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对本科护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教育学教学中培养护理本科生教学能力的方法。方法 选取我校 2012 级班、2013级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2013级学生为观察组,2012级学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教育实践教学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教育学实践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中国论文
【关键词】微课;护生;教学实践能力
护理教育学课程是我国护理专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培养目标是护理专业本科生要具备一定的护理教学能力[1]。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2]。目前,国内外教育界掀起微课革命。为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我教研室积极经过探索与准备,将微课运用于护理教育教学中,以提高护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系本科学生班314人为观察组,2012级班283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都是通过高考统一招收入学,在年龄、性别、是否第一志愿报考护理专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理论课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法,即教师PPT 演示讲解各个章节内容,并在课后布置作业;实践课提前让学生准备授课的材料,由每位学生讲授一段与专业相关的分钟的课,内容形式不定,交一份1学时的教案及选择一个病历进行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理论课采用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法,授课教师均相同,具体做法为:在讲述重点、难点或疑点时引入微课。如在讲述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中的学习定律时,引入一个操作性强的微课《七步洗手法》,老师穿针引线,学生边学边做,通过学做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又例如在讲授第七章第二节第四部分《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的基本模式》中的介绍“微型教学”时,选择李玉平制作的《什么是微课》[3],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微课;在介绍理论与实践讲授法教学时,分别演示优秀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微课,让学生深刻理解其教学方法;在讲授“教学的组织形式”这一主题时,授课教师直接将我院系护理教师制作的微课过程展示给学生,比如备课时所参考的书目,制作的教案、讲稿等,直观易懂;实践课其中2个学时让学生欣赏全国获奖作品《圆柱的体积》[4] 等几个作品,及湖南省微课中一些优秀作品,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点及实践课中怎样应用这些方法;另2个学时为讲授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以往是将学生带到病房见习,由护士长讲授,随着护生的扩招,医院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将以往的护士长讲授的关于疾病的健康教育中,选择比较好的制成微课,供同学们学习与借鉴。然后布置作业,内容同对照组。
1.2.3时间安排 两组学生均为大二第二学期开设《护理教育学》。这时学生已接受了一个学期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护理教育学课程开展奠定了基础。教程统一使用姜安丽的编制的《护理教育学》[1],理论12个学时,实践4个学时。
1.2.4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 教育实践评价采用形成性考核。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小讲课、课件和教案成绩随机抽取某个疾病进行健康教育等的综合评价。由4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打分。学生教育实践得分=出勤10%+课堂表现10%+小讲课35%+课件15%+教案10% +健康教育20%,满分为100分。
1.2.5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制的问卷,由学生勾选,对2013级314名、2012级2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597份,收回597份,其中有效问卷59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201级314份,2012级283份。
1.2.6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资料输入SPSS13.0进行统计描述与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教育实践成绩(见表1)
2.2两组学生对护理教育学课程综合能力培养的评价(见表2)
3 讨论
护理教育学是以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规律[1]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与护理院校教师的培养及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但这门课程理论性偏强,护理教师多采用传统的填塞式教学,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却忽略其更要的是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单一,运用PPT讲授,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兴趣不高,很难完成教学目标。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辅助以图片、动画等素材,教学重点突出,其教学效果获得广泛认可[2]。本次研究中,将微课引入传统的教学课堂中,观察组的教育学实践成绩得分优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