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俞女士腰椎出现问题,已到了不得不手术的程度,但她是一位聋哑人。医生们群策群力别出心裁在纸上画上图案及萌萌圆脸,术中能与患者交流,一台少见的手术顺利完成。
昨天上午,医院(DSA)手术室,一位医生单腿跪着为主刀医生与聋哑患者当“翻译”。医院医务人员群里纷纷为敬业的同事点zan。
茹彬医生与俞女士“对话”
为聋哑人做手术,沟通遇障碍
俞女士先天性聋哑,她自食其力,为一名裁缝,每天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日积月累,早在4年前,她就觉得腰背部疼痛,医院就诊。去年8月,俞女士腰背部疼痛突然加重,左腿也出现了剧烈疼痛,行走困难,医院就诊。中药、针灸、推拿、针刀等保守治疗后,然腰腿部仍疼痛难解。她最近来医院疼痛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需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
然而,一个难题摆在了医生面前:手术中采用局麻,医生需要与清醒中的患者作一些交流及配合,而患者也会向医生表达一些感受。“比如,术中要问病人某个部位痛不痛;病人反映哪儿痛,医生也要立即知道,及时采取措施。”疼痛科主任李顺说。医生试图与俞女士沟通,但她只是着急地挥舞着双手,嘴里发出混乱的声音。这让李顺及众医生犯了难。
最终确定在纸上画图上图案
“手术中怎样知道患者的感受,让她和医生进行配合呢?”起初,疼痛科招募了一名懂手语的人,结果俞女士没有学过正规的哑语,平时在农村是“野路子”比划生活的,这好比普通话碰上温州话,无法交流;接着医生考虑术中用文字来交流,没想到俞女士没有读过书,基本不识字,此方案也只能作罢。眼看再过两天就要动手术了,医生急,俞女士也急。最终李顺拍板“制作人体图案,再设计一些患者容易接受的约定”。
医生们费尽心机,在白纸上画上人体图案,将可能发生疼痛的区域分成5个部位,分别标上1至5,比如1号部位为大腿前侧、2号代表的腰部、3号代表大腿后侧……还画上两个萌萌的圆脸,一个是笑脸,另一个是哭脸。并与俞女士约定:如医生问,腰部痛不痛,指着纸上人体图案2号部位,同时伸出两根手指,俞女士若感觉腰部痛,向医生表现哭状,不痛则是笑意。
医生设计的图案
“设计图案时主要考虑要简单明了并能准确互相传递有效信息,保证医疗安全及质量。”李顺说。
初战告捷医患都很高兴
主任李顺是主刀,不可能腾出手与患者“对话”,于是,充当“翻译”的任务落到疼痛科年轻医生茹彬身上。通过他,将主刀医生的询问传达给患者,同时把患者的感受向主刀医生反馈。
茹彬医生术前还在练习
俞女士手术时呈侧卧位,茹彬身高近一米八,为了能与俞女士平视,方便交流,茹彬不得不蹲下,或换成单膝跪地。
上午9点多,这台“奇特”手术开始。“问一下,腰部痛不痛!”茹彬连忙将画有人体图案给俞女士看一下,并伸出两根手指,见俞女士脸上显露的是笑意,放心了,告诉主任李顺“她不痛。”
李顺等在手术,茹彬在当“翻译”
你问我答,由于准备充分,一个半小时手术,医患间几十次“对话”基本上没出问题,手术也很顺利,这让俞女士与医生们都很高兴。
李顺主任说,此次特殊手术顺利完成让我们积累了经验,以后再碰到聋哑患者就胸有成竹,当然,有时间也要学些手语,方便与特殊患者沟通。茹彬则一脸兴奋“累是累点,却是一次有趣的历练。”
上午11点,俞女士完成了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李顺主任说:“手术的名字叫‘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医院每个星期至少要做六七台这样的手术。相对传统的开放手术,该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较快。由于她是特殊人群,所以,我们想到了这么一个特殊的沟通方式。”
via都市快报记者葛丹娣摄影吴懂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善良、细致周到的医生们实在太棒了,送上我们的大拇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