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与脏腑的类别
TUhjnbcbe - 2025/3/9 17:22:00

前面我们说了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形成的基础,那么中医最具特色的理论藏象学说之一它有哪些主要特点呢,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独特的脏腑器官内涵

藏象,包括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它是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察方法,以象定藏所建立的概念。因此,中医藏象学说之中的脏腑不仅指某个形态学的器官,更是一种理论模式,其蕴涵的相互联系和调节规律已经超越了形态学,并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各个方面。它依据观察分析人体脏腑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功能,归纳其相应组织的外在反映及精神情志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构成了以形脏为基础的五脏生理活动系统整体的概念

从那些方面表现的呢

1.脏腑分属阴阳,表里相互络属,形成系统整体的基础。脏为阴属里,腑为阳属表,如心与小

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及心包与三焦,脏腑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络属,构成了人

体系统整体的基础。脏腑依据其经络的相互络属,循行路线的阴阳相对,在生理功能上紧密联系。

2.五脏与形体诸窍相连形成系统整体的组织结构。形体,一般是指人的整个躯体;在藏象学

说中有时特指皮、肉、筋、脉骨,简称为“五体”。官窍,即五官九窍。官,指人体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通常指口、目、鼻、舌、耳,也称“五官”。窍,即孔窍,是人体内部脏腑与外界相通应的门户,包括口、

两只眼睛、两个耳孔、两个鼻孔称为“七窍”,加上前阴和后阴,则又称为“九窍”。藏象学说的整体观

认为,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之间,既有整体的联系,又有特定的相关性。一脏虽与多体多窍相

连,但又与特定的体窍直接相通,由此形成了心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肝系统、肾系统五大功能、组

织结构系统。

如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及二阴。

这一段话什么意思呢,拿肾做比较

人体的听觉器官,其功能依赖肾精的充养,所以耳从属于肾。在中医的概念,精生髓,髓聚于脑形成髓海,主持精神、思维活动的功能。精髓充盛,则听觉灵敏。若肾精不足髓海失养,则两耳失聪,致听力减退,或出现耳鸣、耳聋之病。老年人听力减退也是肾精自衰之象。中医认为,毛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肾藏精,故有其华在发之说。毛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不仅依赖于肾中精气之充养,而且亦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故有发为血之余之说。一般说来,青壮年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老年人精血多虚衰,毛发变白而脱落,而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早脱早白者,与肾中精气不足和血虚有关。脱发是内在疾病的外在表现之一,病因很多,变化多端,虚实夹杂,大多数是肝肾阴虚,夹有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肝火上炎等。

继续回到主题

3.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形神一体是系统整体形成的重要环节。在藏象学说

中,人的精神情志和意识思维活动分属于五脏,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同时认为五胜

生理功能正常是精神情志和意识思维活动的基础,然而精神情志和意识思维活动的变化,亦势必

能反作用于五胜,影响五脏的生理功能这就是藏象学说中的形神一体观。形神体说明人体的

组织结构与精神意识思维也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有序相关,是系统整体形成的重要环节。

二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

此观念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核心,在联络着六腑、奇恒之腑以及各形体诸窍,在外则通过“天人相应”与自然界构成系统联系的有机整体。在五脏中又以心作为最高主宰,形成了内外一体的系统整体。

在系统整体中的心、肝、脾、肺、肾五脏,分别与六腑、五官、五华、五体、五液、五志等有机相连,同时五脏还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五时相通应。如

肝属木,为阴中之少阳,以应春气

心属火,为阳中之太阳,以应夏气:脾属土,为至阴之脏,通应于长夏;肺属金,为阳中之少阴,以应秋气;肾属水,为阴中之太阴,以应冬气。

通过五脏与时令季节通应来沟通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以维系其相对的平衡协调。由此组成了以形体组织为基础,与自然时气相通应的五大功能活动系统。以五脏为中心所构成的心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肝系统、肾系统,是与天地相通的整体系统,每个系统之间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维持着生命整体功能活动的协调平衡。因此,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整体观也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那什么是脏腑呢。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脏,古作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腑,古作府,有府库之意,腑多为中空性器官,与水谷的贮藏、传化有关,其状类府。藏象学说以脏腑为基础,根据脏腑所在部位和形态结构的不同、生理功能的区别,将人体脏腑系统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类。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称;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的总称,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形态似脏,功能类腑故称奇恒之腑。

五脏六腑各有什么特点与区别呢

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一是化生和贮藏精气,满而不实,藏而不泻。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由五脏之气所化生,并贮藏于五脏。这些精微物质应经常保持盈满而不能过度耗散,故称满而不实,藏而不泻。

二是藏神,有“五神脏”之称。神,魂,意志,魄等精神活动与五脏精气密切相关,五脏精气是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主受盛和传化水谷,实而不满,泻而不藏。中医学认为,六腑因其形态中空,故能受纳、消化饮食物,精微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其糟粕经六腑的传导作用,排泄出体外,称为泻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里的“实而不能满”是指六腑在进食后充满水谷,但应及时传化,虚实交替。

奇恒之腑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是奇恒之腑虽然形态上多为中空而类似于六腑,但其功能特点多为贮藏人体精气而与六腑有别,故称为“奇恒之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为“藏而不泻”,与五脏类似。

五脏与六腑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理功能特点不同。五脏主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主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2)与神志活动关联程度不同。五脏藏神,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而六腑中除胆外,一般与神志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3)形态有异。五脏多为实质性器官,故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性器官,故传化水谷。

此外,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六腑配属于五脏,中医在论述脏腑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时,多详于脏而略于腑。

奇恒之腑与六腑的区别。奇恒之腑与六腑虽在形态多为中空器官,有相似之处,但功能特点却显著不同。奇恒之腑多贮藏人体阴精,藏而不泻,六腑却受盛水谷,传化糟粕。

奇恒之腑与五脏的区别:奇恒之腑功能特点是藏而不泻,与五脏相似。但两者亦有区别,五脏多为实质性器官,而奇恒之腑多为中空器官;五脏藏神,奇恒之腑除脑、胆外,多与神志活动无直接关系。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基本概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对养生延寿、防病、治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与脏腑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