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莫多的人物形象
(一)外表丑陋
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相貌可以说丑到极点:“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
这些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将一个世界文学中最丑陋的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正是这种夸张的手法才使得卡西莫多外貌与内心的对比更加突出,产生更强大的震撼力。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卡西莫多的相貌确实丑陋无比,这使他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也为他最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二)内心美丽
雨果塑造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丑八怪”,他赋予了卡西莫多另一种“美丽”,一种隐含的内在美。
卡西莫多是一位长相极其丑陋,内心深处却对纯真爱情充满幻想的悲剧人物。由于奇怪的长相,他从小便被抛弃,后被副主教克洛德收养才得以长大成人。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从没有真正意义上享受过家庭的温暖。
从小到大陪伴他的只有教堂的那口大钟。可以说,在遇到艾斯梅拉达之前,他的生命中只有养父克洛德和教堂的大钟。
虽然外貌丑陋,卡西莫多的内心却很高尚。面对封建教会的污蔑,他勇敢地站出来营救艾斯梅拉达,并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以求保住姑娘的性命。然而,面对单纯善良的艾斯梅拉达,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对于爱情的渴望,深深地爱上了她。
可惜心中的幻想不但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快乐,反而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理缺陷带来的精神上的苦楚。他希望接近艾斯梅拉达,却又害怕自己丑陋的相貌吓到艾斯梅拉达,这种矛盾的心理加重了他内心的痛苦,却也帮助他完成了人格上的升华。
可悲的是,卡西莫多内在的“美丽”始终不能为人所知。心理学认为:只有外表美丽的事物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如果外表丑陋内在美丽,大多数人都仅仅停留在外表,而不会对其内在本质进行探索。
卡西莫多的悲剧完美地验证了这一点。他的“美丽”欠缺的是一种适当的表现形式,无适当形式来表现的所谓的美丽只不过是海底乌金。由此可以判断,卡西莫多丑陋的表象阻滞了人们的深层认知,最后的悲剧是必然的。
他在钟楼上那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天厌弃啊!人就只应该外表好看啊!”恰恰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二、卡西莫多悲剧的原因
(一)外表的丑陋遮盖了内心的美丽
英国哲学大师休谟曾经说过:“爱情是由三种情感构成的:一是由美貌发生的愉悦感觉;二是肉体上的生殖欲望;三是浓厚的好感和善意甚至是奉献。”
按照人类正常的审美规律,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印象,总是从感性形式开始,由表及里,从外在的形式逐渐过渡到内在的本质。然而,由于感性形式的先天性和不可逆转性导致我们很容易受到外表迷惑,如果外表美丽,能够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进而产生探索内在的兴趣;如果外表丑陋,则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
这种印象往往阻碍了对于内在本质的探索,停留于表象,错过了内心的美丽。卡西莫多就是这种情况,外表的丑陋导致人们无法认识到他内心的善良真诚,最后的悲剧也在情理之中。
(二)单方面的爱情是悲剧的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作为一种爱情并不能使对方产生爱情,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
卡西莫多由于从小在教堂中长大,陪伴他的只有那口大钟,他对于爱情可谓没有任何概念,没有认识到爱情的相互性。
艾斯梅拉达对他的善举并不能称作爱情,最多只能叫做同情,而同情是人在面对可怜的人时所产生的情感,一厢情愿地将这种感情理解为爱情,无疑是牵强而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三)舍弃亲情用生命做赌注的爱情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作为卡西莫多的养父,克洛德可谓尽职尽责,他并没有嫌弃卡西莫多的丑陋,不但将他抚养成人,还教他识字读书,长大之后这位养父还让他成为教堂敲钟人。
然而,当卡西莫多在爱上艾斯梅拉达之后,他对于养父便不再忠诚,虽然部分是因为克洛德的丑恶嘴脸开始暴露,但内心深处,卡西莫多已经将艾斯梅拉达当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对克洛德的背叛只是早晚的事情。
最后一幕,当克洛德企图侵犯甚至残害艾斯梅拉达的时候,卡西莫多没有丝毫犹豫,将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克洛德推下深渊,最后望着艾斯梅拉达和克洛德的尸体从心底发出一声哀号:“我所爱过的一切啊!”不得不说卡西莫多那种自私的爱情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三、从道德层面评价卡西莫多
面对选择时,卡西莫多因为艾斯梅拉达杀死自己的义父。
抛开其爱情因素考虑,可以对卡西莫多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勇于冲开束缚,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心中的正义和良知。他忍受撕破亲情的苦楚而杀死克洛德,是一种伟大的博爱精神。
虽然亲手杀死自己唯一的亲人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但他的决绝与果敢以及最后的纵身一跳,深刻地体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那种大爱。
但如果把这一切归结为卡西莫多对黑暗的封建教会势力的痛恨,未免有点牵强,对于没接受过太多教育的卡西莫多来说,这种思想太深刻,离他太遥远。对于卡西莫多来说,他所痛恨的仅仅是迫害艾斯梅拉达的那双黑手,在这个问题上他已经与亲情严格地划分开来,他想要推倒的也是这双手,而不是亲情。
当他认识到他曾经深爱的义父就是这双黑手时,他的痛苦就更加沉重而深刻,当内心彻底绝望那一刻,他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舍生取义。
四、对卡西莫多大义灭亲做法的分析
(一)爱情在卡西莫多心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最终超越亲情
文章中提到“他对教士这个感恩戴德,无比忠诚,又无比热爱,这些感情在他心中深深扎根”。
然而,当他逐渐认识到义父对艾斯梅拉达邪恶的想法,又煞费苦心地陷害艾斯梅拉达时,卡西莫多对于义父的敬重慢慢消退;与此同时,他对艾斯梅拉达的爱恋更加深厚,这两种感情在卡西莫多的内心此消彼长,最后的矛盾终于在艾斯梅拉达被推向绞架那一刻完全爆发,那一刻,卡西莫多对亲情与爱情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二)卡西莫多的大义灭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冲动的宣泄
极度的愤懑最终会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宣泄,这是人性的基本规律。对于卡西莫多来说,外表的丑陋已经让他的内心难以平衡,亲情爱情的打击更让他完全崩溃,身心双重打击最终使他彻底失去了理智。
他选择以暴制暴的方式来结束这场事件,这种手段也注定了悲剧的结局。虽然他的手段暴力而冲动,他身上所代表的仍然是小人物那种不屈不挠、善良真诚的品质,外在的行为并不能掩盖他纯真的内心,反而通过这种对比更加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冠冕堂皇之人丑恶的嘴脸。
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雨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世界文学史上的悲剧人物,也成功地表现出了他身上的价值。
五、卡西莫多形象的最终评价
作为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卡西莫多身上包含了太多情感,当然体现最突出的是亲情和爱情。他和克洛德都很喜欢艾斯梅拉达的美丽,但两人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手段,克洛德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威逼利诱,人性的丑陋充分体现,而卡西莫多则更多地沉浸在幻想之中,自怨自艾。
然而当克洛德发觉自己的种种手段并没达到理想的结果时,他彻底地抛去了华丽的外衣,露出野兽本性,他的残忍狡诈也激怒了卡西莫多,卡西莫多最终走上了那条不归路——杀死克洛德。这一幕一方面反映了卡西莫多大义灭亲,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他的兽性。
另一方面,抛却卡西莫多情感因素中的爱情因素,我们可以认定,经历过一系列事情之后,他慢慢认识到了克洛德的丑恶嘴脸。这些人性中丑陋的东西激起了卡西莫多维护正义的决心,他不想看到美丽、善良的艾斯梅拉达被邪恶吞没。
最终,他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亲手撕碎了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份亲情,用牺牲自我的方式维护了正义,也完成了人格的升华,这一点对于他来说难能可贵。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丑陋无比的敲钟人,而是一个敢于舍生取义的英雄。
从不同的角度对卡西莫多这一形象进行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他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道德典范,甚至相比于大多数人,他可以算作上帝的弃子,然而正因为他的人物形象如此真实,才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也成为世界人民公认的丑陋中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