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可乐妈
来源丨男孩派(ID:boydj)
最近,辽宁省盘锦市前教育局局长魏书生的演讲火了。
作为教育局局长,他不谈考试、不提分数、不问升学率,却在演讲中掷地有声地说:“教育就是要管小事。”
▼
听完以后,我才明白,正是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能飞多远。
父母事业再成功,也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
想要培养出优秀阳光、人格健全的好孩子,我们一定要紧跟魏局长,管好孩子这几件“小事”。
从小做家务
魏书生演讲里提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家务。
“本人当局长。从明天开始大家回去落实:全盘锦市的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务劳动。有时间多做,没时间少做,但不能停下来。一分钟也要做,做半个小时那就更好。”但生活中,很多父母却不愿意让孩子做家务。
一方面是怕孩子磕着、碰着、累着,另一方面则是认为,家务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只用好好学习就够了。
可实际上,做不做家务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神童”魏永康,13岁考上重点大学,成为湖南年龄最小的本科生。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可到了20岁那年,魏永康却被学校退学了。
原因就是没有自理能力。
虽然已经成年,可是他依旧像个孩子一样,不能适应学校独立的科研模式,也没办法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而这一切的源头,竟然都是因为家务——
魏永康的母亲认为读书才是最要紧的事情,在家务上大包大揽,直到高中还要一口一口喂儿子吃饭。
这位母亲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所有自己替孩子走过的路,日后都会变成孩子爬不出的坑。
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说:
“我的成功得益于母亲从小的家务教育。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朱棣文,出生于“美国史上最牛华人家族”。
这一家出过12位博士,3代教授。他的两个兄弟,一个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一个是知名律师所的律师,而他自己不光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还曾担任美国能源部长。
很多人好奇朱妈妈的育儿秘籍,但实际上,朱妈妈只做了一件事——
从小教孩子做饭。
对朱家三兄弟而言,包馄饨就是他们的家务启蒙。
通过家务,朱棣文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养成了专注的好习惯。而这些能力和习惯对他日后的科学研究都大有裨益。
不仅如此,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还表明,干家务和不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
孩子就像一把刀,只有不断地打磨他,才会绽放出原本的锋芒。
做家务的能力,关于孩子一生的成才和幸福,是伴随孩子一生的隐形财富。
学会感恩父母
送儿子上大学的时候,魏书生目睹了这样一幕:
校园里,年轻的儿子两手空空、趾高气昂地踏着大步向前走,可身后上了年纪的父亲,却扛着沉重的行李,正在负重前行。
而这,不过是千千万万不懂得感恩父母的孩子的缩影。
今年10月,武汉地铁站内。
一位两只手各拎着一个大号行李箱,身后还背了一个大书包的妈妈,被一旁两手空空的女儿推搡、脚踹。
而起因,只是由于妈妈坐错了车。
而在魏书生家里,这样的画面却一次都没有出现过——
他和儿子一起出门,如果有一个包,那一定是儿子抢着背;如果两个包,那儿子就一手挎一个。
有一回,一共有三个包,本以为这次儿子要向自己求助了,可谁知儿子身后背一个,左右手各拎一个,依旧没让魏书生动手。
看着儿子的背影,魏书生感觉很欣慰:“我就在后面空着手,欣赏着孩子的成熟,也是品尝自己的教育成果。”
但实际上,从来没有什么天生懂事的孩子,只有舍得用孩子的父母。
儿子三四岁的时候,魏书生就要儿子帮自己洗脚。一开始,儿子不理解,问他:“爸爸,你自己不会洗吗?”
魏书生便“哄”儿子:“爸爸哪儿有你洗得好啊,你那小手揉着真有一套!”
同样是少年,有的孩子对父母的辛苦和付出无动于衷,而有的孩子却早早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感恩父母,心疼父母。
《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这样写道: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辛,也不懂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全天下的父母都要明白一点:
每个人只有先学会感恩父母,未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员工、好伴侣,否则,一辈子都是一匹喂不熟的狼。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作为父亲,曾经有人批评魏书生“不太负责任”,因为他好像“什么都不管”。
儿子上高中,学文科还是学理科,他不管;
儿子高中毕业,考什么学校,念什么专业,他不管;
儿子研究生毕业,做什么工作,他还是不管。
殊不知,尊重孩子做选择的权力,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英国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度限制、干涉的人,长大后往往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幸福指数相对偏低。
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加里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童年的许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罗曼一出生,母亲就为儿子制定了人生目标:当大作家、*官、法国大使。
为此,母亲送他去学习礼仪、射击、舞蹈等一系列贵族运动,用最昂贵的松鼠尾巴给他做大衣,却偷偷隐瞒了自己的病情。
母亲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失去了自我,只为让儿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期待。
可这样的爱,对孩子而言真的太沉重了。
多年后,罗曼虽然如母亲所愿成为了上校、作家、外交官,但他的内心却很痛苦。
这一生,他从来没有一时半刻是为了自己而活。当母亲猝然长逝后,罗曼感觉人生失去了意义。
最终,这个两度获得龚古尔奖的天才作家选择了饮弹自杀。
何其可悲。
父母剪去了孩子的翅膀,又怎么能指望他飞翔。
心理学家克莱尔说过: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里分离。”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有一种生命潜能,他们会依靠这种潜能,自发成长,活出真正的自己。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有位作家曾说过:“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赖你的十年里,用心教养,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长到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影响了。”所有人都有权利生孩子,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被称为合格的爸妈。
孩子不懂事,但是父母不能不明事理。
别忘了,教育就是要在孩子生命初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舍得用孩子,并敢于放手。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担当、懂感恩,独立且自信的孩子。
事业失败了还可以重来,钱财散尽了还可以再挣,可唯有子女教育这件事上,全天下的父母都只有一次机会。
教育出一个好孩子,才是为人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来源:男孩派(ID:boy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什么是耳聋?
有点听不清楚算不算?
完全听不见才算耳聋?
……
5月14日,由成都市血液中心携手成都商报四川名医精心打造的“流动的红色”公益公开课第二期在成都市血液中心举行。
这次我们特意邀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赵宇教授来为大家聊聊“耳聋”那些事儿。
耳聋分为这几类,你知道吗?
现场来听的市民年龄跨度很大,下至4岁小孩儿,上至90岁的大爷大妈,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在笔记本上做笔记,甚至拿出摄像机全程录像。
赵医生说,根据耳聋的程度,耳聋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和极重度几类。“大家试试用自己双手堵住耳朵,这时候大家感受到的,就是一名轻度耳聋的体验。”
对于极重度耳聋,即使对着耳朵大声呼喊,也基本听不见声音,无法进行言语交流。
耳聋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会影响人们的日常沟通,可能造成社交孤立、焦虑、抑郁以及认知能力下降等不良影响。“人工耳蜗是近年来治疗耳聋的最大进步。”
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听力第一杀手
赵医生解释道,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通俗理解为,耳朵里面有积水了,这种“积水”呈胶状,这种疾病是小儿听力排名第一的杀手。
娃娃不会出现疼痛或者发痒的症状,容易被忽略。但是细心观察可能会发现患病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说话的时候时常有一句没一句,没有听到你讲话或者看电视的时候不自觉声音开得很大,这些都很可能是听力出问题了。
如果长期下去,孩子到3岁—4岁的时候可能导致发音吐字不清楚的情况。“中耳炎带来的不只是耳聋,其引发的脓肿可能导致面瘫、甚至死亡。”赵医生说道。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耳朵
避免耳朵进水
赵医生解释道,人是直立动物,并且习惯了生活在陆地,耳朵不喜欢水。
很多罹患中耳炎的患者常常说道自己是因为去河里游泳耳朵进水才得了中耳炎,事实上耳膜正常的情况下,即便进水也不会导致中耳炎。但是耳膜如果穿孔,再加上进水,就可能导致中耳炎,所以说进水是诱发因素。
有噪音的时要捂住耳朵
耳朵有自己的承受能力极限,超过耳朵的承受能力,听力就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受损。
例如听现场演唱会和唱卡拉OK,赵医生说道,自己的就很耳朵敏感,在卡拉OK包厢中坚持不了10分钟。
每个人耐受和敏感不同,长时间生活在嘈杂的环境中,耳朵就可能出现问题。
不要经常掏耳朵
赵医生表示,成都的采耳绝技深受很多人喜欢,但是正常情况下不需要掏耳屎,通过运动就能排出。如果是因为耳屎呈油性不容易通过运动排出,造成听力下降或感染才需要掏一掏,医院掏耳朵。
不要长时间戴耳机
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带耳塞听音乐,尤其是在外界环境比较嘈杂的时候,比如乘坐地铁的时候,一戴上耳塞就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实际上只要超过80分贝,耳朵就就会受不了。而在诸如地铁这种比较嘈杂的环境下,大家会不由自主提高音量,耳朵超过承受的极限,就会造成听力的损害。
听力筛查、基因筛查、定期检查耳朵
新生儿要做听力筛查,有家族病史或者有条件的市民可以做一些基因筛查,此外定期检查耳朵也是预防耳部疾病的方法。
一份特殊的母亲节礼物
这次赵医生也将他的母亲带到公开课现场,他说自己做了二十年的医生,也算是做了快二十年的老师,除了电视转播外,母亲从来没有听过他的课,正值今天母亲节,他借此机会给母亲上一次课,当做母亲节礼物。
如果以后能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台上讲课,自己也会非常非常开心骄傲的。同时我们也祝所有的妈妈们都能永远健康快乐。
下期更加精彩期待神秘大咖到来
“流动的红色”公益公开课第三期,我们将继续邀请大咖医生继续科普医学常识,给大家送福利、送健康。赶紧报名参与吧!
参与方法:
1,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