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慢生活健康听力下降不以为意不治疗不矫
TUhjnbcbe - 2024/3/14 16:00:00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赵映骥文受访者供图

今天,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根据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的数据,我国有近万听力障碍的残疾人,听力残疾已经成为了人数最多的残疾种类。

上午,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采访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耳鼻喉科主任吴小松,他结合病例科普了一些有关耳朵的重要知识:“年轻人听力下降不及时医治,可能导致永久性耳聋;老年人不及时矫正听力问题,不仅可能让听力迅速衰退,还可能增加阿兹海默症的发病率。”

青年小伙为拖延“埋单”

听力残疾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及言语声,从而难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的疾病。

听力残疾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据吴小松介绍:“目前市急救医疗中心耳鼻喉科接诊的听障患者,大部分都是后天造成的,因此后天对耳朵的保护非常重要!”

说起印象深刻的后天性听力残疾病例,吴小松表示有一个年轻病例让他感到很可惜:“我们去年接诊过一个20多岁的患者杨鑫(化名),他到门诊接受纯音测听,只能听到70多分贝的声音(正常人听到声音不会超过20分贝),属于重度耳聋了。”

为何杨鑫年纪轻轻就出现了听力残疾?吴小松表示和患者不重视病情有关:“我们了解了他的患病原因,原本他是感冒加上熬夜,出现了听力下降的情况。可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觉得反正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就听之任之。结果后来发现听力越来越差,甚至影响到了工作交流,医院来看病,听力已经发生永久性损伤了。”

通过这个病例,吴小松希望提醒广大年轻人:“年轻人不要觉得年纪轻身体好,就忽略对身体健康的监控,感冒、疲劳、精神压力大、熬夜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这种耳聋不是你马上就完全听不见了,而是你的听力会突然下降,有可能还能恢复。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医院就诊,避免病情恶化变成永久性耳聋。”

噪音环境是听力杀手

作为重庆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吴小松曾多次参与了职业造成的听力残疾鉴定,因此对于噪音性耳聋他有话要说。“长期在噪音环境生活、工作,都有可能造成噪音性耳聋。我曾遇到过一位30多岁的车工,他在机床作业时会发出很高的噪音,可是他对此不够重视,没有对耳朵进行保护,结果造成了噪音性耳聋,听力长期受损后无法恢复。”吴小松说道。

对于这种需要在噪音环境工作的工人,吴小松认为需要做好自我保护:“首先多数工人不能轻易更换工种,所以只能做好耳朵的自我防护,戴上防噪耳塞降低入耳噪音的分贝;其次他们应该定期接受听力测试,一旦耳朵出现听力下降,就要进行干预和治疗;最后在噪音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应该停下来做一些放松的活动,避免长时间工作造成听力损伤。”

事实上噪音性耳聋不仅仅是在噪音环境工作的人可能发生,普通人也可能遇到。吴小松表示:“经常在轨道交通上带着入耳式耳机听音乐,经常到酒吧、KTV等娱乐场所蹦迪、唱歌,同样存在噪音性耳聋的风险!所以我建议在公交车、轨道交通等嘈杂环境,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去酒吧、KTV玩,应尽量避免在嘈杂环境中久待,必要时可戴上防噪耳塞。”

佩戴助听器很有必要

如果听力已经发生了不可恢复的下降,佩戴助听器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不过有的患者认为助听器价格不菲、佩戴后跟近视眼镜一样(度数越戴越深)治标不治本,最后放弃佩戴,往往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吴小松告诉记者:“今年送了一名过马路被车撞医院,急诊医生跟他沟通时发现伤者听力不大好,我后来参加了会诊,结果发现他之所以发生意外,是本身听力不好,还没佩戴助听器,过马路时听不清喇叭声。”

听力不好可能会发生意外,甚至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吴小松表示:“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听力下降后,会明显增加阿兹海默症的发病率。因为我们内耳的耳蜗连着听觉神经,声音转换为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并与语言中枢联系,最终形成语意。长期听力下降,大脑的刺激减少,就会造成认知功能的下降,从而诱发阿兹海默症。”

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佩戴助听器?吴小松进行了介绍:“耳朵一旦出现中度听力下降,就有必要佩戴助听器或进行其他干预,患者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做好助听器的佩戴、调试,同时了解维护的要求。通过这种听力矫正,可以有效延缓听力下降的时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生活健康听力下降不以为意不治疗不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