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学校达所,毕业大学生突破万人,办学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但在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十字路口——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中国教育的陈疾弊病在哪?如何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近期的这次万字公开发言,堪称最近几年,在大学教育最振聋发聩的声音(篇末有视频彩蛋哦):
我是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站在未来办教育。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估计大家都感兴趣。我是学机械制造的,当年我上学时,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小榔头。多年过去,我已经从教41年。当我来到西安交通大学,重新走进学生实践工作时,我问大家,你们实践的项目是什么?“还是做那个小榔头。”
40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丝改变。尽管做这个小榔头可以锻炼学生的多种技能,但是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与新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显得过于陈旧、过于单薄了。所以由此引起我的反思——我们高等教育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作何变革?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
大学要适应人才需求新变化
坦率地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不仅中国教育,整个世界高等教育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来我们大学是引领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学术思想都走在了社会前面,所有的人都对大学充满了崇拜,象牙塔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大家认为,如果我不懂可以到大学去请教,因为他们是专家,他们更容易把握和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他们的思想成果走在我们的前面,他们的业绩和思想在引领着社会的发展。然而今天,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社会走在了大学的前面,需求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的知识供给没有满足社会的需求,甚至我们的思想知识都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施瓦布是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一位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他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正颠覆几乎所有行业,变革将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将彻底改变整个生产管理和治理体系。供给与需求的直接融合、大学与社会的反向交流,促进了科学进步。”还有来自于欧洲的学者迈克尔﹒吉本斯和彼德﹒斯考特,他们写了一本书这样描述现在的大学的状态:“领头的教授们瞄准基础研究的国家基金,他的一群研究生和博士后都在连续不断地被训练成教授的替代者。这种组织化的研究方式,控制着整个大学。”这本书阐述了一个道理:现在社会反向向大学提出了需求,你能用哪样的理论,能用什么样的技术和知识来支撑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大家看到了很多颠覆性的技术,新产业形态、新经济模式,都基础理论支撑的。社会反向向大学提出需求,你如何解释这一切发生的现象?这叫知识生产的逆向流动——由原来大学到社会的单向流动变成了社会向大学的逆向流动。所以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产生的新模式。这样一种反向的流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学需要社会深度的融合,社会也需要大学渗透的变革。我想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中华民族与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如此接近的,这样一个机遇下,如果我们再不反思,再不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可能我们要错过一次来之不易的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饶恕的。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更值得让我们深刻反思,中国的大学未来该怎么走?大学要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语重心长讲了这样一番话: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互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领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的*域。总书记这段话,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都点出来的。你们会感受到,总书记点的这些领域都没出现在现在大学学科目录和专业目录上,但它是实实在在的,在我们身边的,是未来将会改变世界的若干个领域。这些新兴的学科,每一个领域都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行业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也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这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社会设立大学是希望你在基础研究,在学科领域,在科学技术思想等方面去引领社会,而不是跟在社会在后面一步一步的更新,那就失去了大学的存在意义。大学培养的是社会的未来,是年轻的孩子。你都没站在时代发展之前沿,你培养的学生如何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心态?你都不掌握最新的技术,还用固有的旧的技术培养学生,那叫误人子弟。你培养的学生到社会不受欢迎,你的存在价值荡然无存。总书记在阐述了若干学科领域后,直接点出了问题要害所在。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老百姓的福祉直接密切相关。这就是老百姓对中国高等教育有那么大的气吧,目前学校没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大学要深刻理解创新的内涵
再举一个例子,给大家警醒会更重一些——美国有个竞争力委员会,是由大学校长、著名企业CEO,以及社会各界的代表人物所组成的竞争力委员会,是个民间组织。委员会宗旨是这样的:提高美国生产力,提高美国生活水平,确保美国在全球市场成功。这是美国大学,美国企业家,美国社会各界代表人物的使命所在。我们还不该警醒?面对今天这样一次大国博弈,我们不期待恶性竞争。但其他国家,学者、企业家面对这样一次新技术革命思考的问题,不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对创新怎么理解的?他们是这样定义的:创新是为社会创造价值。我们是如何理解创新的?我们很多人把发文章当成了创新,我们很多人把登记一项专利看做了创新。我们是一个有年文明史的国家,我们是一个有灵*的伟大民族。当一个时代变革,当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在作何思考,这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立德树人,我们的德立在什么地方了?我们能没能给后人传承、保持或支持我们民族未来发展的灵*的支撑?所以我把其他国家学者、专家的思考做一个小结:一,知识的垄断已不复存在。就是说我们作为大学,希望知识就垄断在我们学校院墙之内。不存在!所以大学要开放,要主动打开围墙,深度地融入社会;二,产业结构变化催生新的学科组织方式。大家看到了,现在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学科,甚至任何一个装备,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而不是单一学科能够支撑的。而我们的大学现在还沉浸在细分的、非常陈旧的学科的框架内去培养人才——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太多。如何围绕着现代产业和未来技术的发展,来重构我们的学科领域,来搭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并在这个环境下来培养人才。三,一个知识更新的高频节奏催生新的培养模式。现在知识更新太快,技术更新也太快。你刚拿了一个手机,突然发现一个新型的手机又出来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原有慢节奏的、长周期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四,市场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催生科研方式的转变。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大家看到华为对5G通信技术的投入、钻研的深度广度绝不是一个学校所能比的。这样的世界龙头企业,注定会引领这个世纪在某一个领域未来技术发展的走向。面对这样的华为,我们大学培养的人才如何能跟上节奏和步伐?如果我们再不主动和这些龙头企业深入结合,掌握他们对未来技术发展的需求,我们大学的存在价值何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大学想继续引领社会,没别的路可走,必须主动融入社会,利用大学多学科相互交叉优势,利用大学基础研究优势,和企业未来的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来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来共同培养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就是大学的新模式,我把它叫做大学的新形态。大学教育未来该向何处去
回应世界的关切
大学要变革,有几个焦点,必须要回答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整个人类全球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