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中*性聋指的是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耳聋。多年来,由于大量化学药物和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己发现近百种耳*性药物。在我国,由于尚未制定禁止和限制使用耳*性药物的法律法规,许多耳*性药物使用十分普遍和随意,有些甚至达到了滥用的程度。目前,药物致聋己成为我国聋儿的主要发病原因。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01常用耳*性药物的种类1、氨基糖甙类抗菌素: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等。
2、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
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粘菌素B等。
3、水杨酸盐:
阿司匹林、非那西汀、APC、保泰松等。
4、利尿剂:
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
5、抗肿瘤药物:
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
6、中药:
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
7、其他:
奎宁、氯奎、心得安、肼笨达嗪、胰岛素、碘酒、洗必泰等。
02药物中*性聋的临床表现药物中*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听觉系统的慢性中*,以耳聋、耳鸣为主。耳聋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逐渐加重,半年后逐渐稳定。耳聋多双侧对称,以高频听力损失开始,渐向低频扩展,少数人会继续恶化,至全聋。耳鸣多经久不息,加重患者痛苦。
耳*性药物还可造成肝、肾、造血、内分泌、神经系统等全身性损伤。不同药物致聋各有其特点,氨基糖甙类抗菌素致聋表现为早先出现4kHz以上高频听力下降,因语言频率尚未受累,患者常不觉耳聋,此时立即停药和采取治疗措施有可能制止耳聋发展。
此外,该类药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用药量与中*程度极不相称,少量用药即可导致不可逆的重度聋。利尿剂致聋多为可逆性的,早期停药后听力可恢复,但肾功能不良或与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合并使用则会造成永久性聋。阿司匹林、心得安、肼笨达嗪等致聋也为可逆性的,及时停药耳聋也可恢复。
03药物中*性聋的治疗与康复耳药物中*重在预防,应严格掌握各种耳中*药物的适应症,防止滥用。对有家族中*史和肾炎患者,应忌用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对婴儿、老人、孕妇、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应忌用耳*性药物。避免利尿剂、抗癌药与氨基糖甙类抗菌素联合使用。
在应用耳*性抗生素治病时,定期复查听力,一旦病情许可,应立即停药。治疗应早期进行,以神经营养药物为主,如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ATP、辅酶A、高压氧等,中药苍术、生地、枸杞等对内耳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早期轻度中*者,听力多可恢复,对于中*时间较久的耳聋,一般治疗方法无明显效果,可选配适宜的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人后进行听觉语言康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