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三江口夜景
七年前,我应宋城千古情民俗导演老崔之邀,曾为大型航海主题演艺《甬秀·港通天下》,写过一个开篇脚本。因此有机缘徜徉于宁波的人文历史,获知宁波地名由来的一些信息。
宁波的名称很多。甬、句章、鄞、郧、明州、庆元等,这些名字是宁波不同时期的标签,反映了宁波的古今变迁。
方志上的宁波地区,最早的建置可追溯到夏。明代《广舆记》说宁波是“禹贡扬州之域,三代皆为越地,日:甬东”。
据《吴越春秋》记载,勾践败于吴,吴王夫差曾封其领地东到“句甬”;史书还提到,越王勾践逆袭破吴,也曾打算流放吴王夫差去甬地。《左传》:“请使吴王居甬东。”《国语·越语》:“请达王甬句东。”
以上文献中的句甬、甬东、甬句东,关键词都有一个“甬”字。
“甬”最早见于金文,它是一个指示字,由“用”加“厶”的镜像反转形素构成。
从字形演变来看,甬的初文是“用”,“用”也是甬和庸(镛)的核心字根(参见《千字文溯源|用》。甬、庸,都是“用”的孳乳分化字。
金文,是在“(用)”的根基上再造。它的长相犹如一个挂钟,上加一根杵形挂孔或握柄,史称“甬钟”。篆转之后,(甬)将金文字形中的握柄或挂孔写成写成形。隶变之后又写作(马王堆帛书),楷书写作。
关于宁波简称“甬”的来历,《国语·吴语》释曰:“甬,甬江。”认为“甬”这个地名,源于甬江。《辞海》也说:“甬,浙江省宁波市的简称,因境内有甬江而得名。”这条释义,本末倒置,看来是应该修正了,因为甬江之名源出甬山。
甬江上游剡江流经甬山,旧方志称“甬江之称,殆因其源出于此,而名之也。因之,甬山是宁波的父母华顶。
甬山为四明山脉东入宁绍平原之余脉,山有高塔、古寺、雅亭、幽洞,古有二十四景七十二洞天之说。甬山地质属于火成岩丹霞地貌,清人所著《四明谈助》载:“自趾至巅皆石,突兀离奇,如巨灵布武。”
据清代光绪年间撰修的《奉化县志》记载:(奉化)县北二十里有甬山,俗称江口,其地在鄞(鄞州)、奉(奉化)交界处。甬山峰峦似覆置的大钟,故名甬山。因此,流经甬山的水系,就叫甬江,凡是甬江流经的区域,就称为“甬地”。
甬山取名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晋代玄学家郭璞曾云游至甬山,俯瞰剡江九,东望平原如锦,远山连绵,叹日:“明山剡水,气势甬甬,五百年后获取更多详情必成一大都郡。后人借郭璞之意,取名甬山。
甬钟
可见,金文“甬”,取象于覆置的大钟,无疑。甬与纽钟和镈钟相对,又称甬钟。从字象上看,甬源于甲骨文的“用”;从物象上看,甬取象于商代的大镛。
纽钟与甬钟接近,差别在于吊钮部分为环状,似扣钮,故名钮钟。它出现时间晚,约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彼时,中、小贵族之间流行编钟之乐,为使钟的音列丰富,甬钟和铃钟衍生出钮钟,可以说钮钟是周王室衰弱,诸侯擅自享用越级的乐悬规模时衍生出来的新品种。
青铜乐钟的演进,从石器时代的陶铃,到陶寺(尧舜时代)和二里头(夏初)的铜铃,再到殷商的编庸和大镛、西周的编钟,进而演进为甬钟-纽钟-鎛钟的体系。
二里头铜铃(夏)
镈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乐器,
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
编庸,其形制似铃,口呈凹弧形,截面呈阔叶片,侧角尖锐,
底部置有一中空管状的短柄,与体腔内相通,柄中可置木段。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钟是用于报时的器物。其实,在古中国,钟最早是一种打击乐器,曾见证华夏民族绵延几千年的音乐史,以及“钟鸣鼎食”的灿烂文明史。
在世界音乐史上,最有名的“钟”要数战国早期的文物——“曾侯乙编钟”,它以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这个“国宝”由65枚大小不一的钟组成,其中有45枚皆为甬钟,可见甬钟的作用和地位。
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年的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这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史料记载,”除“甬”之外,宁波在春秋时期还有一个地名,叫“郧”。
“郧”,是由“员”(yún)、邑构成的形声会义字。
“员”的甲骨文字形由“鼎”和“圆”会义合成,表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以方反衬圆(参见《字说清廉:圆》)。随着字形的变化,鼎被形态、笔划简单的“贝”(贝,原始货币)取代,由此也就多了层货币、数字的义项,与交易有关。《说文解字》说:“员,物数也。”《康熙字典》:“甬,又量名。”《禮·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禮·月令註〉注》:“甬,今斛也。”这是甬取象于钟形而衍生的义层。
一个甬,一个郧字,描述了宁波文化底蕴,奠定了宁波自古为钟鼎之地,商贸重镇的文脉。
值得思索的是,居曾侯乙编钟出土地随州不远处,古有郧国,故地在湖北安陆县(一说在湖北十堰郧阳区)。郧是一个古老的方国,历经尧舜禹、夏商至西周末,早先一直活跃于今河南新郑一带,其后迁移至今湖北郧阳,再迁徙到今湖北安陆。宁波古称“郧”是否与古郧国有关,待考。
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正如李泽厚说:盖由巫(祭祀)入礼(礼乐)归仁(仁义)为中华文化关键所在。礼乐从祭祀文化中发轫,并发展为中国特有的儒家伦理治理智慧。浙江大学张法教授认为:
西周整合天下的新型*治,推动了青铜音乐的演进,体现在乐悬制度和甬-纽-镈体系的形成,以及在此基础上编列-音列的丰富演进。青铜音乐在*治的推动下不断演进,乐既有体现宇宙规律(天之乐)的一面乐器、又有体现*治规律(礼之乐)的一面,还有体现音乐自身规律(音之乐)的一面。“乐(体现天道-*治-声音的音乐)者,乐(听乐时产生的快乐)也”(《荀子乐论》)。宁波素有“东南佛国”之称,这里丛林密布,寺院星列,而且佛文化历史悠久,影响甚广。比如,我拜访过的有就七塔寺、保国寺、宝庆寺,五磊寺、金仙寺,天童寺、育王寺、金峨寺、雪窦寺、岳林寺等名寺。我当年住在上塘村20号,周边就有阿育王寺、天童禅寺、小盘山弥陀禅寺、天龙圆寺等大小四座寺院环绕。身处小山村,每天早晚,耳畔都会回响钟鼓声。
历史上的宁波,大概是一个梵音缭绕的音乐之城,发掘甬钟文化源,做好“甬”文章,当为宁波文化人的的使命。
激越的鼓声,振聋发聩,促人警醒。它从远古徐徐传来,紧慢追云,俯仰天地,继而声若春雷,韵如振蛰,无需侧耳聆听,就可辨出风、雨、雷、电之声。
清晨的第一声钟鸣,先是急急如从瀑垂落,后缓缓如溪流淙淙﹐唤醒长夜,觉昏衢、疏人昏眛,拔除幽冥之苦!
相关链接:《千字文溯源:用》
朱孟仪任何强大的内心都需要你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