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4岁以下听障儿童有多万,其中学龄前儿童约80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云南省0至6岁儿童中有16万例左右听障患者。年,医院完成儿童听力筛查14人次,实施了余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门诊数据也表明,云南听障儿童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与此同时,各种损害儿童听力的危险行为在家长群体中屡见不鲜,更多家长则完全没有保护孩子听力的意识。对此,专家呼吁,保护孩子听力,刻不容缓。
一般情况下不用掏
很多家长会模仿网上的视频给孩子掏耳朵,火柴棍、指甲、棉签、发卡、笔芯等拿起来就往耳道里戳,以为舒爽、解压。殊不知,这样可能引起外耳道和鼓膜损伤或感染,引发外耳道炎甚至中耳炎,导致孩子听力下降。
还有很多家长对听力损失也存在误解,认为孩子会说话就没事,所以往往很晚才能发现孩子听力损失了,后悔不已,更不知道6岁前的儿童每年必须筛查听力……
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是云南省唯一诊治儿童耳鼻咽喉和头颈部疾病为主的专业科室,科主任马静表示,耳鼻喉看似是三个独立的人体器官,其实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贯通。保护耳朵是一个“立体工程”,很多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需要家长们特别注意。
耳屎在医学上叫耵聍。有的人是油性耵聍,还有些人会形成耵聆栓塞。不少家长喜欢给孩子掏耳朵,总认为耳朵内有耳屎是不干净,希望掏得干干净净。马静说:“其实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外耳道皮肤都覆盖着一层耵聍,从生理角度来看,这层薄薄的耵聍可以黏附灰尘、细菌及小虫,阻止其侵入耳道深部,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当我们咀嚼食物或开口说话时,随着下颌关节的运动,外耳道内的耵聍片是可以被逐渐排出的。所以如果我们的耳朵内有一点点耳屎是不需要掏的。”
保健场所掏耳工具有隐患
哪些时候需要掏呢?马静表示,当耳屎过多形成耵聍栓塞引起听力减退;耳屎的位置太深,引起耳鸣、眩晕,或者因为耳屎刺激外耳道迷走神经引起发射性咳嗽;洗澡、游泳后耳屎遇水膨胀,引起耳闷、耳痛等,则需要将耳屎取出。
马静提醒,不要随意用尖锐、粗糙、硬的工具掏耳,比如火柴棍、笔芯等。给孩子掏耳朵尤其要避免刺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引起外耳道炎甚至鼓膜穿孔。不要到外面的保健场所如养生馆、足浴房等掏耳朵,其掏耳工具很有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细菌、霉菌及一些传染病容易通过掏耳朵传染。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外耳道口有一点薄片状或流出油性耳屎,在肉眼可见的情况下可用消毒棉签轻轻清理干净,但对于位置较深或耳屎较硬等,需要到耳鼻喉科去清理。
6岁前每年都要查听力
“目前很多家长对听力损失存在误解,认为孩子会说话就没事,所以发现听力损失的时间往往比较晚。”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明澄说,听力损失程度分成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每种表现不相同。比如,大声说话孩子没反应、孩子根本不会说话、孩子说话说不清楚、孩子反问较多,以上情况都表示孩子可能存在听力损失。
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有三个阶段,听力筛查阶段、听力诊断阶段、干预与随访阶段。明澄说:“0至6岁儿童进行听力筛查,可以弥补新生儿筛查的局限性。比如,部分听神经病的患儿,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时也能够通过检测,而未被发现;一些迟发型的、遗传性的听力损失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可能会通过检测,需要在儿童期听力筛查中及时发现;另外,儿童期听力筛查还可以发现暂时性听力损失,比如分泌性中耳炎。”
耳鼻喉头颈外科通过多年来对比发现,接受过正规听力筛查的孩子,确诊时间通常在一岁半左右;而没做筛查的孩子,平均两岁半左右才被发现。此外,孩子即使通过了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也还会有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出现。因此,每年的听力筛查,对孩子特别重要。
保护听力从孕期开始
除了先天性的听力障碍因素外,游泳、掏耳朵、噪声等原因都会伤及听力。“家长认为‘正常’的孩子,出现了说话声音特别大,看电视将音量调很高,家长要叫他多次才能反映的情况时,这些细微现象很有可能也是听障出现的一种征兆,家长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马静说。
孩子在游泳时对耳朵可能造成的损害有两点:水进入外耳道,加上孩子本身耵聍过多,容易泡涨,引发外耳道炎症;孩子在游泳过程中呛水,导致鼻咽部进水流入耳道,造成中耳炎。
所以,游泳要去水质干净的场所,佩戴合适的耳塞。如果是鼓膜穿孔的孩子,一定不要去游泳。
此外,鞭炮、汽车鸣笛声、KTV里的音响声、MP3里的音乐声等过大的噪音都会伤及听力,建议每次使用耳机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按照发病部位,儿童的耳聋症状大致可以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型耳聋三类。妊娠期准妈妈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药物不当,婴儿出生时或出生以后出现缺氧和窒息也可能造成先天性耳聋。”马静提醒,在宝宝尚未降生时,保护耳朵的工作就要开始了。孕妇要预防感冒,远离噪音,避免病毒感染,避免X线照射等,同时要按时产检。
如果确定父母携带耳聋基因,可以在孕中期进行羊水穿刺基因检测确定胎儿是否携带耳聋基因。
家长要有足够耐心
家住曲靖的芮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已经到了上学年纪,可是话还说不清楚,虽然家里给买了助听器,但还是说不了一句完整清晰的话。芮先生特别担心儿子今后在学校的学习。
针对芮先生这样的情况,马静表示,家长对待听力受损的孩子应理性,避免孩子的身心受到二次伤害。
“当一个孩子配戴了助听器,仍然无法完成正常的交流时,要考虑可能是因为助听器无法满足他的病情了。这时候需要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看是否有必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等其他方法。人工耳蜗的效果也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比如植入者年龄、听力损失程度、术前有无配戴助听器等,所以,对于听障儿童,家长最重要的是及时就医,而不是着急上火。”马静说。
提示
听力损失要及早干预
如果听力损失确诊后,要及时地进行干预。中耳炎、突发性聋、听神经病等,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中耳或者外耳的畸形选择手术治疗;双侧外耳道闭锁可以选择佩戴骨导助听器,感音神经性聋选择佩戴气导助听器,对于佩戴助听器无效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可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听力损失的干预时间,原则上是3个月前诊断,6个月前干预。但损失的程度不同,干预的时间也不同,例如极重度损失最好在2个月前确诊,3个月前开始干预;轻度损失,最好在8个月前确诊,9个月前开始干预。及早干预和康复,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孩子的言语发育。
马静提醒,如果确诊听力损失,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到残联或相关机构,申报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以及后期康复费用的补助。在医院植入一个人工耳蜗费用为15万元至30万元,年医院就成功实施了余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年,全省共实施了余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河清
责编:王建宇一审:周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