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佩戴了助听器之后,反应可以听到声音,但还是听不清。助听器可以帮助很多人听清楚周围的声音,包括言语声;然而人们在刚开始佩戴助听器时,却发现:多个人说话想听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戴上助听器后多个人说话仍听不清?怎么办?还要坚持戴吗?
为什么戴上助听器后多个人说话仍听不清?
1.与本身听损情况有关:
助听器的效果跟听损者本身的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性质和言语分辨率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听损较重或者言语分辨率较差,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可能就不会太好,佩戴上助听器以后可能也需要结合讲话者的口型来保证交流的顺畅。
由于每个人自身的听损时间不同、程度不同都会影响佩戴助听器后的效果;听损时间越久的患者言语识别率就会越低,佩戴助听器后的效果相对的就会越差;想解决听清的问题需要佩戴助听器后长时间的去聆听,然后重新学习,大脑对语言的分别率高了以后,识别率也就自然提上来了。
2.与助听器有关:
佩戴助听器的效果,跟助听器本身的质量、档次和功能等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的线性放大器助听器在杂音环境中是有听不清楚的情况,特别是在人多的环境中听取有一定的困难。
如果佩戴的助听器是比较基础的,功能比较少的,效果可能就会达不到预期,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下或者很多人讲话的时候,会很明显体现出品牌、档次之间的差异。尤其不能购买模拟机,模拟机不但听不清还会很吵,很有可能会造成残余听力的二次损伤。
3.与调试有关:
如果助听器的品牌和档次选择的都比较好,同时也不存在什么质量问题,而且自身的听损情况也不是很差,那么就需要考虑验配中心的调试是否合适,有没有将助听器的效果调试出来,这种情况就建议多去几家专业的验配中心进行体验,对比一下效果看看是否存在差异。
如果佩戴的助听器是比较基础的,功能比较少的,效果可能就会达不到预期,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下或者很多人讲话的时候,会很明显体现出品牌、档次之间的差异。尤其不能购买模拟机,模拟机不但听不清还会很吵,很有可能会造成残余听力的二次损伤。
4.与使用环境有关:
在嘈杂的环境下,比如餐厅、商场这些人多的地方,正常听力好的人,在这种环境下听声音也有点吃力,更何况是配佩戴助听器的患者。所以,外界环境也是助听器患者听不清的一个因素。
如果是新配机的朋友,建议先在安静环境下慢慢增加佩戴时间,慢慢去适应一段时间,再到人多的地方去体验。尤其是感音神经性的听损,初期佩戴助听器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坚持适应一段时间,才会慢慢体现出效果来。
5、听声音时注意力不集中:
比如您在跟某个人讲话时,另外一个人突然插话,这时候您的注意力转移到后面跟您讲话的人身上,您听他讲话肯定没有问题,但是会忽略掉前面那个人的讲话内容。助听器不可能在您注意力发生转移的时候帮助您听清楚声音,它无法代替您的大脑来进行判断分析,所以在听他人讲话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去听是最好的。
6.佩戴方法是否正确:
对于刚开始佩戴的朋友,经常会出现佩戴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听不清,比如,耳背机没有将耳塞完全塞进耳道内,导致听不清,还会出现叫声影响效果。或者是出声孔被堵塞(没有完全堵死,声音变小)等,也会导致听不清。
助听器是一个辅助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交流,但不可能取代人本身的器官功能。举两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老人戴上假牙之后可以正常吃东西,但咬骨头还是咬不动的。截肢患者安装假肢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跑和跳还是很困难的。助听器也是这样,能够帮助听损患者很大程度改善聆听效果,听得更清楚,但是聆听效果达不到正常耳朵的水平。所以,佩戴助听器要有合理的期望值。
怎么办?还要坚持戴吗?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建议大家及时去验配中心找验配师咨询,让验配师根据详细情况来判断具体听不清的原因。
另外建议很多刚开始佩戴助听器的朋友,早期需要不断的跟验配师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的适应和磨合,最后才能将助听器的效果发挥出来。希望大家不要怕麻烦,多去验配中心找验配师沟通,才会越戴越好!
但是不论何种助听器,要彻底解决听得到,听不清的问题是不现实的,特别是感音神经性耳聋与老年人的大脑对声音的分辨能力下降,目前最先进的助听器也只改善听觉功能的效果,要真正替代人耳是不现实的。
分享给大家一些提高吵闹环境下沟通的小技巧。
01.寻找有利的位置:例如餐厅中的靠墙位置,同时远离后厨、吧台等噪声源。
02.选择有地毯、木地板、窗帘装饰的就餐场所,有利于收音,减少回声带来的沟通困难。
03.尽量和说话人面对面,且选择光线较好的位置,方便通过面部表情和口型辅助沟通。
04.告诉周围聊天和工作的伙伴,自己有听力问题,请大家说话语速放慢、吐字尽量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