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上一期从手语角度写了聋校老师给聋孩子读绘本的方式(打破迷思,带大家看看真正的手语),这一期顺势,从教学的角度写写如何给聋孩子读绘本。
上一期有三个小视频,不知道大家在看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老师对面的小聋孩时不时地叫一声,或者咯咯咯地笑起来,镜头之外的他们非常享受阅读绘本带来的乐趣。近几年,早期阅读推广力度加强,有小朋友的家庭基本建立了家长与小朋友共同阅读的氛围,小朋友窝在怀里,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是珍贵的亲子时光。在幼儿园和小学课堂里,老师们也经常在课堂上引入绘本,针对如何提高集体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的讨论进行的如火如荼。
但是对家有聋孩子的听人家庭,或者入职不久手语还稍显生涩的新手聋校老师来说,往往受限于自身手语水平,担心自己对故事讲述不清,不敢迈开第一步。好不容易突破手语难关后,又会觉得绘本里奇思妙想、抽象概念太多,担心孩子理解不了,继而作罢。
实际上,早期阅读能极大地帮助聋幼儿提高理解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打下重要基础。换个角度说,绘本对聋幼儿的帮助,比对普通孩子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把聋幼儿关在绘本世界之外,是一件非常非常遗憾的事情。
过去这一周,我一直在看聋校老师给班里的聋孩子讲故事的视频,那种乐趣,那种美妙,让本应该枯燥的编码过程成为一件非常享受的事。两位聋校老师讲故事的能力也让我十分叹服。今天就以两位老师的实际操作为主,结合已有的文献研究,简略地梳理一下为聋幼儿讲绘本的注意事项,供聋儿父母、聋校教师和志愿者们一用。
一、渡过语言关
首先第一点,作为聋儿父母、聋校老师或聋校志愿者,手语不好难免有点尴尬,毕竟非常影响与孩子的沟通,所以学好手语是第一要义。
但退一步讲,学好手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也能进行绘本阅读的活动。第一是因为绘本的主体是图,能极大程度地呈现故事的发展和细节,孩子光看图就能理解一大半。第二,听故事最大的享受是什么?是讲故事的人讲的生动、形象、有趣、惟妙惟肖。所以给聋孩子讲故事,不必拘泥于手语水平,借成大特教毕业生、泸州特校聋生部的罗兰老师的话是“用你全身上下一切可动的部位,尽力把意思表达清楚”。能充分调动全身器官,尽可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故事涵义,距离学好自然手语也基本不远了。
上一期提到过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区别,听人家长和教师多用的是文法手语。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讲绘本的时候,尽可能使用更加生动、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的自然手语,但在读绘本的文字时,可以使用手势手语,与文字一一对应,帮助聋幼儿学习汉语书面语的语法。
二、构建视觉三角区
聋儿获取信息主要靠什么呢?靠视觉。这也构成了与普通儿童听绘本最大的不同。普通的孩子可以一边用耳朵听着朗读者的声音,一边用眼睛去看对应的图片。但聋孩子只能用眼睛看,看图片,看老师的讲解,偶尔还要和同伴讨论几句,小眼睛是非常忙碌的。在视觉转换的过程中,眼睛容易疲劳,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那么为了减少聋孩子目光转换的幅度,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就是在打手语时尽量靠近要绘本,尽可能让手语和绘本同时出现在聋孩子的视线里。朗读者的手语、聋孩子和图书的位置形成一个动态的视觉三角区。
比如可以这样:
也可以这样:
可是这种普通儿童常用的姿势可能就不太合适,因为孩子看不见朗读者的表情,影响信息输入:
三、利用触觉吸引注意
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难免走神、分心,家长会用一些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普通小朋友的家长会利用声音大小、音调起伏、模拟人物声音等方法来把孩子的注意力拽回来,对聋孩子来说,利用触觉是比较好的方法。
在一对一的绘本阅读中,家长或教师可以使用连续轻拍、请按或者移动聋孩子的身体或四肢的方式,来主动引导孩子的注意方向。在已有的调查研究中,有经验的家长接触孩子的身体部位最多的是腿和脚,其次是手臂和手,一般不会去碰脸或头。而且接触的时间都少于1s,这种快速的接触可以提醒聋孩子有新的信息出现。
在集体教学中,老师一般用跺脚引起孩子注意,一方面跺脚声音比较大,能吸引有剩余听力的孩子;另一方面,跺脚引起地板振动,所有孩子都可以感受到。
四、做好“阅读前准备”
什么叫“阅读前准备”呢?就是一切为了阅读顺利进行下去的准备工作。比如给孩子介绍“图书”、“故事”、“阅读”的概念,告诉孩子什么是“封面”、“扉页”、“封底”,阅读时应该一页一页的从前往后翻(一般情况下)等等。
对聋孩子来说,他们要做的阅读前准备会更多一些。比如书面语中会出现拟声词、押韵的儿歌等,这需要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解释。比如字体逐渐增大可能表示音量的增加,“呼噜呼噜”是一种声音,“咻”的一声表示速度很快等等。因为书面语是帮助聋儿和世界连通的重要途径,做好阅读前准备,才能为未来正式的书面语阅读和表达打好基础。
以上就是基于以前做过的一篇综述做的聋儿绘本阅读小tips总结,分布在各个聋校的老师们、同学们,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和策略?请大方地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吧。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