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王明家住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对他来说,8平方米的夹道房是生活的全部空间,一张床、一把椅子、一个书桌是屋内能放得下的仅有的家具。老人患有心脏病,并伴有耳聋,生活十分困难。今年初,椿树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的社工入户走访后,协助老人办理了低保,帮他申请了公共租赁住房,还为他链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
王明老人生活的改善,是西城区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开展救助帮扶的一个缩影。
年,北京市出台《关于成立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指导中心开展精准救助试点的意见》,提出以区低保中心为基础成立区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指导中心,并在街道(乡镇)统筹设立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
西城区作为全市试点,率先完成全区15个街道的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建设,统筹社会救助政策,整合社会救助资源,由“专职工作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组成的社会救助队伍,成为困难群众救助帮扶路上的“提灯人”。
三社联动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
在社会救助领域,“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是一项创新举措,没有先例可循。怎样更精准、更高效、更优质地打造好这个困难群众的“保护所”,西城区民政局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做好这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