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听力残疾或其他方面有缺陷的同学不要气馁,向自己的目标努力。”7月27日,家住武昌首义路的欧阳卓收到了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听力受损没耽误成“学霸”
欧阳卓(中间)和妈妈(右)参加北大招生会与北大老师合影(左)。
欧阳卓3岁时患中耳炎,检查发现他双耳神经性耳聋,中重度听力损伤。此后,只要感冒发烧听力就会下降。
“为什么我会这样呢?”小时候的欧阳卓会问妈妈这个问题,直到上一年级时,一家人都还没有完全接受孩子听力障碍的事实,但考虑孩子要上学、要融入集体,最后还是选择给欧阳卓验配了助听器。
由于听力受损,欧阳卓没有上幼儿园,外婆是他的数学启蒙老师,5岁左右外婆教欧阳卓两位数加减乘除法,小欧阳能自己推算出乘除法运算规律,解三、四位数乘除法计算题,妈妈说数字越大,他算起来越兴奋,从此喜欢上数学。
“我最高兴的事就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问题。”欧阳卓告诉记者说:“我很幸运,所有事情都有好的结果。”小学六年级自学完成初中数学,初中又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全国联赛路上努力闯关,中考考入华师一附中。
欧阳卓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物理、生物联赛均获湖北省二等奖,又利用寒暑假参加了北京大学的综合营,让他有了对北大的向往,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由于听力障碍,刚开始学习英语难度很高。为了学会发音,他会对着视频反复看老师的口型跟着发音,找出发音规律,以后每记一个单词,他会先看音标再看中文意思。“小时候妈妈会教我对着口型练习中文发音,生活中和别人对话看口型也是一个辅助,这些对我看口型学习英语发音都有很大帮助。”欧阳卓说。那几年,吃饭、洗脚的时间他都会用上,借助助听器反复听英文课文,正是有了长年的积累,他这次高考英语分,听力满分。
从没觉得戴辅具的自己很“特殊”
欧阳卓参加学校组织的成人礼活动。
“心若有声,万山无阻”。虽然欧阳卓有听力障碍,但他有一颗坚定的内心和乐观的心态,与记者沟通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比较幸运。”
“佩戴助听器和别人佩戴眼镜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欧阳卓告诉记者,初中时自己比较内向,因为听不清楚别人的声音,与同学们交流很少。“那时我就在想这是生活给我的挑战,我为什么不能克服呢?”升入高中后,欧阳卓主动要求住校,锻炼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克服听力不好带来的交流障碍。
他积极参加华师一附中模拟联合国社团、参与学校阳光义卖等社会实践活动,还主动参与学生会工作,担任生活部长,寝室室长,热心为同学们服务。“运动能缓解我的学习压力、思考心中的迷茫。”除学习外,欧阳卓也喜欢体育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跳远都是他的长项,高中三年华师一附中的敏行环路上老师和同学总能看到欧阳卓夜跑的身影。
根据政策,听力三级残疾学生可以免考英语听力,按笔试成绩比例计算分值,这样会影响总成绩。小欧阳坚持要求自己考,目标是北大的新工科,一分都不能少,“苦学很多年,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欧阳卓自信地说。
从耳朵天使到追梦少年
热爱运动的欧阳卓。
欧阳卓查出中重度神经性耳聋时,他妈妈在给他的信里写道:
“卓,你知道吗?你是上帝派下来的小天使,你有两对小耳朵,这就是小天使的标志,你要好好保护它们,用它们听亲人的呼唤,听朋友们的倾诉,听大自然的声音,你的生活会充满阳光的!”
出生、小学、初中、高中……家人除了关心陪伴外,经常用写信的方式与欧阳卓进行交流。
妈妈写道:你的幼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白色的护士服,消毒水的味道,摇摆的吊瓶是你幼儿时期最多的记忆。小小的你就会跟医生汇报自己的病情“我是中耳炎,耳朵疼……”
父母、爷爷奶奶笔下,欧阳卓从“耳朵天使”变成了追梦少年。
“这个孩子是我们社区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残障学生,是我们的骄傲。”武昌区首义路社区残疾人协理员小张告诉记者,社区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