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渝怀铁路二线涪陵至中嘴段开通运营,全线有 [复制链接]

1#

8月10日23时33分,首趟途径新建渝怀铁路二线涪陵至中嘴段的K次列车从涪陵站驶出,这标志着新建渝怀铁路二线涪陵至中嘴段开通运营。


  

渝怀铁路二线是在渝怀铁路单线旁边增建的第二线,在重庆枢纽与成渝、襄渝、渝黔铁路相通,向东南在怀化与焦柳、沪昆铁路相连,是西南地区与中南、华南、华东地区客货交流的便捷通道。


  

渝怀铁路二线涪陵至中嘴段全长约74公里,为国家I级铁路,设计速度公里/小时,本段线路设涪陵、白涛、新白马、白马、土坎、武隆、中嘴7个车站,其中,新白马车站为新建站,其余车站为既有车站升级改建,同时关闭磨溪和白沙沱2个既有车站。该段线路共有桥梁26座、隧道19座,桥隧比达89.5%。该工程于年底开工建设,年6月完成线路铺架,7月24日开展静态验收,7月27日进入动态检测阶段,8月10日开通运营。


  

渝怀铁路二线全线有望于年底建成通车。全线开通后,将进一步完善西南铁路网布局,有效缓解川渝地区东出铁路对外能力的紧张状况,对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和旅游业发展,推动武陵山区脱贫攻坚、川渝地区经济发展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渝怀铁路二线重庆至涪陵段已于年12月开通,中嘴至秀山段建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8月10日,重庆涪陵站,首趟途经新建渝怀铁路二线涪陵至中嘴段的K次列车驶出车站。首席记者崔力摄/视觉重庆

克服重重地质难题

“渝怀铁路二线沿线穿越乌江峡谷区、武陵山谷地区、溶蚀丘陵、溶蚀槽谷区,地质复杂,建设难度极大。”中铁二院项目总体负责人姚向奎介绍,涪陵至中嘴段桥隧比高达89.5%。
  洞中建洞、洞内建桥,也是渝怀铁路二线建设的常态。去年9月,酉阳新圆梁山隧道贯通。负责承建的中铁十一局称,隧道穿越3处大型溶洞核心区、5条断层、多米高压富水区、多米瓦斯段,地质状况极为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为此,项目部在隧道内修建了一个总长多米的泄水洞,以及一座70米长的大桥,安设了28处泄水阀,确保溶洞内的水可以定量排放,从而不影响列车通行。
  中铁二十局称,彭水新郁山隧道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施工过程中,先后遇到9处溶洞,项目部通过在洞内浇筑长达34米的箱梁,才解决了溶洞难题。8月10日,新建渝怀铁路二线涪陵至中嘴段,铁路工人正在进行线路拨接施工。首席记者崔力摄\视觉重庆

货运能力将大幅提升,物流更加快捷

“渝怀铁路由单线变为双线,今后货物运输时间将大大缩短,商品运输隐患也将明显降低。”重庆涪通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詹有俊表示。
  重庆涪通物流主要负责白涛化工园区公路、铁路和水路危化品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年运输量约60余万吨。其中,铁路货物主要来自*、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货物抵达重庆主城后,再通过渝怀铁路运往涪陵。
  “过去,渝怀铁路是单线运输,产品需在重庆等待几天才能卸货,增加了公司物流成本。如果运输的是危化品,滞留时间越长,风险隐患越高。”詹有俊说。
  涪陵区交通局相关人士表示,涪陵区工业物流需求日益旺盛,一条渝怀铁路已不能满足区域内工业物流运输的需求。渝怀二线沿线还有涪陵龙桥工业园区、白涛化工园区,待全线通车后将极大带动涪陵区工业发展。

加快推进武陵山区“大旅游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渝怀铁路二线还将加快推进武陵山区“大旅游经济”发展。
  渝怀铁路二线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分布着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天生三硚—仙女山—芙蓉洞、南川金佛山、彭水阿依河、黔江小南海、酉阳桃花源等大批3A及以上旅游景区。
  市交通局称,全线通车后,向西可通过成渝高铁、成兰铁路或规划的兰渝高铁连接九寨沟—*龙;向南通过成绵乐城际列车到达乐山、峨眉山;向东通过黔张常铁路到达张家界、凤凰古城等,形成*金旅游线。这对于推进武陵山区脱贫攻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链接

重庆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8小时“快捷交通圈”今年底将基本形成

8月10日,来自市交通局消息称,目前我市各铁路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已完成可研审查,渝万高铁可研正待批复,成渝高铁提速改造已完成可研批复。


  

目前,在建的郑万高铁完成形象进度71.5%,全线控制性工程小三峡隧道于7月26日贯通。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全线主体工程正加快推进。


  

据了解,重庆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明确了将提速构建“米”字型高铁网,实现“五年全开工、十年全开通”目标。到年底,重庆基本形成至周边省会1-4小时,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8小时“快捷交通圈”;到年,重庆将形成“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共10条线路、约公里。届时坐高铁,重庆至成都、贵阳将实现1小时到达,至周边省会有望实现3小时到达,到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重庆科学城观点。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