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五行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吗?
中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望、闻、问、切是故弄玄虚吗?
这篇文章会给你答案。
《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
大家有没有想过,五色、五音、五味,具体指什么?为什么古人喜欢用“五”这个数字,它与人们常听说的“五行”有没有什么关系?
简单说明一下:
五色指青、*、红、白、黑;五音指商、角、羽、徵、宫;五味指辛、酸、咸、苦、甘。
但是,《道德经》上面的语句中的“五色、五音、五味”,并不是指具体的这些东西,而是泛指颜色、声音、味道。
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它们与五行有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不仅五色、五音、五味,还有五情、五声、五官、五脏等,它们与五行都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帝内经》:恐伤肾,悲伤肺,思伤脾,喜伤心、怒伤肝。
具体对应关系是:
举例说明一下:
一个人过度悲伤,气血就会在肺部聚集,人容易哭泣、流鼻涕,时间久了就会对肺部造成伤害,容易得肺病。
一个人一旦发怒,呼吸会不自觉变粗,气血就会快速在肝脏位置聚集,时间久了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容易得肝病,同时眼睛会变得干涩。
一个人一旦恐惧,气血就会在肾脏部位聚集,人容易颤栗并发出低吟声,严重时会耳鸣,时间久了就会对肾脏造成伤害,容易引起肾脏疾病。
一个人过度忧思,气血就会在脾胃聚集,引起脾胃失调,容易茶不思饭不想,有的人会嘴里碎碎叨叨的说着什么,有的人会唱歌,以表达忧思之情,时间久了,会造成脾胃方面的疾病。
那么,一个人太高兴了呢?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
这是什么原理呢?
世界的本质是能量和信息,这些五行属性有着相近的振动频率,同频共振,那么,它们自然就会相互影响。
很多人觉得“五行”是门玄学,只能说当今的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够揭开五行面纱的地步,随着量子物理的发展,五行理论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医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去了解一些五行的基本原理,他会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简单介绍一下五行的关系。
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存在生、克、助、耗、泄的关系。
五行的本质是能量的相互影响,人际交往的实质也是能量的交换。
用人际交往的关系解释一下生、克、助、耗、泄的相互影响。
1.生和泄
在一段关系中,A的能量低,B的能量高,且B对A是有促进作用,在相处的过程中A会越来越好,这时候B对A是“生”的关系。
由于A的能量低,他对B没有什么促进作用,且B在帮助A的过程中会消耗自己一些时间和精力等能量,所以,A对B是“泄”的关系。
2.克和耗
在一段关系中,A的能量低,B的能量高,但是B对A是有阻碍作用,在相处的过程中A会越来越差,这时候B对A是“克”的关系。
虽然A的能量低,但是他也能耗费B的一些时间和精力,所以,A对B是“耗”的关系。
3.助
A和B在相处的过程中,都变得越来越好,他们能彼此互助,这时A与B是互助的关系。
从这里可以看出,“生”与“泄”、“克”与“耗”、“助”与“助”,都是能量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大家明白了这里面的关系,肯定都向往着“生”和“助”的关系。
“助”还好说,毕竟是互利共赢的,但是“生”却是需要能量高的人单方面付出,对方怎么会愿意呢?
所以,很多时候觉得求人办事很难,原因就在于,别人帮助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无论是从看得见有形的一面,还是看不见无形的一面,你是在攫取对方能量,对方是在泄耗能量。千万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古人告诉我们,找人办事的方法是:
执利往,众皆纷纷,易此取彼,不夺而得。
善于获取的人,他是带着利益去对方那里,众人纷纷前来采取交易,你把对方想要的给他,然后再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通过不争夺而获得自己想要东西的方法。
再说一个生活的事例:
有个小孩,别人放鞭炮把他吓到了,经常会一惊一吓的,看了医生吃了药都不见好,后来一个人根据五行理论说了一个方法,平常吃点豆类食品,买个鼓敲或者干脆去学鼓。
那个人照做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惊吓问题果然好转很多。
什么原因?
受惊吓是恐惧、害怕,五情对应的是“恐”,五行属水,五谷属豆,五音属羽,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乐器“鼓”。
所以,吃些豆类食品,去敲鼓,根据五行同属性的同频共振,会平衡惊吓、恐惧心理。
这里强调一下,五行理论讲的是平衡,各方相互平衡就会相安无事。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担着阴,环抱着阳,阴阳相互中和,形成和谐的状态。
“和”就是和谐、平衡的意思。
人的脏腑平衡、和谐就不会有身体问题,人的情绪平稳就没有心理问题。
既然中医应用五行理论比较广泛,这里简单说一下中医方面的应用。
《*帝内经·素问》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五行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维持着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强调一下,这里面所有的平衡指的是动态平衡,而非静止平衡。因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一个人肝火太旺,不仅会对肝本身造成影响,还很可能有心脏、脾胃的问题,因为肝属木,心属火,脾胃属土,木生火,木克土,木盛易火盛,对应心脏,木过盛会对土克的作用太强,造成脾胃问题。
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具体问题还要看具体情况,这里只是讲一下相互之间的原理。
中医理论的依据是用五行的乘辱规律和母子相及归类来阐述的。说白了就是某一个或几个五行属性的脏腑过剩或者过弱而导致其相生、相克五行属性脏腑的影响,这里面比较复杂,就不多说了。
中医如何确定病灶部位?
我们都知道,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就是看人的“五色”,闻就是听人的“五音”,问就是人的“五味”,切就是号脉了。
其原理是:有诸于内,行诸于外。
人体内部的变化必然在外部有其表现。
《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疾病千变万化,若要正确诊断,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能因某一诊或者机械套用五行理论而妄下断论。
所以,医院的,切莫走入思维局限的深潭。
“五行理论”无论是在生活、工作、中医中,都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一种思路,本篇文章旨在引起大家思考,让更多感兴趣的人敢于用五行这个工具,改善我们的环境、身体、情绪,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