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女孩王逸玘从小就有听力障碍,妈妈用古诗词来教会她说话。昨晚,南京市聋人学校的王逸玘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现场演绎手语版《将进酒》,与她的母亲、现场观众一起完成了这场特别的诗朗诵,现场的真情演绎引人泪目。
“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从容,落落大方,王逸玘演绎的手语版《将进酒》,感动了现场所有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她最喜欢的诗句,这句诗一直激励她不断前行进步。
“这些诗句我就觉得我是能够带入进去,我虽然有一点差别和大家不一样,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努力肯定也可以。这个方面不行没关系,我以后其它的方面我还可以更进一步,我还可以更加厉害的,肯定会有人欣赏我的,就是这样子一个感情。”南京市聋人学校学生王逸玘一边打手语一边说。
王逸玘在一岁时被确诊为神经性耳聋,因听力障碍,说话发音受到影响,是妈妈用古诗词为她打开了一扇大门。古诗词很短,对常人来说学起来很快,但对于王逸玘来说,十分艰难。第一步就需要把所有的拼音都学会,有的音七天就学会了,有的音一个月才学会,而发拼音字母“g”这一个音,王逸玘嘴巴里含着水练习,用了整整12年时间才学会。
“妈妈就拿水,然后让我喝下去,水停在这里,然后你把它顶住,好几次我呛到了。有一天终于轻轻地发出了一个g的声音,然后她就带我去见了外公,过几天又去了哥哥家,去喊他们外公、哥哥,他们听了都很感动。”王逸玘表示。
老师眼中的王逸玘活力四射、活泼开朗、乐于助人,担任语文课代表、学习委员的她,经常会和喜爱诗词的同学一起探讨诗中的世界。王逸玘喜欢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喜欢苏轼充满在文字之间的参透人生的智慧。在王逸玘看来,诗词是心的言语,在感受诗词之美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意的人生。
同样登上过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南京市聋人学校老师陈燕,用手语让无声世界的孩子们感受诗词之美。陈燕告诉记者,王逸玘的诗词积累在同学当中属于佼佼者了,她把诗词热爱做到了生活当中的每个方面。“课下她就会捧一本书去看,平常也在跟同学玩跟古诗词有关的内容,她自己本身就对诗词有很浓厚的兴趣。”
除了王逸玘,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万宏力也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惊艳亮相,展现当代听障学生昂扬自信的奋进风采和温润心怀、涵养心灵的诗词底蕴。据介绍,诗词教学是南京市聋人学校的一大特色,为了让孩子们系统性学习中华经典文化,南京市聋人学校开设了“诵诗习字”课程,一边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一边研习书法艺术,以诗歌温润心怀,以书法涵养性灵,同学们也因此爱上了诗词,爱上了书法,爱上了中华经典与传统文化。
“学校通过很多活动来固化或者来强化学生古诗词的掌握。比如我们4月份有朗读节,9月份我们有手语节,都是用手语来表现古诗词,今年暑假准备建一个古诗词学习基地,让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古诗词的美,来达到修身养性、提高自己道德修养的一个目的。”南京市聋人学校校长陈源清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史斌燕江苏新闻广播/沈杨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