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花生,对于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浦人来说并不陌生,就像现在的孩童从小就知道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新浦街卖水泡花生最出名的当数西艞外的“王聋子”。
“王聋子”水泡花生由王武魁、王恒堂父子从上世纪初一直卖到七十年代中期。父亲王武魁,生于清光绪十年(),祖籍海州锦屏酒店村东王庄,卒于年,享年84岁。据说王武魁小时候生病,因误服了凉药,导致两耳失聪,这也是“大聋子”这个称呼的来历。在海州时,王武魁就以卖炒货为生。年秋,日本侵略*轰炸海州城,王武魁被迫举家迁往新浦,在西艞外(今民主桥东首)的河边落户,开始在新浦大街炒制水泡花生。他卖的花生按制作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油炸的,一种是干炒的。
油炸花生米
油炸花生米是先将花生去壳,用开水把花生米烫一下,搓掉外皮;然后放在清水中浸泡三天,把花生中的汁液泡出后,放在太阳下晒干,用滚开的热油将花生米炸至焦*酥脆,起锅后拌以细盐即可。干炒花生的制作工艺比起油炸的就简单多了。先将花生连壳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周的时间,待壳内的花生仁被水泡透,捞出晒干,再用铁锅拌以沙土炒之,待花生炒熟后,用筛子筛去沙土即可。
炒花生
“大聋子”炒制的水泡花生,口感酥脆,吃多了也不嫌腻,深受新浦居民的喜爱。年,王武魁去世后,其子王恒堂继承父业,继续在新浦街贩卖水泡花生。现如今,步入中年的人,大多还只记得“小聋子”,但他究竟叫什么名字,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据王恒堂的妻子许厚英讲,“小聋子”其实并不聋,之所以这么叫,可能是因为大家伙已经习惯了称他父亲王武魁为“老聋子”,因此这个称呼也就顺理成章了。
新浦老街
每天,“小聋子”斜挎一个柳编筐,将炒好的水泡花生放在里面,筐上还放一把小秤和一摞用硬草纸糊成的纸包。走街串巷,沿街叫卖,经常游走于大街中部最繁华的大庙巷至海昌里路段。边走边喊“水泡花生……嘣脆”,他的嗓门特别大,喊起来一惊一乍的,而且喜欢在人多的地方突然地大声吆喝,许多路人都会被吓一跳。因此,直到今天,在一些老人面前提到“小聋子”,对那声高亢的叫卖声仍旧记忆犹新。据我母亲回忆,她十四五岁的时候,五分钱能买一把,两毛钱可以买好多,那时候能吃到他卖的水泡花生,可以说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了。
不久之后的年,“小聋子”就死于肺结核病。至此,兴旺一时的“王聋子”水泡花生在新浦街销声匿迹,只残存于老住户们遥远的记忆中。
讲好港城故事!唱响海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