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禁足18天后复工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复制链接]

1#
点击观看:《我想和世界谈谈》第二期下集十点X*X马薇薇X王彦霖X河森堡认清了自己,才能了解工作的意义

作者/铛铛娃

编辑/栗子

十点视频原创

元宵节一过,这个年,就算过完了。

的新年,估计会在所有国人记忆里留下浓重的一笔。

2月10号,是很多单位的复工日,为了迎接复工,大家都提前做好了准备,很多年轻人逐渐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写完方案,发现已经2点了,明天可不可晚一点再天亮?”

“没挣到钱,没找到另一半,两年不敢回家。”……

这些崩溃式朋友圈常常在凌晨发出去又被秒删,成年人崩溃的时间从来不敢太久,怕被旁人当作矫情,怕被父母看到担心……

短暂宣泄后,第二天又元气满满杀入职场,的确应了那句:成年人的世界,光是活着就足够艰辛。这不是普通人才有的痛,今天《我想和世界谈谈》的嘉宾之一*,也曾爆出自己工作背后的不容易。他曾为了拍电影苦练了8个月的体操,鞍马、单杠、吊环,每天十几个小时,强度之大,腰伤腿伤那是常有的事。今年大年初一即将上映的新电影《紧急救援》也是如此,*要拍从直升机吊威压掉下水的场面,结果被威亚勾住,卡在水底上不来,非常危险。王彦霖更是在拍摄期间突发神经性耳聋,完全听不见声音,但他却说:“我没时间害怕,因为每天,都在拍戏。”所有的光鲜,都有与之同等的苦难,成年人如此拼尽全力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没有轻松的工作,却有推动我们前行的力量

“如果不考虑收入,你最想从事什么工作?”这是近期微博霸榜的一个热搜,我们选出了几项高赞的职业,在节目里马薇薇让三位嘉宾选择——*想要当一个“静静等极光到来,然后喊叫醒身边熟睡的游客观看”的极光守护者;河森堡选择做一名“利用业余时间陪伴,或者训练跑步爱好者跑步”的陪跑师;

王彦霖更想尝试做一位“冰山对于轮船的航行是致命的,需要寻找并搬运冰山,用绳索把冰山套住用船拉”的冰山移动员。

关于选择动机,三人的回答都很纯粹,冰山保护地球环境,陪跑强身健体,守护极光教人在黑夜里憧憬美景......当抛开工资不谈的时候,人们的初衷原始而单纯,因为热爱,也因这份工作对自己产生的独特意义。

但其实,再有趣的工作,也不轻松。

想起在纪录片《生活万岁》里的那位护林人,这份职业跟*选择的极光守护者极其相似。

他每天在高高的瞭望台上俯视整片森林,远处有雄峰,高处有蓝天,风景出奇的好,工资待遇也不错。

然而,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他没有一位同事与之作伴,每天要独自爬上高耸的瞭望台。小小的工作间内只容得下一桌一椅,没有信号,不能与外界交流,偶尔飞一只蛾子进来,也成了他的小幸运,更多的时间是读会、看天、发呆……他忍受着无尽的孤独寂寞,咬牙坚持了一年又一年,因为在他的身后,还有个患有重疾的老父亲,或许这就是他坚持下来的全部意义。

有句话说得好:

“这世上真的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分钱是容易赚的。当我们感到快要撑不住的时候,更要鼓励自己去寻找这份工作的意义,用意义来超越痛苦。”就像你一回头,看到待你如初的父母、天真活泼的孩子、不离不弃的伴侣,你就能瞬间充满力量,重新扬帆起航为爱而战。也或许是你看到了那个从幼小无助到野蛮生长的自己,你更加坚信:这所有的考验,让我走在变得更好的路上,原来,我并没有被打倒。苦中作乐,是一种工作能力马薇薇问大家,对这两年大火的“我可以低收入的生活,只要不工作”的观念怎么看?河森堡说得很透彻:“就像历代考古专家发现的规律,底层人民出土的是劳作工具,而权力者出土的是玉器陶品,所以一个人在他能不工作的时候,基本就不会再想工作了,我觉得这是一种人之常情吧。”他如是跟大家分析。是啊,离苦得乐、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没有谁愿意一直苦哈哈地过日子,但长期在安逸懒惰中,人会变得更空虚更无聊,甚至消极。曾经网上就报道过一对富二代小夫妻,长达三年不工作,每天的消遣就是买买买、玩玩玩、晒晒晒。妻子一天可以拆掉50多个快递,丈夫可以一秒下单一双几大千的拖鞋,世界上的网红景点也被他们玩了个遍,直到无处可去,几年过去,家产败得所剩无几。脱离社会太久,两人失去了基本的赚钱能力,妻子还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

这样的例子看得人心惊。

毕竟,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大部分人都在用踏实的工作,来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尽管它极其渺小,却价值千金。对于让人苦不堪言的工作,*在节目里跟大家分享了他的感触:“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有很多的阶段,每个阶段你碰到的人、事、工作环境,都可以视作一种历练。而你一直转变,一直在学习,一直带着好奇地体验人生,你会很精彩,虽然很辛苦,但是很过瘾。”是啊,如果目前的工作实在让人心累,那不妨试试苦中作乐为工作找点意义,从另外一些更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它。马薇薇也说:“随着你努力工作,你可能会认识很多有趣的人,我觉得这个过程实际是快乐的。”是啊,有时候工作到底是苦是甜,也在于我们如何去想,没有意义,也可以创造意义。

不知道你听没听过“工作附加值”这个概念,先讲一个作者Meiya写过的小故事。

医院排队缴费,看到一个病人家属急吼吼到处找科室。

这时候一位清洁工大爷拿着笤帚簸箕主动走上前,仔细询问后耐心给家属引路,期间还笑呵呵安慰家属不要着急,事情总会解决的,她明显看到这位家属的脸上愁云慢慢散开。

后来Meiya跟老爷子交谈,大爷说自己干得很开心,除了扫地擦窗户,医院的向导。

在其他同僚忙不过来的时候,即刻化身优秀替补,这让他充分感受到自己就是整个医疗团队的一员,很有成就感。

大爷的心态,令人动容。

当懂得在有限的工作环境里创造无限价值时,我们才真正成为了工作的主人。

河森堡在节目里告诉大家,博物馆讲解员这个工作做久了难免也会觉得枯燥烦闷,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做重复性劳动,但比起抱怨,他更愿意看到:

“这个工作像老师一样,是一个点燃别人的过程。”是啊,没有一份工作轻松,但也没有一份工作是毫无价值。就如作家乔麦克唐纳所言:“如果自身伟大,任何工作,你都不会觉得渺小。”当暂时没有更好的选择时,不妨换个角度,带着更开放的心态。

可以像*说的那样,把苦难视为历练,把一切视为生命体验,使自己成长与强大。

也可以在本职工作之外,寻找一些附加价值,来提升幸福感,这些都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能为我们带来的更广阔的意义。

了解自己所爱,才能坚持下去

读者“自由的鸟儿”给节目组写来了这样一封信:

“毕业后家人给我安排了一个安稳的工作,很多人羡慕我。可久了之后,感觉枯燥无趣,也不喜欢被别人约束着做事情。我一个同学毕业后直接做了旅游博主,微博和朋友圈里都是他到处飞、到处玩的图片,被人羡慕的我,其实特别羡慕他。”

这种心理,相信很多人都有相同的共鸣:

“对自己的工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看到别人的又满心羡慕与渴望。”

对于这个问题,王彦霖在节目里这样说:“你选择这个东西,不管是被安排的还是自己选择的,首先你要找到你这个工作的属性,你对它有多了解。”在他看来,旅游博主在选择之前,一定是不计日夜孤独地坐在电脑前,了解那些海滩、夕阳、雪山,了解这个职业带来的自由或是高收入,这是令人向往的。但同样,他也一定了解过这份职业背后的辛苦,比如安全隐患、居无定所、生活不规律、熬夜写分享稿等等。能做出某些成就的人,一定是付出了十倍百倍的努力,去权衡这件事能否持续,而在做的过程中,又一定是不断地与那些辛苦困难反复战斗着,咬牙往前。

就如周国平老师所说:“兴趣比职业重要,素质为兴趣护航。”

这素质,是比“我喜欢”更重要的“知行合一”。

马薇薇谈到她自己,虽然经济条件比以往好了,但她就不喜那些主流的消遣方式,甚至休假的时候也不出去旅游。

她说:“不用太羡慕自由职业,稳定可能就是你的本质,自由职业的人或许偶尔也会怀念稳定,但他自己又知道,爱折腾才是自己的性格。”深以为然。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这真是最深刻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道理了。了解自己的所爱所恨,了解一份职业的酸甜苦辣,衡量自己的坚韧与脆弱,放下那些莫须有的执着,或许才能做出心之所向的不悔选择,减少一些试错的成本与代价。

当我们认清了自己,也就逐渐理解了工作对我们的意义。

愿我们都能在泥沙俱下的成人世界里,找到更为完整的人生价值,实现一个更高的自我。

共勉。

作者:铛铛娃,写温暖的字,利他利己利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