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是国际聋人日
最新数据显示
在我国
有听力残疾人超过万人
听力和言语残疾排在视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与智力残疾之前
居五类残疾之首
据统计,我国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当下,我国每年新增的急性重度耳聋患者超过3万人。
研究表明,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有增高的态势,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放松心情减缓压力、保证相对充足的睡眠,是预防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手段。对于突发性耳聋,发现后需要立即进行治疗,一般在7至10天以内开始治疗的患者,治愈率可达到60%到70%。如果拖到三个月以上就可能造成永久性耳聋。
另外,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约有11亿青少年因不安全使用智能手机及配套耳机等设备,面临听力损伤的风险。专家介绍,耳朵里毛细胞的数量是固定的,大约在1.2万到1.5万个,这些毛细胞都没有增生的能力,损失一个就会少一个,听力健康,是我们全生命周期应该关心的事情。
那么
都有哪些生活习惯
可能会导致听力受损呢
这10个日常习惯可能会损害听力
第一,在地铁及公交车等嘈杂环境中长时间使用耳机;
第二,长时间“煲电话粥”;
第三,经常去酒吧等音量较大的场所;
第四,用硬物掏耳朵;
第五,乘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第六,用力擤鼻涕、吸鼻涕;
第七,不重视感冒、鼻炎、咽炎等容易引发中耳炎的疾病;
第八,滥用抗生素;
第九,身体过度疲劳、压力过大;
第十,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
如何预防耳聋?
这几个方法可以保护听力
掏耳朵频次不宜过勤
一个月2~3次即可
同时,不要使用过硬的工具掏耳朵
远离噪音源
尽量避免或远离嘈杂环境
不戴耳机睡觉
使用耳机最好遵循“60-60”原则
也就是
连续使用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耳机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
积极治疗感冒、鼻炎、鼻窦炎等疾病
这些疾病会影响鼻部通气
容易使鼻涕中的病菌进入耳腔
引发中耳炎,影响听力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特别是婴幼儿内耳发育不完善
易受药物影响,更要多加注意
调整情绪
不要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心情
希望大家
科学用耳
守护听力健康
来源:央视一套、北京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