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虽非书香门第世家,但还是粗通文墨的。我爷爷曾经在当地的国民政府乡级行政管理机构中任“经济管事”。我父亲,聪明好学,虽因阶级成分问题无缘上大学,但他的写毛笔字水平我一生都难以企及。因此,我们家一直弥漫着文化气息。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先生这句话,是我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说的,也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这个人平生有二大爱好,一是研究野生中草药学,二是学习写作。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的不可能。”
是的,这段话我的体会最深,因为我在学习的道路上每前行一步,都有师长们无私奉献的身影。
先说说我学习医药学方面的事。
我常常告诉我的病人朋友与学生们,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对传统中医学的肤浅心得,这并非我天资聪颖,也不完全是我刻苦努力,主要是我在求学道路上遇到很多德艺双馨的老师们—
有的是中央保健办医学专家,医院张晓英老师;有的是国医大师,如南通朱良春先生;有的是全国著名的医学专家,如江西万友生教授,浙江魏长春教授,广东罗元恺教授,广西班秀文教授,原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副院长黄孝宝教授,医院蒋瑞峰主任医师,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麦名裕教授,医院风湿科黄烽教授……
有的甚至是举世闻名,如“世界外婆”上海俞瑾教授。
而业师们更是倾尽所有,把他们的学业专长传授给我,如原解放军第医院副院长吴志强、原第一军医大血液学权威盛国平教授、急救权威张文武教授、麻醉科权威刘克玄主任医师、妇产科权威陈春林教授等等恩师。
有二位从未谋面的恩师对我的帮助让我格外刻骨铭心:他们是中医院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耿鉴庭和李书良先生。
那是年,有几个小学老师听说我看病能“三帖清”,所以就找我帮他们治治他们的职业病——慢性咽喉炎。我知道自己之前很少接治过这类病,心中无把握,所以就以目前手上缺药为借口让他们等些时候再来找我。我随即向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中医耳鼻喉科权威耿鉴庭教授写信求学,谁知道我先后发了近二十封信也没有得到他的回复,正当我准备放弃他们转向江苏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先生求学时,收医院李书良先生的来信。他告诉我耿师年事已高,加上科研任务重,实在没有精力对外接待求学之类的事。但耿师为我的执着求学精神所感动,就让他的得意学生李书良先生教授我。李老师不仅仅只是传授了慢性咽喉炎的诊治要诀,还传授了突发性耳聋、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声带小结、与息肉等病的治疗经验,这才让我在那些苦苦等待的小学老师们面前没有出丑。
年,我把治疗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内蒙古中医药》杂志上。
年,国家组织当时国内顶尖的中西医结合专家编辑出版我国第一部大型的《实用中西医临床诊断治疗学》时,作为负责耳鼻喉科分卷编审工作的李书良老师,特地把我发表在《内蒙古中医药》杂志上的那篇文章收录该书,其实按照我的学术地位完全是不可能的。
再说说我目前学习百度百家号写作的事。
面对一个全新的载体——自媒体,我有些茫然。这是一方面毕竟自己年龄大了,学习的领悟力不如以前了。另一方面二个才二、三岁大的孩子时不时要缠着我,因此精力难以集中。
但庆幸的是,我得到了一个百家号网友的热心指导,他是山东潍坊小流浪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庄永昌先生。
正因为有了他的热心指导,我才很快通过了“原创”审核。
追忆似水年华,我感慨万千——尽管,我目前的经济条件不好,但我却拥有很多人难以得到的“财富”——众多师长的无私帮助。他们,才是我一生真正能引以为傲的财富。
上图为爱心桥,图片来自网络上图为爱心桥,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