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WHO(世界卫生组织)将能听到朋友之间交耳的谈话(小于25db),视为正常。难以分辨树林中的风吹声(26-40db),视为听力损失轻度障碍;在与人交谈时感觉听得模糊不清(41-60db),视为听力损失中度障碍;听力损失重度障碍表现为对较大的谈话声、汽车声感到模糊(61-80db);极重度表现为极难感觉到声音的存在(大于等于81db)。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首个全球听力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约有15亿人正在遭受听力障碍的困扰,其中4亿3千万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到年,全球将有四分之一人口(约25亿)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全球有超过1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是当代年轻人患上耳聋的重要因素!
01、长时间戴耳机
戴着耳机听音乐,是年轻人很流行的生活方式。然而用手机听音乐,尤其喜欢使用过大音量的听歌习惯,可能让你的耳朵面临着失聪的风险。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个场景:佩戴入耳式耳机的年轻人在超过80db的地铁里听音乐,他们喜欢放大音量,旁若无人地沉浸在歌声里。此类耳机的最大卖点,也是在地铁里听不见任何声音,让世界只有你和音乐。殊不知,如此操作下,我们耳蜗的毛细胞会发生代谢紊乱,进而供血不足,导致末梢感受器受损,出现噪声性听力问题,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失。
我们脆弱的耳朵经不起这样长时间、强烈的噪音刺激。
因此专家建议实施“双60”原则保护耳朵,即每次听耳机不超过60分钟,音量不超过60%。
02、频繁出入超高噪声场所
长期在噪声污染下工作的职业工人,经常出入酒吧、演唱会、体育赛场等这种噪声超过db的年轻人,也是听力损失的高风险群体。
据《美国医学会杂志·耳鼻喉与头颈外科学卷》研究,近几十年来,获得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性问题。在美国,出现听力损失问题的青少年数量自年以来增加了31%。而其背后的一个原因,是人们接触到的娱乐性噪音增加。比如演唱会,音乐会等。
研究显示,在露天大功率音箱功放的5米处,音量可高达分贝,相当于一台切割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听力损失的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噪音暴露的时间、强度、频率。在高强度噪声刺激下,我们的内耳毛细胞可能劳损,并引发中枢听觉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听力紊乱。这种噪音引起的听力损失通常在24小时内消失,但如果耳朵反复接受噪音的冲击则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03、经常性熬夜
随着都市节奏的加快,不管是加班还是娱乐,年轻人熬夜都几乎成了一种常态。但其实作息不规律也是造成听力损失的隐患。
去年爱的分贝发布的《谢谢你听我说》访谈纪录片里,有一位听力障碍人士叫王林勃。那时候,林勃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是职场新人,需要学习的知识比较多,经常加班熬夜,工作压力比较大。
一天早上,他醒来突然感觉头晕目眩,耳朵嗡嗡作响,几天后症状越来越严重,几乎听不到声音了。到医院就诊,医生说是突发性耳聋,可能是劳累过度,睡眠质量差,引起身体免疫功能与其他多方面功能降低所致。
据汕头市卫生健康局介绍,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发病总是来得突然,它可能出现在通宵达旦地加班、做功课、打网游、追剧之后,也可能出现在情绪低落、压力大的时候。由于现代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长期睡眠不足,以及饮食习惯不良,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学生、职场人士也成为主要发病群体。
04、听损不可怕,干预就靠它
听力障碍一般不可逆,但也没有那么可怕。随着科技的进步,助听器、人工耳蜗的辅助效果越来越好。轻度听力障碍可用助听器干预,重度及以上的听力障碍群体,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王林勃,尽管后来又经历了休息、打针、吃药,还是没能挽回失去的听力,最终植入人工耳蜗才又回到有声世界。
(爱的分贝受益人,小鸿)
爱的分贝作为听障救助领域专业的公益机构,如今已走过十个年头。历经十年的发展和深耕,爱的分贝形成了“唤醒耳朵”、“成长关怀”、“聚力响亮”三大项目板块,为听障家庭提供一站式的救助与服务。
从到,十年间,爱的分贝已经帮扶近个听障儿童与家庭听见世界的声音,更好地融入社会。
全国爱耳日,跟爱的分贝一起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关爱听障儿童,帮他听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