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资深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导语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约万人,占全国残疾人的30%以上[1]。目前暂时没有成熟的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方法,而作为唯一疗效确切、令人满意、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人工耳蜗植入的治疗费用仍然十分昂贵,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是很大的开销,对于经济困难者来说就是巨大的负担。在我国,60%的耳聋是由于遗传的因素造成的[1],那么,遗传性耳聋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我们该如何防治呢?
概述
遗传性耳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单基因病,遗传异质性很高,由单一基因突变或不同基因复合突变引起,也可由基因与环境两者共同作用而致。非综合征性耳聋属于遗传性耳聋的最常见类型,在所有遗传性耳聋中约占70%,它是由于基因组一种或多种异常导致听觉通路(尤其内耳)发生病变从而引起听功能障碍,同时不伴有其他系统异常的耳聋[3]。
病因和流行病学
?非综合征性耳聋按遗传方式划分包括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为GJB2、SLC26A4),约占77%;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为TMC1及GJB3),约占21%;X连锁(主要为POU3F4),约占1%;其余小于1%者为Y连锁或线粒体遗传[2]。耳聋是最为常见的感觉障碍疾病,世界范围内听力损失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86‰[3]。目前公认60%以上耳聋由遗传因素所致,其中约70%为非综合征性聋,而国内大规模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近40%重度非综合征性耳聋是GJB2或SLC26A4病理性突变所致,存在有热点突变,多为隐性遗传[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听力损失。常见的类型如下:?1.GJB2相关性耳聋该基因所导致的耳聋多表现为双耳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近年来逐渐发现个别可表现为不对称或单侧听力受损,损失程度变异较大,可从轻度至极重度不等,GJB2导致渐进性、出生后才发生的耳聋也并不少见。目前共识认为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现相关,纯合的截断突变比一种截断突变合并一种非截断突变的复合杂合子症状更为严重。GJB2基因的致病突变多达数十个,但存在热点突变,中国人群携带频率最高的突变是delC,其次是_delAT、35delG及_del16等,该四个位点共占所有突变频率的70%以上[2]。2.SLC26A4(PDS基因)相关性耳聋多表现为双耳先天或后天进行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可不完全对称,与内耳结构前庭水管扩张密切相关。在我国最为常见的2个热点突变为IVS7-2A>G突变和c.A>G突变,两者共占所有突变频率的近60%[2]。
以上两种基因突变所致耳聋是中国人群最常见的类型。而GJB2基因大多数变异及SLC26A4基因变异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基因中两个等位基因都发生异常才会导致耳聋的发生,这种也是最为常见的耳聋遗传模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其特点是:
①患者是致病基因的纯合体,其父母不一定发病,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杂合体);②患者的兄弟姐妹中,约有1/4的人患病,男女发病的机会均等;③系谱中无连代遗传现象,病例往往是散发的;④近亲婚配时,子代的发病风险比随机婚配者明显升高。在中国,正常人群耳聋致病基因突变的携带频率约为5%,即每分钟有3个携带耳聋基因的正常人出生。其中GJB2基因单杂合变异率2.43%,SLC26A4基因单杂合变异率1.99%[4]。耳聋基因携带者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耳聋症状,但若夫妇双方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突变,其所生育的宝宝就有25%的风险出现听力障碍。年全国先天听力障碍发生率已达21.9/万[5],超80%的聋儿都由听力正常的父母生育。
3.GJB3相关性耳聋多表现为双侧、高频、后天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一般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GJB3基因是我国科学家夏家辉院士克隆的第一个“本土基因”,其错义突变EK和无义突变RX被认为与高频听力下降有关[6]。
4.线粒体相关性耳聋国内外已报道的与聋病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共22个,最为常见的是MT-RNR1(12SrRNA)A>G突变和C>T突变,这两种突变是从生物化学角度证实与药物性耳聋关系密切的突变,前者也是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耳聋中第三位常见的致病突变,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诱导药物性耳聋发生的重要遗传基础[2]。携带此突变的病例的母系家族成员同样是药物性耳聋敏感个体,接触极小或治疗剂量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即可诱发严重听力损失。线粒体相关性耳聋除药物致聋表型外,也可在无药物接触史的情况下出现成年后听力损失,作为一个单独的非综合征性耳聋类型对待。??????
诊疗经过
1.先证者的症状学特征、用药史、是否散发或家族史;
2.专科辅助检查:
①客观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听力情况及耳部解剖结构;
②其他系统体格检查:排除综合征性耳聋;
3.遗传病理及分子遗传学诊断;
4.综合分析各项检测结果后进行遗传咨询;
5.对遗传诊断明确、有生育要求的家系进行产前诊断,根据结果进行遗传咨询;
6.对双耳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推荐行人工听觉植入及言语康复治疗。
耳聋治疗的最佳时间是1岁以前!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Implantation,CI)是目前唯一能使重度及极重度耳聋患者获得有效听力的治疗方式。由于中枢听觉系统发育的*金期为3岁半以内,因此越早接受手术,患儿在早期获得听觉能力的基础上,可越早发展语言及交流能力,得到越好的术后康复效果[7]。大部分患儿的听觉能力在术后6个月之内提高较快,其后进入较缓慢的发展期[8]。
耳聋基因分子遗传学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前相关的基因检测方法包括酶切法、耳聋基因芯片、遗传性目标序列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全外显子测序分析、DNA位点测序等。
我们该如何尽早预防?
针对有耳聋患者的家庭、耳聋家族史夫妇,甚至正常有生育需求的夫妇,我院可提供完善的遗传咨询、分子病因学筛查及诊断以及一级、二级孕产前预防。
我院医学遗传科针对耳聋基因检测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平台包括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单基因病扩展性携带者筛查、DNA位点测序等。
我院医学遗传科可提供专业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通过对耳聋基因筛查诊断结果的分析,探寻病因、确定遗传模式、估计再发风险,对患者及家族成员的患病风险、携带者风险、子代再发风险进行评估和解释。
对于先证者遗传诊断明确、生育风险较高的人群,我院还提供胚胎植入前诊断(PGT-M),通过客观准确的生育指导预防和阻断耳聋发生。
?一句话小结……
耳聋基因筛查及诊断为当今耳科学理论与实践带来了革命性进步,科学的预防理念、准确全面的基因诊断和筛查技术、配套的遗传咨询和干预体系、全体国民的知识普及和教育将是规模化预防我国遗传性耳聋患儿出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莉莉,张丽,柳爱华,等.耳聋基因诊断及其在遗传性耳聋预防和阻断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3(02)
[2]邬玲仟,张学主编《医学遗传学》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3]《罕见病诊疗指南(年版)》
[4]文铖,*丽辉,等.中国部分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现况调查.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4(11)
[5]《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中国药房.,23(39)
[6]周永安,王湘,等.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常见耳聋基因诊断的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07)
[7]Thai-VanH,VeuilletE,NorenaAetal.Plasticityoftonotopicmapsinhumans:influenceofhearingloss,hearingaidsandcochlearimplants[J]ActaOto-LaryngologicaVolume,Issue3..PP-
[8]刘莎,孔颖,等.不同月龄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能力发育规律及特点.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3(04)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