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泉州男童周岁半还不会叫爸爸妈妈,1年
TUhjnbcbe - 2024/10/11 16:29:00

(早报记者许奕梅通讯员黄丽纹)

指医院神经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苏静

孩子开口说话,是为人父母最期待也最欣喜的事情,可是也有很多父母会发现,当别人家孩子都在咿呀学语时,自己的孩子却是“静悄悄”的,这时候,莫要轻信“贵人语迟”的说法,有可能是听力障碍导致。在刚过去的全国爱耳日主题就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筛查、康复、沟通”。医生提醒,对于听障儿童,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早做康复训练,大部分言语能力可以恢复正常水平。

周岁半宝宝总是“静悄悄”1年多康复训练后能说话了幼儿园门口,望着3岁的小兵(化名)和老师说完再见,和小伙伴手拉手、哼着歌一起走向校门时,挤在人群第一排的小兵妈妈倍感欣喜。难以想象的是,一年半前,小兵还是个说不出话来的“静悄悄”的孩子。

原来,当小兵长到一周岁半时,连“爸爸”、“妈妈”都还不会叫,父母发现他能“a、a”出声,但就是说不出来,而在和小兵言语交流互动时,小兵也显得反应迟钝。父母起初非常担心,孩子会不会是傻了。

医院,医生发现孩子自己积木玩得很溜,但不能完成医生发出的言语指令,进一步做了听力的相关检查,发现孩子听力极重度损伤,属于语前聋,听不见正是导致不会说话的原因。

经过耳鼻喉专科医师的全面评估后,小兵通过手术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的重建,小兵妈妈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幕,随着那声“开机咯”,怀里本来动来动去的小兵突然安静下来,她的心好像已经跳到了嗓子眼,还好孩子脸上那种惊讶的表情告诉她,“他听到了!”经过医生们不断的调试后,小兵听力重建效果已经是最优化了,妈妈陪着他开始进入了康复科,进入了听觉康复阶段。在之后的一年半里,父母配合医生,给小兵做听觉康复和言语训练。从听觉察知到听觉分辨,到听觉识别,最后是听觉的理解。渐渐地,小兵也从听得简单指令,开始逐步说单字、说词组、短语,说短句,能说的越来越多了。

早期听力问题及时干预注重康复训练可“十聋九不哑”苏静副主任医师介绍,儿童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在3岁以内。孩子基本上在3到4个月时就有单元音的喃语,7、8个月会发出有元音和辅音结合的声音,1岁到1岁半左右会开口说话,譬如“爸爸、妈妈”和一些简单的字词,2岁多可以说词句,3岁以上就能够用恰当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于聋儿的康复训练,要做到三早: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如果孩子的听力损失能够尽早确诊及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尽早的给孩子听力补偿或重建,就是佩戴上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这对孩子日后的康复训练有很大好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有听力并不等于听觉就正常了,及时的听觉康复,才能帮助孩子尽快从“听得到”到“听得懂”到“会说”孩子越早能听得见,听得清楚,康复训练效果也会越好。因为只有让他们听得到,才能教他们学说话。帮助孩子从“会说”到“说得好”那就需要言语康复了,通过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来帮助他们提升听觉和表达能力。

留心“一巴掌致聋”遗传性迟发性耳聋预防是关键苏医生表示,新生儿一般出生两三天后,都需要进行听力筛查,如果没通过,会在3个月后进行复查。如果听力有问题的幼儿,基本会在6个月得到确诊。这就为有听力损失的孩子能否尽快帮助他们“听得到”争取到了时间。当家长发现孩子无法开口说话时,医院做全面检查,找出原因。做到“三早”,听力损失儿童康复成功的希望越大,效果就好,对听力损失儿童的言语影响就越小,可以减轻甚至消除听力损失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改变“十聋九哑”,正常融入社会。

同时还要注意,遗传因素是导致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约占60%,国人常见的耳聋基因中GJB2基因、SLC26A4基因(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相关),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健康携带者的父母有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其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出生时并不存在听力损失,但是成长过程中若遇到外力撞击、颅内高压等因素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感冒和轻微的颅脑外伤常常是发病的诱因,甚至打一巴掌就可以致聋,也有“一巴掌致聋”说法。

大多数聋儿出生在听力正常家庭,及早发现先天性耳聋患儿,及早干预次可避免因聋致哑。建议每一对育龄夫妻或者准父母都了解遗传性耳聋相关知识。对于有家族病史等高危人群,在婚前或孕前,孕期进行筛查,明确下一代患遗传性耳聋的风险,必要时通过胚胎植入前诊断或产前诊断进行干预,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及时发现、必要时听力补偿或重建及听觉、言语康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泉州男童周岁半还不会叫爸爸妈妈,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