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儿黏多糖贮积症要在幼儿期进行治疗,否则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导语:儿童黏多糖贮积症又称儿童黏多糖病,是一类由于溶酶体酶缺陷,导致人体内出现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等中间代谢物,导致严重致残、致命性的单基因遗传性代谢病。儿童大多在1岁左右发病,临床表现相似,但轻重不一,各有特点。儿童黏多糖贮积症的治疗主要有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该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且总体预后不良。

01儿童黏多糖贮积症的临床分类

1、Ⅰ型:这是一种α-L醛酸苷酶的缺陷。ⅠH型(最重)、ⅠS(最轻)、ⅠH/S(最轻)和ⅠH/S(中间型)。

2、Ⅱ型:存在艾杜醛酸硫酸酯酶缺陷。还按照病情的严重性分为ⅡA(重型)和ⅡB(轻)两种类型。

3、Ⅲ类:按照酶的特定缺陷类型分为ⅢA型(硫酸酰胺缺陷型)、IIIB型(α-N-乙酰己糖胺酶缺陷)、IIIC型(α-葡萄糖胺-N-乙酰转移酶缺陷)和IIID型(N-乙酰葡萄糖胺-6-硫酸酯酶缺陷)。

4、Ⅳ型:按照缺陷类型分为ⅣA型(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缺陷)和ⅣB(β-半乳糖苷酶缺陷)。

5、Ⅳ型:属于芳基硫酸酯酶缺陷。还按照病情的严重性分为ⅣA型(类似ⅠH型,但功能正常)和ⅣB型(没有明显的骨骼畸形)。

6、Ⅱ型:存在β葡萄糖苷酶缺陷,与ⅠH型相似,但智力轻微或正常。

02了解儿童粘多糖贮积症的基本病因

粘多糖贮积症主要是由于溶酶体酶缺陷引起的,其中有11种水解酶。当这些水解酶基因发生突变时,可引起粘多糖的中间代谢产物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等在体内积累,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1、Ⅰ型:α-L艾杜糖醛酸苷酶基因突变引起,已有基因突变被报道,世界最常见的突变是p.W。

2、Ⅱ型

由α-L艾杜糖醛酸苷酶基因突变引起,目前已有个基因突变被报道,而世界上最常见的突变是p.WX,p.Q70X,p.PR。病情严重分为ⅡA重型和ⅡB型。韩国、日本、台湾等亚洲地区有50%的粘多糖贮积症儿童为Ⅱ型。GG间接突变的症状较轻,IDS-IDS2型最常见,且症状严重。

3、Ⅲ类

称圣菲波综合征,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8.4%。亦称圣菲力波综合征,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8.4%。

4、Ⅳ型

由GALNS基因突变引起,目前已发现至少种突变类型,其中ⅣB突变最多,其中GLB1基因突变占种。

5、Ⅵ型

也称拉米氏综合征,约占总MPS的1.4%。突变体约有种。在p.L72r,p.RX,p.RX和p.RQ.是中间表型p.YC和严重表型的常见突变。

6、Ⅶ型

目前尚无亚洲人群的病例报告。在55个突变体中,最常见的错义突变是p.LF,位于衰减表型患者。

03儿童粘多糖贮积症的发病特征与症状

1、发病率

儿童粘多糖贮积症是儿科最常见的溶酶体贮积症之一,国外报道过各型MPS的发病率在2.04~3.53/10万之间,国内尚无大样本统计。各国的疾病谱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如:巴西、英国、美国的发病率为Ⅰ型和Ⅳ型;德国、澳大利亚的发病率为Ⅲ型;日本的发病率为Ⅱ型;以目前国内的数据来看,我国以Ⅱ型和ⅣA型多见。

2、特殊症状

大多数儿童在1~2岁开始发病,其临床表现有生长落后、智力落后、头大、面容丑陋(塌鼻梁、小眼、眼距过宽、唇厚外翻、舌增大外伸)、角膜白斑、耳聋、多发骨发育不良、爪形手等。

(1)Ⅲ型表现

外形及骨骼畸形较Ⅰ型和Ⅱ型轻,睡眠障碍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后来逐渐发展落后、智力低下、肝脾大等。

(2)Ⅳ型表现

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生长迟缓、步态异常、骨骼畸形,但无关节强直,智力发育基本正常。

(3)Ⅳ型表现

临床表现与ⅠH型相似,但发病较晚,智力正常,没有爪形手;ⅣB型无骨畸形。儿童出现发育迟缓、骨骼畸形、头大、面容难看、智力落后、关节僵硬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儿童医师要接受体格检查,并做血常规、血生化、尿粘多糖、尿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血象、骨髓象、酶学分析、基因检测、X线、MRI等检查。

3、相关检查

(1)初步诊断

医生可通过视诊观察患儿是否有特殊面容、发育迟缓、骨骼畸形等异常,有助于初步诊断。患儿有皮疹、局部压痛、关节活动受限、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可通过触诊和叩诊来判断病情。患儿有无呼吸音增粗、胸膜摩擦音、罗音、心脏杂音等症状可通过听诊判断。儿童智能发展可以由医生通过智力测验来判断。

(2)实验室检验

医师通过分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儿童是否贫血、感染、出血等情况。

(3)血液生化

通过观察患儿肝、肾功能、电解质、pH值等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患儿是否有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酸碱失衡等情况。

(4)尿常规

尿粘多糖检查:是本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尿醋酸纤维膜电泳:能区分尿中排出的粘多糖类型,有助于临床分型。

(5)血象

染色观察小儿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内可见紫色深染颗粒,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6)酶测定

利用外周血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骨髓提取物等标本特异性溶酶体酶活性检测,对本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04儿童粘多糖贮积症的临床诊断原则及原理

1、诊断原理

临床上儿童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骨骼畸形、头大、面容丑陋、智力落后、关节僵硬、体格检查及家族病史,以及尿粘多糖检测、尿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血象、骨髓象、酶学分析、基因检测、X线等检查就能明确诊断。另外,儿童在确诊时,要特别注意检查是否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软骨发育不良等情况。

2、诊断原则

先天甲减患儿的外观变化,往往与儿童期发生粘多糖贮积症ⅠH型混淆。而后者常出现头大、胸廓畸形、肝脾肿大、骨龄正常、甲状腺素治疗无效等情况,是二者鉴别的重点。软骨发育不良的儿童还可能表现为矮小、头大、面宽、额头突出、扁平、扁平等特征,类似儿童粘多糖贮积症。一般情况下,前者已经发生上述变化,患儿智力一般正常,无角膜混浊,X线检查无粘多糖病影像表现。

结语:儿童粘多糖贮积症暂无特效性治疗,一旦确诊,应给予积极治疗,并根据患儿病情、临床类型、病情轻重,尝试酶替代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积极预防肝炎、中耳炎等疾病。强化呼吸系统管理是重要的对症支持措施。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在短期内输入正常人的新鲜血浆来缓解症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