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服饰中的福文化 [复制链接]

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么,也可以说“民以衣为地”,服饰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用一针一线缝制衣服的时候,也将希望和祝福注入进去。服饰已经成为一种表达情感、语言、精神的载体。所以,在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生发出来的服饰,其样式、材质、色彩、装饰都浸润着中华儿女的民族之情,民族之神,民族之愿。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女性都擅长女红:浆染,剪花,缝纫,拼布,编织,刺绣等。中国女红是讲究天时、地利、材美与巧手的一项艺术。绣衣、绣鞋、肚兜、千层底、虎头帽、荷包、盘扣,人们从外到里,从头到脚穿戴着的不仅仅是妇女智慧和劳动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人与物、人与人感情的寄托。长幼之间,男女之间,朋友之间都将人间情感纳入了这些服饰之中,而福文化就在这针针线线的缝缀里茂然生长着。

一、肚兜

肚兜,古称兜肚,其来源可追溯到天地混沌初开之时。女娲和伏义二人在漫天洪水以后通婚,生儿育女,创造了人类最初的服饰——肚兜,目的是用来遮掩人体之羞。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的艺术以刺绣为主,也有贴补花纹的。由于它包括缝、绣、剪裁、造型及色彩构成,所以肚兜属于民间妇女艺术中的综合表现部分。

妇女自用的肚兜一般只以纯色(多为红色)布料做成,略加花边装饰而已。绣给情人的肚兜多以戏曲、神话、传说中之爱情故事为题材以示意;为儿童绣的则以虎、虎吃五*、莲(连)生贵子等护生、繁衍主题为内容,都是对新生命最直接的福佑与赞颂。

陕西临潼地区肚兜图案多用蛤蟆,成为女娲氏后代子孙的护身符,同时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在西府大荔、合阳地区,肚兜呈葫芦状。葫芦、南瓜曾是农耕先民的主食之一,加之多籽,象征多子多福。

在陕西关中一带,肚兜往往伴随着人生礼仪。妇女有喜后,母亲和婆家要为快出世的娃娃缝制肚兜。端午节时,舅舅要给小外甥送肚兜儿。未过门的媳妇也会给未来的丈夫做肚兜。壮年人到了“过门坎”的年岁,也会换上新裹肚儿图个平安;老年人到了“过门坎”的忌年,闺女要为老人做裹肚儿,祷求长寿。不少地方人死后,净身后先给穿裹肚儿,再穿寿衣。

在山西的大部分地方不论庄稼汉、妇女们,还是娃娃们,一年四季祖祖辈辈都离不开兜肚肚。孩子呱呱坠地,母亲准备的第一件衣服,就是红布兜肚;自此以后外婆家、亲戚们年年生日要送兜肚;及至长大成人定了亲,媳妇也要送兜肚儿……年复一年,日子变了样,但兜肚的习惯却没变。

肚兜是民间的传统内衣。近代由于社会的演变,西方机织品的引进,城市百姓首先改肚兜为衬衫、背心。但时至今天,偏僻地带尚有穿肚兜的遗习,不过只为幼儿制作,为成人所做的已不多见了。但是随着时代变化,古老的肚兜成了新潮前卫的时尚,融进了现代“服饰”之中。

二、荷包

香包,古人叫香缨、香囊、佩帏、容臭,今人称荷包、耍货子。它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类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

农历五月五日,在端午节的习俗中,最富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包。农历的五月被视为“*月”,而五月初五则是“*日”。因为古时候人们认为在这一天最容易被邪物侵袭,特别是体弱的老人、儿童和妇女更容易受疾病、*魅的伤害。当时医药不发达,人们就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艾草、菖蒲研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散发出来的香气使夏天的虫菌不来侵扰,这就是香包的起源。古人佩戴香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记载,晚辈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以表示尊敬。“衿缨”就是装有香料的一种小布袋,这种“衿缨”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香囊。

如今,它最初的使用价值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不重要了。作为端午节的民间传统饰物,荷包自古至今都演绎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荷包的款式千百年来变化不大,民间荷包创新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表现在刺绣的内容方面。福文化在香包的表现上也主要体现在刺绣的形式上。其表现意义多为“祝福”。

三、盘扣

盘扣是用于传统中国服饰上固定衣襟的纽扣,它在中国服饰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小的盘扣不仅具有固定衣襟的功能,而且蕴藏着质朴、自然的情愫,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追求,具有招福纳祥、传情达意的含义。现在人们衣服上的纽扣,从功能上来说是盘扣的延伸,一组盘扣由扣结、扣门和扣花三部分组成。扣结、扣门系在一起使之发挥功能性作用,而扣花不仅起美化装饰作用,而且因其款式可千变万化,灵活性随意性很强,因此给制作者留下了极大的创作发挥空间,有写实的,有写意的,还有形意结合的。但不论如何变化,扣花的设计都盛载了满满的祝福,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思。

盘扣类型繁多,形似植物的有梅花扣、桃花扣、菊花扣、玫瑰扣、花蕾扣、花篮扣、树叶扣、树枝扣;形似动物的有凤凰扣、孔雀扣、燕子扣、蝴蝶扣、蜻蜓扣、蜜蜂扣、青蛙扣、蜗牛扣、乌龟扣;以中国结为造型的有吉祥结扣、如意结扣、攀缘结扣、同心结扣、全结扣、团锦结扣、三环结扣、草花结扣、双线结扣、盘长结扣;以汉字为造型的有一字扣、万字扣、吉字扣、喜字扣、寿字扣等,不胜枚举。

盘扣为服饰增添了神采和意趣,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传达着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四、求子祈福凤冠

这是少数民族同胞,尤其是畲族人民结婚时新娘的一种头饰,用竹子制作,也有用木作支架,呈尖角状,头冠处扎有四条由数百颗白矾珠缀成的珠带,额前悬有一块圆形契牌,上缠三块小银牌,冠下披一条长约一尺,宽约一寸的红绫带子。凤冠左右插银簪、银钗,再配上耳环、牙签、银项圈、银链等小件饰物,有九连环、九子十三孙等名称。后代俗信认为结婚时戴了这一凤冠,便含有祝福新人婚后发子旺孙之意。

五、罗汉帽

侗族人民、畲族人民和客家人民的婴孩喜戴罗汉帽。帽子上镶缀有十八罗汉、八仙过海、福禄寿禧等形象的银饰,还有的罗汉帽装饰得更新颖别致:帽沿上层镶嵌十八个罗汉,下层镶十八朵排列齐整的梅花,其含义为“十八罗汉护身,邪神恶*远离”。两鬓处分别装饰一个月亮,正中嵌有丹凤朝阳、双龙炼宝或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周围是彩云和水波环绕,下面又各嵌一只雄狮。帽后系七至十根短银链,末端吊有银铃、葫芦、四方印、仙桃、金鱼、鹰爪等,孩童戴着罗汉帽转动脑袋或走路时,银链摆动,铃铛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十分有趣。侗族、畲族和客家同胞的习俗认为,帽后各种饰物是祈愿孩子长大后能当官、长寿、智慧、强健、聪明。

六、祈福狮子帽

江南地区,民间为小孩子祈福有戴狮子帽的习俗。这种帽子也是用柔软的布或丝绒制作,后边带有披颈,帽前额的中间顶有一个银子打制而成的狮子头或一个大大的“福”字。边上还绣有精致的花卉。帽子上还用金线花片做成狮子毛。小孩子戴上狮子帽,显得虎虎有生气,虎头虎脑,分外可爱。表达了父母对孩子身体健康、聪明伶俐之期待。

七、童鞋

鞋履的种类繁多,童鞋是民俗鞋中很有意思的一类。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子嗣繁衍,对于童鞋自然也是宠爱有加,精心制作。童鞋中寄寓着长辈对孩亍的祝福和祈祷。童鞋式样繁多,以装饰纹样分类,可分为植物花卉纹样和动物纹样:其中植物类装饰纹样的童鞋以各种花草,如荷花,梅花,石榴,蟠桃等较为常见。动物类装饰纹样的童鞋以虎头鞋和猪头鞋最为常见。植物类花卉纹样多用于女孩子的鞋子,动物类纹样则多用于男童。

民间习俗,家里有了小孩,长辈要送虎头鞋而且要送三双,讲究“头双蓝,拦住邪气,孩子不夭折;二双红,红能避邪;三双紫落成,孩子扎根能成人”。

在民间还有“先穿猪,后穿虎”的说法:猪自古寓意着富贵、吉祥和有福气。因此,为小婴儿制作一双传统的猪头鞋,寄托了人们对孩子能吃能睡,茁壮成长,福气不断的美好愿望,俗称孩子“好养”。猪头鞋常用黑色布面,鞋头处缝上,或红,或白,或*的弧形猪唇,猪唇上缝两个黑色的圆鼻孔,鼻子两侧是一对大眼睛,肥头大耳,形变而不失其肖,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虎头鞋是孩子鞋的一种,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虎是一种吉祥物,在鞋前脸儿和鞋帮上绣制虎或虎头图案,是希望孩子们长得虎头虎脑,用形象逼真的虎头图案驱*辟邪,保护孩子没病没灾。在虎头鞋中还有一种白虎鞋,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具有驱邪、避灾、祈福等多种神力。

此外还有五*鞋、“荷花”纹女童鞋、凤头鞋、福盖地鞋等。

五*,即蛇、蝎子、壁虎、蟾蜍、蜈蚣。给小孩穿五*鞋就是要让这五种*物远离,为孩子祛病,祈求平安,五*鞋一般以红色的布为鞋面,也有的地方以绿缎子为鞋面,鞋面头脸处绣一大蛤蟆头,鞋帮处绣上另外四种*虫形象,今天,很多地方还依然流行给小孩穿五*鞋的风俗。

荷花纹,取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之意,针线细密精巧。足以读懂祖辈们一针一线里缝进的对孩子最基本最朴素的爱和期待:身心健康、生活平安。

凤头鞋是女孩子的专利,凤凰是百鸟之王,长辈“望女成凤”的想法在这双制作精美的童鞋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的土族同胞中,旧时男子传统要穿一种福盖地鞋,以祈愿能得到盖地般大的“福气”。福盖地鞋制作时,按底样做好四页布坯,蒙以面料,鞋帮除头部外都绣满了盘线云纹,另做一对子母相配的蘑菇状云朵图案,这便是“福盖地”。鞋帮用线锁边后缝合,将“福盖地”贴到鞋头部位缝上,盖住整个鞋头,再缝上鞋底,便制成一双福盖地鞋。

八、童衣

百家衣,这是一种典型的民俗服装。它来源于民俗讲究: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只有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孩子才不娇贵,疾病便不会缠身。

每当婴儿出生后,孩子的奶奶、爷爷就要向左邻右舍报告喜讯。并向百家近亲好友求乞布块。特别是那些姓“刘”“陈”“程”谐音“留”“成”的人家,在老人们看来,这些谐音都是吉利之语,对于保佑孩子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些人家的一小块布头或是一方旧布片,老人们也会珍重地收留下来。布块的大小花色布料镶边,但以蓝色为最好。因“蓝”谐音“拦”,只要有蓝色的布块,妖魔*怪就收不走孩子。最后将这些布片拼合起来做成服装,这便成了百家衣。

儿童的百家衣做工复杂,不同色彩、质料、形状的布片经过精心选择、折叠、缝合,最后做成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整件衣服色彩鲜明,风格质朴,令人倍觉温馨。

九、儿童夹袄

在我国民间,长辈们常给孩子穿大红大绿等辟邪祈福意念的裤袄,夹袄下摆不缝合,也称“无边”,寓意福寿无边。领袖处用蓝色布料镶边,民俗中有拦(蓝)子(紫)之意,以防儿女夭折,期盼孩子健康成长。

赖晨

您的支持,我的动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