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从双耳失聪到清华博士,感动中国的失聪女孩
TUhjnbcbe - 2023/4/8 20:37:00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一位来自湖南山区的瑶族姑娘引起了亿万观众的注目。这是一位清华的在读博士,曾半岁失聪,仅靠唇语学习在时代的浪潮中匍匐前行,历练出重生的奇迹!

镜头下的江梦南,长发微卷,灵动可人,外表看不出一丝异样。正如颁奖词说的那般:“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在阳春三月的季节里,这个年轻的姑娘如花般地跃入眼帘,舞台上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她的笃定。那落落大方的神情、温和平静的眉眼,一笑一颦中不失沉稳。在回答主持人问题时,吐字虽不如一般人清晰,但对待每一个音节认真发音的样子,着实让人看到了她近30年的努力与付出。

天使折翼,受尽命运的捶打

年,江梦南出生于一个偏远的瑶族山区——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谁曾想到,在一场近乎平常的感冒发烧中却潜藏着厄运。

那时的她,仅有3个月大,高烧不退的症状揪起了父母那颗忐忑的心。在后续的紧急治疗中,耳*性药物在无形中给她的听觉划上了休止符。

当被医生告知,这个咿咿呀呀的婴儿从此左耳损失大于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的时候,江梦南父母的世界瞬间崩塌,无数个“不会的”、“不可能”医院的走廊。

这莫名的命运捉弄,注定江梦南要生活在几乎无声的深渊里。

江梦南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当地镇上做中学教师。在九十年代初期的瑶族小镇中,父亲赵长*属于受人尊敬的读书人,骨子里有着固有的清高。

在遭受年幼的女儿由出生健康到不幸患病后,不管是处于自责还是外人的眼光,这种打击都是致命的。

江梦南的母亲回忆道:“他经常在睡梦中惊醒,满头虚汗地自问……”可见当时的家庭氛围是紧张难熬的,夫妻之间的互相支撑异常重要,彼此都是对方的精神支柱。

不屈不挠,寻找希望的曙光

面对从未张口发声的孩子,赵长*夫妇用尽了启发的方法,可不论怎么引导和逗笑,得到的都是木讷无声的回应。

在孩子9个月时,同龄的孩子早已牙牙学语,被诊断为“极重度精神性耳聋”的江梦南仍然鲜有发声。

夫妻俩利用周末和假期,辗转反侧,频繁带着女儿四处就医,先是跑遍了省医院未果,又来医院,可得到的结果都是徒劳。耐心的医生建议道:“孩子大点就送到特教学校,学手语吧”。

夫妻俩曾寄希望于左耳使用助听器,但很快被医生告知,当时的助听器技术只适合听力损伤低于95分贝的患者,所以这对梦南来说,作用微乎其微。而且对于农村工薪家庭来说,几千元的助听器不是小数目,多年的四处就医已经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

但是,赵长*夫妇仍然铁了心要给女儿尝试,年幼的梦南带上了助听器,除了会知觉上感受到耳朵上的异物,时不时地抓挠扯掉外,毫无别的听觉进展。夫妻俩就这样一天天等待着奇迹的发生,但是奇迹迟迟未来,等到的只是失望与落寞。

自古民间有“十聋九哑”的传统说法,可见,听觉的缺失会影响声带的模仿发声。赵长*焦虑的情绪再次在内心中滋长,也曾做过最坏的打算,考察过当地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当他看到学校里的那些孩子一脸漠然地跟着老师学手语,俨然已经放弃了开口说话的可能,整个教室悄无声息,他的心却一次次被捶打。

梦南妈妈顾虑更多,孩子这么小,她不忍心放到外地求学,很难想象女儿的无声世界里怎么与陌生人,怎么适应学校的集体环境。

让夫妻二人更无法接受的是,进入手语学校将预示着女儿彻底成为“聋哑人”中的一员,与常人的沟通将渐行渐远,从此进入另一个特殊群体的生活圈子。

按照当时的计划生育*策,第一胎子女患有特殊疾病,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身边不少亲戚也建议他们夫妻把女儿送到手语学校,再生一个孩子开始新生活。

可是这就意味着放弃这个无辜的孩子,任由她在远离父母的陌生环境中野蛮成长,每每想到这里,赵长*的心就如针扎似的疼痛,心中有一种”绝不“的声音时刻提醒着他。

在这件事情的取舍上,为人父的责任感让他做出了”负责到底“的执着选择,”兵不在多在于精“,命运的捶打只会让他更加坚定自己和妻子的选择。

顽强地成长,追逐同龄人的脚步

关于女儿的听觉系统,耳科专家们已经多次会诊,无计可施。但是,赵长*夫妇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长谈,仍旧坚守着一个信念:”让女儿成为正常人。“

于是,夫妻俩给女儿尝试过不少治疗偏方,喝过中药,做过针灸。在尝遍了中西医的各种治疗手法都收效甚微的时候,为了让女儿更好地融入社会,夫妻俩决定教她学习发音和唇语,而不是手语。

从此,在同龄人牙牙学语的阶段,江梦南靠着识别爸妈的唇型、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不同的发声。

千人千面,不同人的唇形也不尽相同。如何从他人各异的唇形蠕动的频率和变换中读取不同的音节?这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学习过程,可赵长*夫妇想扭转女儿现状的决心同样难以想象。

于是,夫妻俩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了唇语的教学中,购买了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唇语书籍,加上两人原有的教学经验,一点一滴的开始教女儿认识这个美好的世界。

就这样,为了练习发声,江梦南每天对着镜子学口型,模仿父母唇形学发音,每一个音节都要重复次以上。

如此艰难而快乐的成长着,艰难的是一个发音需要重复一千次甚至更多,才能粗略的识别和记忆住这个字的唇型;快乐的是全家人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不再彷徨无措,并坚信这条路是向着光的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点滴的积累,江梦南渐渐地实现了可以和常人沟通的想法。眼看到了学龄儿童,听说受限不仅给江梦南平日的生活带来挑战,学业上也遭遇了很大障碍。

幼儿园时期,课堂上的老师和小朋友都是陌生的,仅仅依靠读唇语还不足以跟上学习的进度,所以当同级的小朋友升入一年级时,江梦南未能如愿。

如今她再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这样形容道:“如同别人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自己还站在原地”。

小小的年龄已经感受到那种差距,所以江梦南要求父母增大学习的进度,更加努力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在无数个挑灯夜读中,她于父母并肩作战,一遍遍的观察与模仿,在不屈不挠中锻炼着自己的心智。

时间跳转到五年后的九月一日,江梦南在采访中回忆道:“那天开学,我站在六年级的门口,同龄的小伙伴看到我,问我是不是走错教室了,我坚定的说没有,那种开心是发自心底的”。

原来在学校里,为了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样的知识摄取量,她努力记下老师的每一个嘴型。经过了五年的发奋学习,江梦南不仅有条不紊地赶上了小学的进度,而且凭借优异的成绩从四年级跳级到了六年级,换来了同龄人惊讶的目光。

从小学到中学,如何能适应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多、语速快等等问题,江梦南的“秘诀”是课下加倍的努力。

在父母的分工指导下,一个辅导数学,一个负责语文和英语,江梦南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四年级的暑假阶段,经历了一家人的携手并行,她顺利学完了五年级的课程,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如愿以偿的与同龄小伙伴相约进入了六年级,开始了异地求学的生活。

坚持不懈,一路攀登最高学府

虽然成长的过程中布满荆棘,但江梦南一直继承着父母乐观的心态,这或许是面对命运捶打最好的回应。

采访中的江梦南自我评价说:“我从小心态就好,主要归功于我爸妈,因为他们心态好,他们影响了我。我每天都阳光灿烂的,有什么压力或者灰心丧气了就和他们说,说完心情就舒爽多了。"

可见,一个家庭中,父母面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心态。不抛弃、不放弃的为人父母的责任感成就了孩子的无限可能。在江梦南的记忆里,爸爸妈妈总是陪伴左右,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学习唇语的漫长岁月里,江梦南慢慢地摸索到了规律。每个人的唇形大同小异,但又各有特色。

在生活中,乐于交友的她从来不怕结识新朋友,因为她眼睛里的真诚总能得到回应。在与新朋友沟通交流的磨合中,她通过认真地观察来记忆朋友的口型,很快就可以轻熟就驾的正常交流,反复几轮下来,心里还是会升腾出小小的成就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江梦南从小了解到类似遭遇的榜样人物——张海迪,正是延伸榜样的力量,学习前辈的奋发事迹,使她一次次跨过了人生中看似不可逾越的山峰。最终,以65分的高分考入了吉林大学。

多年来,大学中的江梦南继续保持自我学习的能力,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在学习英语的生涯中,老师们会亲自为她读应试的英语听力,针对听不出英语的发音,她只能通过熟记音标来练习口语。

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她没有唇语听写的条件,只能放弃听力部分占比35%的分数,但仍旧考过了分数线。

考研时,江梦南向我国的最高学府发起了猛攻,但奋斗的道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仅以一分之差遗憾错过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江梦南没有气馁,调剂回吉大读研。作为学校自强自立的学习标兵,她不仅为吉大学子树立了榜样,也通过顽强不懈的努力为全社会身患残疾的学生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通过三年的硕士培养,江梦南潜心研究学术,各方面全面发展,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影响因子高达3.23。

苦难可以击垮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对于江梦南来说,苦难俨然成了她的财富,而且她要让这个财富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由于自身的成长遭遇,江梦南一直怀有治病救人的梦想,本硕专业也义无反顾地选择医药学,加上自身顽强的自学能力,让她在如今的科研道路上“如虎添翼”。

她觉得,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可以给人们减少痛苦,只要有一个难题能够被解决被攻克,就可以造福很多人。如果能够做一些什么医学上的研究,让备受疾病困扰的人们不再那么艰难,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每一个人都能够为之付出一点点努力,这个世界便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读研阶段,26岁的江梦南接受植入手术,告别助听器,用上了人工耳蜗。从那以后,她开始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包括小鸟的叫声和汽车的鸣笛声。

这些对她来说是陌生的,增加了她对生活更深的认知,让她更加热爱这个多彩的世界。但这同样意味着考验,她需要接受新的语言康复训练,从最基本的字、词到日常用语,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的日子。

无数的难关摆在面前,好强的江梦南不仅全盘接受,而且在学术上更加上进,考取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江梦南表示自己对自我要求很高,从来不曾因为自己的听说障碍而放低学习的标准,同样也让身边的人监督自己,以与常人相处的方式对待自己。

对于自己在学业上的些许成绩,也不能因自己成长的遭遇而放大,更需要以一个平和的心去对待。总之,在面对人生的得失时,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骄傲自大。

如此平淡的自述,江梦南从不以“弱势群体”自居。能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江梦南觉得欣喜,却又有些惶恐。

她一直强调:“这份荣誉,起码有三分之二是我父母的,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我的。在我人生的开端,也是我人生最困难的那段时间,父母没有放弃我,是他们支撑着我一路走来。这份恩情无以回报。我希望自己能更好、更优秀,让他们开开心心。”

反哺社会,弘扬梦想的力量

心怀感恩,江梦南不仅感谢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同样感谢着一路走来身边人的关爱。那些孜孜不倦教授她的老师、那些陪伴她解惑答疑的同学、那些鼓励她成长以她为荣的亲友,是他们的爱编织了自己前行的阶梯。

在读书期间,她每每回到家乡的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都会去探望那些身患残疾的孩子。

对于和她一样失聪的人们,她以实际行动告诉他(她)们:“完全不用因为自己的缺陷而感到自卑,并劝诫大家,上帝既然给我们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而那扇窗正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去挖掘。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健全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一样也能做到,也许还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无论人生处于什么状态,保持不被命运摆布的心态,一点一滴地学习积累,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才是正解。

有过疾病致残遭遇的江梦南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为遭受疾病困扰的人们提供”解药“,为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带来“光明”。为了让自己更深入地参与重要领域的医学研究,她一路以最好的成绩和最高标准要求自己。

如今,她已经升入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攻读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目标是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孩时的梦想一步步的实现,伴随自我不断拼搏的精神,不断的生发出更高更远的梦想。

今年年底,江梦南即将博士毕业,她再次给自己拟定了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继续走科研道路,一是从事公共事务行业。最终的理想都是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让社会更加美好、无论选择哪条路,其实都是殊途同归。

平凡的出身,命运的多舛,但江梦南却创造了不平凡的前半生。她的事迹时刻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无论是生活遇到了怎样的坎坷,都要有一颗勇敢面对的心态。因为生命是打不垮的,梦想值得被每一个人坚持。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单位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

shxyo.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双耳失聪到清华博士,感动中国的失聪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