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苏格拉底说:你要认识自己。人认识自己的过程是艰难而又曲折的。只有闯过了人生的重重迷宫,才能找到自己、认识自己。一个能清醒评估自己的人,就能够不断完善自己、成就自我。日本著名作家山下英子写了一本书《断舍离》,它讲述了作者通过收拾房间来了解自己,去除物品乃至作者自身内心的杂乱,达到理想的舒适生活。看过这本书,很多人会产生一种思考,在“断、舍、离”中,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呢?拆开来看,“断”指的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进入自己的生活。“舍”指的是,舍弃对自己无用的物品。“离”指的是将自己脱离对物品的念想。三者都有各自的重要性,但是我想说是,“断舍离”的第一步,乃至于说是最关键的一步,是认识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上一段话对“断舍离”拆解的释义中,每一句话都包含了“自己”,从这我们可以引申出“断舍离”主角其实不是那些无处安放的物品,而是自己本身(时间轴为当下的生活)。这也是“断舍离”的基本理念,只有对现在的自己有价值的物品才会被留下。“断舍离”并不是简单的舍弃物品,而是在舍弃的过程中所产生出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山下英子在书中提到“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心灵的变化”这就是需要我们能充分的认识自己。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说,“指责别人最容易,认识自己最难”。认识自己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又该如何去认识自己,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能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自己。一、首先,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创造现实,但是自己却常常意识不到,有一些严重的人群甚至会逐步陷入到自卑、抑郁的世界。这使得我们对自我认知的有一定的要求,良好的自我认知可以规避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认识自己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方面,正确并且是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外在与内在。另一方面,正确认识到自己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自己与社会间的关系。二、其次,认识自己的方式有哪些。1.客观评价自己。一方面,自我观察认识、评价自己。我们需要经常反省自己在现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行为表现,思考做的好的事,再思考那些做的不够好的事,最后进行总结反馈,得出自己是怎么样的人的结论。另外,自我的观察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个人身体状况的观察,包括外貌、体态、健康状况等;其二,个人精神状况的观察,包括性格、能力、道德水平、兴趣爱好等;其三,个人在公众面前的形象的观察,包括行为表现,人际关系等。另一方面,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自己。我们可以很轻松的看到自己胸口上的字,但是很难看到我们背后上的字,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他人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背后上的内容。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特别是在我们感到迷惑的时候,他人不经意的指点总会有奇效。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人群的评价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尽管他们部分的评价我们可能难以接受,但是正是他们的诚恳评价,更会促使我们进行改变。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人的评价,感谢他人的评价。2.自我反问以达到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一方面,假设一个情景,我来你家做客,看见家里有点乱,于是我和你说“你家东西又多又乱,该好好打扫了,把那些不用的都扔了吧,这样的话你的心灵可以得到净化的”暂且不说你会不会真的去清理了,心里肯定先嘀咕了:“你是不是有病啊,这是我家,什么东西留不留,要你决定?“他人引导的效果可想而知,并不会有促进的效果,反而还可能会疏远关系,所以“断舍离“更多是需要靠自己的思考。换种一种方式,同样是来你家做客,我提出问题然后让你自己去思考、解决,这时候就是你自己的思维了,你可以更快且轻松的进入思考的状态,“断舍离“的”舍“也就能开始实施了。自己迈出这”舍“的一步,后面的“断舍离”的境界也能让自我切身感受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完成。另一方面,我们要反问自己什么呢?(一).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二).我想过怎样的生活?反问自己是为了更好面对自己的内心。当我们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时,在施行“断舍离”时才不会变成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内心,了解到真正需要什么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寻找所谓的“安全感”而做不必要的囤货行为,以及不舍得舍弃物品的心态,家中物品杂乱的因素,不在于物品而在于自己。重新思考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那就在“断舍离”时,向这个真实的想法汇聚。3.利用减法法则靠近自己的内心。现代社会物资增长迅速,大量的物品走进我们的生活,不断地“引诱”我们去购买、去使用,结果导致出现在家中的物品越来越多,闲置的的物品也是越来越多,不仅占据了大量空间还占据了我们的内心,使得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困于物品。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提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略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说的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一味的追求物资,容易使人迷失在物欲当中。松浦弥太郎曾说,“人生本应该轻装上阵”。乔布斯一生所追求的是“少即是多”,当年他还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对于安置什么家具,是一个重大的选择。在他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相片、一盏台灯、一张床以及一张椅子,家具屈指可数,而他却显得不亦乐乎。扎克伯格同样也是信仰极简主义,当你打开他的衣柜,你会发现他的衣服只有好几件都是一样是灰色的T恤和一样的灰色连帽衫,他的员工甚至觉得他从来不换衣服。尽管他的财产很多,但是上班的开的车也是最简单的本田汽车。这些成功人士,追求的却不是加法,而是一生都在做减法,他们对物品的控制达到了最为和谐的程度,不会被物欲所掌控,这也是让他们感到幸福的原因。在《生命的意义》一书当中,作者布拉德里·特雷弗·格里夫说,“对幸福的过度追求,反而阻挠了幸福的降临。“三、适当作减法,才会更好的生活。好好的认识自己,才是实行“断舍离”的第一步,认识自己它能告诉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由此进行具体的“断舍离”。物品之所以会不断增多,是因为我们不清楚它为什么会存在,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断舍离”自然会改变我们的人生。人最大的困难是认识自己,最容易的也是认识自己专注现在的生活,专注现在所需的物品,同样,专注认识最真实的自己。文/老夏分析师谢谢你,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找到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