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第23次“爱耳日”,在贵州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宣传咨询活动上,专家特别提醒,广大公众要安全健康用耳,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听力受损,同时千万别到街头随便采耳。
医院的专家在进行专题讲解。
活动现场,来自医院等单位的医生普及听力健康科学知识,讲解听障儿童助听设备使用和保养维护常识;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人员宣讲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策,给听障儿童赠送康复训练教材和礼品,开展听障儿童学书法和听力语言康复咨询服务活动。
市民在咨询聆听专家讲座。
统计显示,目前,贵州省持证的听力残疾人有8.48万人,其中持证0-6岁听力残疾儿童约1.2万人(不包括没有通过鉴定的听力残疾人,以及出生后有听力障碍尚未办证的新生儿童)。
医院听力科负责人刘宇清介绍,引起耳聋的原因一般有遗传(先天性)、药物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挖耳朵等。
刘宇清说,做好听力受损预防,要开展耳聋基因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不乱挖耳朵;发生急性中耳炎及时就医;不要长时间在噪声中停留;避免在噪声环境中使用耳机;打电话最好别超过3分钟,万一时间长了,可以使用免提,连续佩戴时间不超过30分钟等。
专业人员在对小朋友进行耳朵检查。
刘宇清介绍说,近来贵阳街头采耳店如雨后春笋,医院也接到一些相关的病例。借此温馨提示,望广大市民千万别到街头随便采耳,虽然采耳时享受到短暂的舒服,但很可能留下卫生隐患。
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部长李维山介绍,经过残联的长期调查发现,老年人如果造成听力残疾,会产生与社会交往障碍,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儿童时期,如果产生听力残疾,会导致言语发育障碍,并影响其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当天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公众的爱耳、护耳意识,从防中*、防噪音做起,积极地参与爱耳活动,关爱听力健康,方能聆听未来,有效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提升我省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和人口的整体素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姚东
编辑郑青
编审赵宏斌贺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