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林彩秀润涛记者何丽娜
36岁的王女士(化名)近段日子工作繁忙,常得忙到凌晨才能休息。半个月前,她莫名出现头晕,严重时天旋地转,耳边还出现“嗡嗡”声,接打电话都费劲。
王女士起初没觉得这是大病,原以为是自己太累了过几天就能好,便继续熬夜加班,没想到情况愈发严重,“嗡嗡”的耳鸣声吵得整宿睡不好,这才急忙赶医院就诊,在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头晕及听力下降后,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突发性耳聋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接诊的神经内科张灏副主任医师解释:“突聋的主要症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一旦发病,医院就诊。”
张灏介绍,根据纯听域测定的结果来划分,突聋可以分为低频型、中频型、高频型、平坦型、全聋型及其他型,不同类型的突聋病因及预后情况不一样。
一般而言,全聋型、高频型、平坦型痊愈率较低,最佳治疗时间为三天内。若能在发病的三天到一周内接受治疗,大多数人的听力是可恢复的;如果发病超过一周再治疗,只有约5%左右的患者可恢复听力;如果时间超过一个月,治愈的难度就很大了。“而像王女士这样,已耽误了约两周的治疗时间,是在经过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后,才挽回了大部分听力。”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约90%的突发性耳聋病因未明,一般认为,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诱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现代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有些人甚至烟酒无度,使发病逐渐年轻化;而中老年人发生突聋的概率会更高,老年人抵抗力、耐受力相对下降,再加上有些本身就属于“三高”人群,易发生斑块脱落引起内耳血管栓塞,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应该减少噪声刺激,适当增加锻炼,提高抗压能力。
目前,突发性耳聋主要靠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也可作为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的补充治疗手段,而对使用各种治疗方式但最终效果仍不佳的患者,待听力稳定三个月后,可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
医生提醒:一旦发生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及时就医的同时,还要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劳累,否则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