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林辉通讯员李金隆
第19个“爱耳日”刚刚过去,今年的主题为“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徐淑玲提醒,要有效诊断听力障碍,就应早发现、早干预,刚出生的婴儿应做听力筛查。
据相关研究,新生儿耳聋的发病率为0.1%~0.3%,我国每年新增2万~5万名听力损失的新生儿。越早发现并进行有效干预,患听力障碍的儿童言语发育与正常儿童差别越小。
徐淑玲介绍说,60%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可能由遗传因素导致。虽然耳聋致病原因中遗传占了很大比例,但耳聋是隐性遗传,约90%聋儿的父母是听力正常者,如若家庭中没有听障史的年轻父母由于各自携带同一致聋基因的相同突变(隐性),孩子就有25%的致聋概率变为显性。
然而,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耳聋与遗传有关,当诊断出问题时他们仍持怀疑态度,无法接受孩子耳聋的事实,等真正看出问题时孩子早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就是应用最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通过新生儿足跟血来检测中国人常见的耳聋基因中的四个基因九个突变位点,及早发现先天性耳聋、迟发性耳聋及药物性耳聋高危个体,早干预早治疗。”徐淑玲说,正常分娩的新生儿,2~3天时应接受专业人员听力初筛;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应在出院前进行听力筛查;在尚不具备条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在3个月龄内将新生儿转诊到有条件的筛查机构完成听力筛查。
徐淑玲提醒,如果新生儿在听力初筛时未通过,家长应充分重视,需要在42天左右进行复筛。若复筛仍未通过,家长应在3个月内携带初筛和复筛报告单,到指定听力诊断中心对孩子进行系统听力学检查,以确定听力状况或听力损失程度。
根据筛查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对先天遗传性耳聋患儿进行人工耳蜗手术,或选配助听器进行康复训练;对听力损失较轻的患儿进行追踪观察;为药物性耳聋易感者及其监护人发放用药指导卡片,避免用药致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