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心心诗社编委
总顾问:林峰(北京)
名誉社长:武立胜
社长兼总编:刘毓(心心)
常务副社长:舒度人生
副社长:雨巷听荷
宣传部部长:月是故乡明
宣传副部长:吴虹珠
纪检部部长:天马行空
编委部部长:赵发旺
编委:罗工稻香一蓑烟雨陌上柳一点墨冷三秋风无语
特邀编辑:荷田田
管理团队:春暖花开点点风吹草低倾暖
宣传部:倩倩常青之树化蝶专栏
是心心诗社又一个着力打造的中华通韵(新声韵)特色栏目。不定期推出。每期由诗友从心心诗刊微刊《同主题》专辑中选评作品若干首,作为年底参评“年同主题奖”的备选作品。
心心诗社
诗友评诗(3)
本期作者:幽谷兰馨,倾暖,范家正,南极雪,白秋生,陈佩林,心灵,帆儿,李国强,荷田田,东方朔,风吹草低,程桂彬,二元
本期评家:彩虹,风吹草低,呦呦鹿鸣,碧荷听雨,冷霜,君子兰(栗君),知足常乐,一诺千金,勇咏,清妍,木棉花开,诗酒趁年华,倩倩,云淡风轻,野火烧不尽,笑天无我,倾暖,双耳
1.
38.清明扫墓闻子规声声
作者/幽谷兰馨
何故纷纷一处停,若无悲悯解人情。
不知杜宇春山里,啼到清明第几声?
通过手法反问的手法,引入氛围,别开生面,寓情于景,杜鹃声的哀怨,衬托出清明的味道,让整首诗安排得当,有序,值得学习!
2.
20.清明祭亲
作者/倾暖
清明花乱雨霏霏,孤影祭亲空泪垂。
每羡萋萋坟上草,犹能岁岁沐春晖。
雨菲菲自然会惹人愁绪,况是孤影祭扫亲人。
转句每羡萋萋坟上草,应该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结句写的犹能岁岁沐春晖,巧妙的化用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是悲叹我再也不能得到亲的爱护。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不能像坟上草一样日日年年陪伴亲。学习了。
3.
20.清明祭亲
作者/倾暖
清明花乱雨霏霏,孤影祭亲空泪垂。
每羡萋萋坟上草,犹能岁岁沐春晖。
清明节,“雨霏霏”本来是寻常,但是加上“花乱”就让蒙蒙之中凄凉初现。承句一个“孤影”加重了悲伤的氛围。
转结句最能打动人;坟上的草尚能每年见一次春晖,而我却再也不能与亲人相见。清明节里漫天的哀思中,这两句一出让人立感坟前人肝肠寸断。
4.
33.清明思念
作者/范家正
严父西游已五冬,曾经号码烙心灵。
那天误打接通后,恼恨熟声变陌生。
这首七绝,既没有写上坟,也没写踏青。作者独辟蹊径,用误打电话,表达了对已故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作者的父亲虽然已去世五年,但他用过的手机号却深深记在作者心里。首联短短十四个字,却包含了大量信息。五年过去了,为何作者还忘不了号码?证明老父生前,作者经常打电话问候,也许作者为了工作不能经常陪伴父亲身边,但父子情深。
接着转句作者写,误打,接通。为何误打?因为虽然办理了停机,但未舍得删掉这个号。一个号码停机超过一定时限,公司可以转卖给他人,所以能有人接听了。于是,结句自然而出。作者听到的再也不是父亲熟悉的声音。这时的心情,读者一定也能体会到。
这是一首既贴近生活又别具一格的清明诗作。字数不多,但能打动人心。全篇没有废字,感情真挚,信息容量大,赞!同时也祝老父亲在天堂里安康。
5.
64.清明祭父有作
作者/南极雪
每至清明痛断肠,坟前跪拜倍心伤。
夭桃不解人间事,依旧枝头笑脸扬。
这首小绝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人有情物无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人因为有情,而清明节又是传统的扫墓望丧之时,故此每到此日心情沉重倍感哀伤;物无情,故不知人事沧桑,依旧春红灿漫。
以物之明亮色彩衬人之哀婉凄苦之色,其凄苦更甚。学习了!
6.
61.清明祭思
作者/白秋生(晚霞亦灿烂)
又是泪飞肠断日,焚香烧纸祭亡灵。
遥祈天界绝尘苦,无疫无灾无战争。
朋友向我推荐心心诗刊,抽空翻看了一下这期以清明为主题专辑,感觉编辑、作者都很有水平,多首诗词中多有佳作。但印象较深的不是专辑诗中最好但却具有普世悲天悯人大爱诗心情怀的61.《清明祭思》这首绝句,它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
该诗不是囿于小我来抒发个人的情感,而是紧贴当下的时势。特别是新冠疫情、俄乌争斗和近日国内民航空难等热点痛点,借清明节为逝者祭祀祈福,直抒胸臆,呼唤世界和平,祈愿国泰民安。表现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也反映了天下苍生的愿望和心声,从而使这首诗有了一定的现实积极意义。这也是我欣赏这首诗的原因。
当然,这首诗表达上有些直白,含蓄蕴藉不够,这是其不足之处。
7.
66.清明有怀
作者/陈佩林(竹林晨曦)
回望硝烟战火中,让人又是忆峥嵘。
青山不洒英雄血,哪有花儿这样红。
喜欢这首七绝。在众多的清明题材中,这首取材新颖,视角独特,立意深远。它由起句的回望落笔,然后忆峥嵘,想起了先烈们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场景,自然而然地发出感慨。
若不是先烈们流血流泪地拼博奋战,又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此绝有理有据,脉络清晰,转结有力,欣赏推荐!
8.
76.清明有寄
作者/心灵
可尝汤药在床前,可报春晖一二三。
今日家家多孝顺,烧钱亿万向*泉。
我喜欢76号作品,“可尝……,可报……”是一种反思,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反问。让我们更深刻的反省啥是孝敬,和清明真正的含义,和对祖先真正的敬畏。
9.
90.清明拜祭祖母
作者/帆儿
东隅呼祖母,四野静无音。
宿草蓬花径,老屋不复存。
这首五绝很耐细读。一,二句的一呼,一静,两个画面的连接描写,短短的两句交织了作者极其浓烈的思念已逝亲人的情感。东隅呼祖母,作者清明回老家祭拜祖母时,心里明知祖母已仙逝,却忍不住心底汹涌的思亲之情。明知人已逝,仍还是忍不住开口呼唤自已的亲人,这是一句深切又悲痛呼唤。但是换来的却只是四野静无音而已,逝去的亲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得到回应。
这样的场景描写,悲痛是隐藏在呼与静二字中的,并不直接写,但其表达的悲痛怀愐却比直接写我心痛我怀念亲人更加深刻。再看转,结两句,仍旧是写景。荒芜的草丛里,从前亲人居住过的老屋早已不复存了,这一幕以景物表达出来一种荒凉心酸感。以景为结,所有没在字里流露出在的思亲悲痛情感已借由景色表达。
全诗无一字直写悲痛,却又句句深刻地表达出了悲痛的情感,耐人品咂,是首好五绝。
10.
78.为空难同胞扫墓
作者/李国强
一场冷雨降青山,草木声沙俱泪弹。
踏遍新泥无墓处,焚香几柱入云烟。
该诗为年3月21日晚东航客机在广西梧州坠毁而作。前两句情景交融,点出悲剧,未直写而悲感尽出。
后两句新泥、无墓实写,焚香入云烟画面感强,寄托了无尽的哀思。全诗无一句口号,注重意境、细节,佳作。
11.
92.清明忆弟
作者/荷田田
伤心逢此日,别梦忆君时。
孤冢卅年柳,又抽千丈丝。
整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感情真挚亳无造作之痕。
尤其第四句”又抽千丈丝“正是诗人内在情感积淀和爆发。”斯人已去,心中犹念“诗人将具体物象与抽象的情感结合起来,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读者共鸣,余韵悠长。
本诗选撷物象的精当足显诗人的高明处,在丰富画面的同时更加增强艺术感染力,也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2.
92.清明忆弟
作者/荷田田
伤心逢此日,别梦忆君时。
孤冢卅年柳,又抽千丈丝。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摒弃了那些华而不实的文字技巧。只是用清新纯朴的语言和常见的物象表达了诗人对亡弟的追思之情。
全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寄托着无限悠长的哀情。转合句亡弟孤冢上长了三十年的柳树承载了诗人多重的意思:
1.亡弟已逝世多年。
2.如果弟弟还活着也像这柳树一样风华正茂。
3.一种丧葬习俗;在逝世的亲人坟前插柳枝,也是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不再痛苦,过得幸福平安。
4.把抽象的哀思转化成具体的形象,使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表现更有感染力。
全诗以景寄情,情景交融,不见哀状却诉尽哀情。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13.
.清明追寻
(日照市万平口曾是日寇囯民*的刑场)
作者/东方朔
四月桃花带血痕,烽烟此过六十春。
景墙雕刻英雄像,原野安居烈士村。
云起难遮真面目,日回每照亮精神。
*沙犹见殷红色,风卷浪淘长啸吟。
起句把桃红喻作血痕,借此表达作者的凭吊追思烈士之情,这里还是有些新意的。颔联,颈联写自已追寻的场景,墙上雕刻的英雄像,原野中被为烈士村的村子,场景的选取干净大气。
颈联顺着追寻中的场景抒发自己内心的观感,流畅又贴合,与颔联的场景衔接互应,流畅自然。转结句以景作结,也是余味不止。
这首清明追寻场景描写干净大气,情感抒发,怀恤烈士凭吊之情显得格调不俗,写得很好。
14.
.清明节怀母
作者/风吹草低
寂寂无心桃杏香,遥岑树色只苍苍。
慈容不见难医痛,旧照犹存已泛*。
半阙哀词洇泪渍,几回夜梦唤阿娘。
何堪日暮闻啼鸟,枝上一啼一断肠。
这首诗,颔联,颈联的不见,犹存,难医痛,照泛*,夜梦唤阿娘等描写皆真情流露。
结句亦直抒伤痛,闻啼鸟而断肠。整首诗章法自然流畅,表达真切。
15.
.清明节怀母
作者/风吹草低
寂寂无心桃杏香,遥岑树色只苍苍。
慈容不见难医痛,旧照犹存已泛*。
半阙哀词洇泪渍,几回夜梦唤阿娘。
何堪日暮闻啼鸟,枝上一啼一断肠。
未读完已潸然泪下。朴实的语言,凄凉的景色,把清明对母亲的思念表达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16.
.清明节思父亲
作者/程桂彬
梨花飞雨送清明,却锁儿身紫禁城。
仅寄哀思于梦寐,信知幽草共坟茔。
生前当尽羔羊孝,去后何偿乌鸟情。
来世惟求父为子,我牵小手复同行。
注:颈联典为羔羊跪乳,乌鸟反哺。
首先这首七律意境很好,表达了父子深情。其次,颌联与颈联的对仗很工整,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首联先点明时间,再说疫情特殊情况下不便出行。紧接着说只能把深深的哀思寄托于幽草。后面的颈联则是化用羔羊跪乳和乌鸦反哺的典故。
就这两个典故来讲,表达感恩是恰当的,唯有不足的地方是这两个典故是针对报答母性而言的,题目是思父亲,略有不妥。结句相当有力,宁愿来世换位,以报父恩,太好了!
总之,这是一首很好的七律,优点多多,从鸡蛋里面想挑点骨头挺烧脑。
17.
.清明节思父亲
作者/程桂彬
梨花飞雨送清明,却锁儿身紫禁城。
仅寄哀思于梦寐,信知幽草共坟茔。
生前当尽羔羊孝,去后何偿乌鸟情。
来世惟求父为子,我牵小手复同行。
注:颈联典为羔羊跪乳,乌鸟反哺。
作者客居紫金城,被当前疫情之困而清明祭父望而生叹,使其胸襟起哀思如扬子江心翻滚波涛,情真意切。
余特以七绝小诗作评;
清明思父写情真,诗句转结俗化神。
倘若选评优质量,蝉联头等又斯人。
18.
.清明节思父亲
作者/程桂彬
梨花飞雨送清明,却锁儿身紫禁城。
仅寄哀思于梦寐,信知幽草共坟茔。
生前当尽羔羊孝,去后何偿乌鸟情。
来世惟求父为子,我牵小手复同行。
注:颈联典为羔羊跪乳,乌鸟反哺。
拜读程老师这首诗,读完即有深深的悲怆感袭来。人生行至半途,难免有悲欢离合。”生前当尽羔羊孝。“此句直接勾起失亲之人心中的痛与悔,唤起人对亲情的重视与生命的难以掌握,生前多尽孝,莫在去后行。
特别是最后一联“来世惟求父为子,我牵小手复同行。”程老师特别擅长尾句的写活,往往成点睛之笔,令整首诗一下子活了起来,具备极高的灵动性。此句也一样,将父与子的关系和前生今世一颠倒,愿意用至高的养育之恩来回报父母,再复同行,不禁令人潸然泪下,感动莫名。
总之,程老师的诗,擅用典,灵活多变,用词真挚饱含情感,每一首都是难得的佳作,力荐。
19.
.踏青
作者/二元
村前村后,摇曳青青柳。
几缕炊烟风里瘦,淡入遥天远岫。
林稍绿透莺啼,菜花*到云西。
丝雨恰如针线,为春缝制新衣。
作者用词清秀淡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如水墨画的田园风光。
上片“几缕炊烟风里瘦,”特喜欢这个“瘦”字,把炊烟在风中渐吹渐远渐消逝的动态写的栩栩如生。而且这个“瘦”字不落俗套,让人眼前一亮。有清照“绿肥红瘦”之异曲同工之妙。
下片更是精彩。一个有声有色的春天跃然于纸上。有林之翠绿,有花着新*,有云之嫩白,更有莺簧恰恰之声。好一个声色俱全的春天,你是不是也想身临其境来饱览这田园美好的春光。
结尾两句更是传神。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丝雨写到了极处。
20.
.踏青
作者/二元
村前村后,摇曳青青柳。
几缕炊烟风里瘦,淡入遥天远岫。
林稍绿透莺啼,菜花*到云西。
丝雨恰如针线,为春缝制新衣。
此小令把踏青写的清新有烟火味,笔调新奇,想象别致,其文笔似一把神剪,把个小令裁得这般舒服!唯“几缕炊烟风里瘦”有拾牙慧之嫌。“菜花*到云西。丝雨恰如针线,为春缝制新衣。”有妙处!
声明
本期作品由评家在第期,清明节合辑里任选任评,平台如实呈现,著作权归作者、评家所有。赞赏不返还作者、评家。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留言后台联系编辑删除。
本期审核:稻香,心心
统筹.编辑:心心
心心诗社简介
心心诗社,由美籍华人刘毓(笔名心心)始创于年,以推广中华通韵(新声韵),普及传统诗词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诗社推出诗词作品,开展诗词教育。为非盈利性民间诗词社团。受湘乡市诗联家协会领导与指导。诚邀天下有识之士,共同致力于诗词文化传承,倾力打造一流传统诗词平台。
投稿及报名学习诗词联系方式:
1.主编心心
2.学习诗词报名平台
3.心心诗社交流群
参赛投稿请加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