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闲言碎语
TUhjnbcbe - 2020/12/14 21:21:00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http://pf.39.net/bdfyy/bdfzg/160307/4781959.html

长度预警:

本文长度为多字,谢谢您的阅读,抱歉,耽误您的时间了。

*事物的属性并不是单一的,要从具体的前提下进行分析。

*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是思想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所谓的话语系统的问题。

*避而不谈,未必就跳出窠臼去了;谈,未必就在窠臼之中。

*科学与宗教之争,由来已久,其相关文字不知多了几头牛的毛,但这个问题有没有统一的答案呢?难道说这种没有结果的争论也是没有意义的?回到对语文的思考上来,“工具与人文”的答案也许有,也许没有,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等待时间来检验就是了。我相信随着科学方法的普及,这个问题最终会有共识。正所谓,事事有我,而成事未必在我。另外,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对“语文”的思考,只是他(或她)研究的起点,由这个起点开始,最终能发展到哪里,要视个人的志、力、恒心而定,不宜急于肯定或否定。

现在很多研究语文的学者避开“语文性质”这个基本问题,而探讨其他问题,但他们最终其实避不开这个问题,如王荣生博士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只谈课程论,但从他最近的文章中看,他号召所有老师在教学中积累相关语文知识。理论家自可从自身熟悉的理论做起,而一线教师也是要从身边熟悉的内容做起的。

至于谈到研究这个问题的时间,我在“语文杂谈”中曾说过,语文研究可能需要一代人或几代人的无私奉献才能完成,如果每代人都嫌费时费力,那语文建设这个工程只能是遥遥无期了。

不谈这个问题的人就真的是明白人吗?我说未必。现在避开学科性质这个问题的人,有很多人走上了“修饰”语文的道路,因为既然本质问题做起来费力,不如来点付出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研究”来做。这些人只能称之为“聪明人”而已。(我并不反对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多种价值,但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费力不讨好,是其有所必为的一项内容。)

*中美 ,让国人认识到了,凭扩大生产项目和不断发展连锁数量并不足以在关键领域取得优势,重要的是要掌握关键技术。但从语文学科的发展来看,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不在“关键技术”上下工夫,反而用不断虚化学科边界和不断添加学科内容来搪塞自身对学科认识不足的事实。

具体表现如下:在每一个学科后面加上课程;把语文教学说成是母语教学;未经论证地添加教学内容,如“整本书阅读”;盲目学习国外非规范的母语习得方式;急于引进各种哲学理论和文艺学理论;把语文课变成个人主张的试验田……

*中国教育界的几个奇怪现象,职位高的说话都是对的,学历高的有很大发言权,身份特殊的人要比身份普通的人得到重视的程度高。当然,如果三者皆有自然可以肆意妄为了。

比如,不管什么出身的领导都可以对教育下批示,左右教育方向;只要是教授博士就可以对中学教学进行指导,虽然是拿着麻杆在打狼,但是不妨碍人家指手画脚,可能是因为面对的不是狼而是一群羊的缘故;顶着作家编辑的头衔起码可以在语文这里混个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的头衔。

*事实总是让人失望,但人总要面对事实。搞语文研究一定要分清,自己所面对的是语文学科,还是其他研究语文的人。

*教师如何准确地给文本定位,如何在传授文本中把自己的情感因素减少到最小,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素养。

*对有些人来说承认“教育不是万能的”以及“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他们不能“容忍”留有瑕疵的东西。

*虽然,比喻和类比从来都不是解决难题的方法,但是,有人总是拿比喻和类比当事实,而面对事实时也要把事实转化为比喻和类比,以便彰显他们的游刃有余。

*生活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习得,想用学校教育代替生活教育,就是在用“学校”代替“生活”,这个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对于某些拎不清的人来说,他们的话头多了去了。

*上面出展望,下面出经验,经验送不上去,不能怪上面展望错了,都是下面没能及时提供经验的错——中国式课改经验。

*语文讲科学,要科学化,这是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坚持科学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语文学科也好,生活教育也好,任何学科的教育也好都会存在着科学化无法包含的内容和科学化无法预期的结果——因为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科学也是允许错误的。

*有“区别”未必就会存在“对立”,不能看到区别直接就跳到对立。我所说的内容只是要说明我们思考时并不只顾着自己言说,还要注意所获得信息是否足够支撑自己的言说。正如前人所说:“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每个人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进行推测,也可以忽略一些内容进行推测,但以这种推测作为指责其他人的依据或在推测的基础上进行论断,就不够用了。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有的学生而言,缺乏对生活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闲言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