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青网」
“这是敲门的声音,这是鸟叫的声音,这是拍手的声音……大家要把它们分辨出来。”
在电脑前,33岁的成都小伙阳光戴好了自己的耳蜗,正给他的学员播放着音频资料。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阳光每天的工作就是带领植入了人工耳蜗的听障人士适应设备,记住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
听力残疾是最常见的残疾,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听力残疾患者约万人,居各类残疾之首。随着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助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重新获得了听力,但长期失聪已让他们丧失了分辨声音的能力。
其实,在20年前,阳光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如今,这个先天失聪的成都小伙,凭借努力与坚韧重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在他恢复听力的那一刻起就下定决心,要帮助其他听障人士找回听觉的记忆。
坎坷
先天性疾病
他从小没听过鸟鸣
阳光喜欢篮球。那时候,电视上总爱播出灌篮高手,他也总和小伙伴们一起打篮球。旁人看着他和队友默契配合,接球上篮得分,和普通孩子没有区别。但阳光很少说话,他只通过小伙伴的口形领会判断意图,因为他几乎听不到。
运动之外的阳光是一个安静的孩子,家里人觉得他“坐得住,有定力”。可后来,家人看着他对声音没有反应觉得担心,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他为,先天性基因突变导致的大前庭导水管扩大,进而引发的听力障碍,这让阳光听不见鸟叫、知了叫等高频声音。
那一年,阳光2岁。医生告诉他爷爷奶奶,阳光的神经性耳聋挺重的,建议佩戴助听器。就这样,阳光每天需要把像烟盒那么大助听器揣在兜里,另外一头连线再塞进耳朵里。
然而,助听器转换的声音只是放大,不能根据阳光的病情调节,“我仍然很难听清鸟叫、知了叫,引发的副作用“眼震”也让我十分难受,很多时候,还是要看口形才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立志
重塑听力后
他决心成为听觉康复师
年,阳光13岁。医院里,他第一次接触人工耳蜗。
“有小伙伴在之前做了手术,恢复得不错;老师和大夫也建议我去试试。”阳光说,那时候,觉得人工耳蜗是唯一能够让自己听到声音的设备。“我当时很想知道完美的声音是什么样子,很渴望恢复听力,才决定做这个手术。”
但手术后,阳光并没有马上拥有完美的听力。“我从小听力问题很重,对语言没有听觉记忆,手术后需要重新建立。”在恢复初期,康复老师带着阳光去听、去认识各种声音,“开始是听两三个字的词语,这样慢慢地适应了两三个月后,再练习把敲门声、鸟叫声等不同的这些声音分辨出来”。
“我能听见了,这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事;我以为我这辈子就这样了。”阳光说,恢复听力后,觉得自己可以自立了,最想做的就是,把同样的感觉告诉其他听障人士。
作为戴耳蜗的听障人士,工作后的几年时间里,阳光经常收到听障人士及其家人的咨询。“我当时想,如果能全职去做听觉康复师,就能帮助更多的人,给我做手术的大夫和康复老师也给了我很多鼓励,建议我用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其他听障人士。在我自己成长的阶段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也想用这个方式去帮助别人,于是我就下决心成为了一名听觉康复老师。”他说。
励志
戴耳蜗授课
他专为人找回听觉记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23岁那年,阳光成为了一名听觉康复老师,重复起当初当年康复老师对他做的那些指导。
作为听觉康复师,阳光每天从早上八点开始工作,直到晚上十点才下班,全天都和学员泡在一起,帮助他们学习辨别声音。
据介绍,康复训练的方式一般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对话、辨音练习在线上进行;当学员需要学习发声,就要在线下指导。“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指导也是个性化的,比如,有学员面对面交流没问题,但对电子音感知很差,就需要专门辅导。”
人类的听觉系统在上亿年中进化出了复杂的机制,这是后天的电子设备难以简单达到的效果。“听得清楚,才能学得清楚。”阳光说,人工耳蜗总会有听觉噪音,很多学员训练了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就会自卑、封闭自己,甚至不愿意沟通。
今年国际聋人日之际,一项融合了AI技术,集成听力测试、AI辅听和远程调机康复的产品美讯听宝APP引起了阳光的注意。他了解到,该里面的技术是腾讯会议免费开放共享给听障相关行业的降噪技术天籁AI,旨在帮助听障人群解决“听不清”难题,目前已能让人工耳蜗的语音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40%,同时帮助听障但未佩戴助听设备的听损者提升单音节识别率约66%。
“开启AI辅听以后,学员给我的反馈都是很实用,声音听得更清楚了。”阳光透露,部分学生在地铁上等噪音环境中的听力不好,他就特意带领学员一起坐地铁,连上蓝牙,使用AI降噪的功能进行训练。“学员试了之后告诉我,开启AI辅听后听声音比以前轻松许多;我觉得这项技术特别好、特别实用。”
期待
技术无终点
愿“蜗友”都能听清世界
在阳光口中,植入了人工耳蜗的听障人士被他亲切地称作“蜗友”,意为“因耳蜗而结实的朋友”。
在阳光看来,耳蜗带来了牵绊,打破了隔阂。“戴耳蜗就像戴眼镜,眼睛看不清戴眼镜,我们听不到所以需要耳蜗,是科技让我们听到声音,敢于认识新的朋友。”
如今,阳光除了带领学员训练听力,还在努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蜗友不敢和外界接触是怕别人说的话他听不懂,怕尴尬。”只要一有空,阳光就会带领学员走上街头和人交流,鼓励他们去买东西、问路;鼓励他们敢于说“我听力不太好,能不能说慢一点”。“融入社会最重要的只有一点——不要恐惧,后来,蜗友中有个女孩找了工作,还交了男朋友,我很替她高兴。”
今年是阳光从事听觉康复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他一共帮助5万蜗友的家庭。这十年间,他见证了人工耳蜗从昂贵的康复设备,逐步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未来甚至还有可能进入集采。
不久前,腾讯会议、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还联合中国聋人协会、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了“悦耳行动”,将为听障人士提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救助、康复训练支持、职业培训等服务内容。
阳光也参与了天籁行动公益行动宣传短片的拍摄,这段经历,让他看到了技术背后蕴含的更大可能。“腾讯会议积累的AI技术帮助了很多听障人士,社会已经最大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