他成为了媒体报道中所谓的「励志」少年,可是那些萦绕在他的成长岁月里的疑问,始终在他心里挥之不去:

■为什么他们说我是聋子?

■为什么他们说我发音很奇怪,像外国人?

■为什么他们聊得开心,却给我说没什么?■为什么他们说聋人应该学说话去融入社会?■大学毕业后我又能做些什么?

他对自己的身份和前途是迷茫的,他不知道自己是听人?是重听人?还是聋人?抑或,什么都不是?直到年,也就是他大三的时候,他见到了他曾在报道中见到的人物,硕士毕业于加劳德特大学的周婷婷,也是中国早期赴美留学的聋人大学生之一。从中进一步了解到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对于当时一点手语也不会,也甚少接触聋人圈子的李奇韦来说,赴美留学,到全世界唯一一所,用手语和英语书面语教学的聋人大学去学习,就像是一次*博。但他还是愿意去*。当时他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只是心里觉得,或许自己要找的答案在那里,于是奇韦开始着手于远赴加大求学的准备。

远涉重洋以及求学的苦与乐

年,李奇韦本科毕业,这一年,对他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

8月到11月,他报了托福考试一对一的辅导课程。同时也跟留学中介通过电子邮件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沟通,了解托福纸考的安排,还有关于加劳德特大学研究生项目以及国际学生特殊项目的信息。同年12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单人考场参加托福考试。年3月份左右将托福成绩提交给加劳德特大学后,同年5月份收到了加劳德特大学的通知书,以国际学生特殊项目的学生身份入学。收到入学通知书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因为加劳德特对学生除了有英语书面语的要求外,还有美国手语(ASL)的要求。年7月份的时候,他报了上海随手执梦公司开设的美国手语课程,用两周的时间学习基础美国手语,那个时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和学习手语,给了他一些信心。初次到加大的时候,他面临着语言不通的困难,因为他的美国手语水平无法支撑日常与同学老师沟通和平时上课的基本需求。加大贴心地为他提供了免费的字幕服务,上课时有两位手语翻译,负责把老师和同学们的手语翻译成英语口语,线上打字员把英语打出来,显示在教室里的一块显示屏上面,让他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李奇韦大学本科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按理来说,读研应该会继续相关的专业,但他选择了另一个领域,聋人研究专业。说到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他说自己在国际学生特殊项目(ISSP,InternationalStudentSpecialProgram)学习基础专业课程时,发现自己对聋人研究专业有着更浓厚的兴趣。这些兴趣缘起于年的时候,他从高宇翔老师的《无声世界:中国聋人史略》看到了一个「聋人诞生的传说」,讲到了「聋」和「龙」的联系,是高宇翔老师征得卢苇老师的同意后在书里做了大概的介绍。

在很久以前,一个村落有一年夏天遭逢大旱,村民们向老巫婆求助,老巫婆让村民们准备好供品去祈求龙王安排一场好雨。

一切准备妥当后,龙王果然来了,降下大雨,滋润了大地。大家都很开心,向龙王大声欢呼,让龙王享用供品,但龙王似乎充耳不闻,逐渐消失在天际。

后来大家都安静下来了,除了一个听不见的人,依然手舞足蹈,十分开心,大家说原来他和龙王一样都听不见,就叫他「聋」人吧。

于是「聋」的称谓就这样传开了。

——高宇翔《无声世界:中国聋人史略》

有意思的是,西方的龙是邪恶的、长翅膀的、还会喷火,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而中国的龙是神灵,有着呼风唤雨的神力,当老百姓遇到大旱的时候,就会祈求龙王安排一场好雨。他的同学和老师们对于这样的故事十分着迷,使得他更想深入去探究聋人文化的起源。但聋人研究专业并不是那么好学的,这门与研究群体和个人的聋人社会生活有关的学科。整合了人类学,文化研究,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治学,心理学,辩证和方法。从社会角度而非医学角度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