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民间故事享誉武冈的ldquo纯园
TUhjnbcbe - 2021/6/10 23:38:00
民间故事·量大的张叙萍水云生文化·发现不一样的武冈

量大的张叙萍

图片来自网络

“量大的张叙萍!”这句赞叹性的话在武冈一些老人中流传了近百年,但知道这句话来历的人已经不多了。所谓“量”,这里说的是一个人敢于担当的胸襟度量。

张叙萍,字星翊,武冈人。辛亥革命时,他在孙中山先生办公室做过秘书,后又在贵州省高等法院当法官。享誉武冈的“纯园”(百姓称其为“张家花园”,现在武冈十中的所在地)就是他的府宅。

民国十年(),国外金融业开始涉足武冈。武冈“大有利”洋行更名“汇丰洋行”。这年秋末冬初,“汇丰洋行”下设的“汇丰钱庄”来了一位贵宾——新湘*某师师长,他将五百锭(每锭重五十两)银子存入“汇丰钱庄”。

“汇丰钱庄”对顾客存入银两,特别是数量大的顾客,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入库清点银两,必须换上清点的工作服,点数完毕,再由监点人员为清点人穿上衣服。这次清点某师长这笔银子的共有四人,有钱庄的老板朱云山,钱庄总会计周民斋(口述者的叔叔),还有学徒朱应生、孟安南。银两清点完毕,存入库房。

两月有余,某师长来取银子,却发现原来存进去的银子竞然少了一锭。尽管汇丰钱庄的朱云山老板愿意赔偿,但某师长却非要原来的不可。无奈之下,朱老板千赔礼万道歉,最后才以一百两银子加倍赔偿了事。当时的一百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钱庄工作的白领每月薪饷也不过五两银子。朱老板无端赔钱,心里自然很不高兴,非得对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不得放手。他急忙找来当时清点银子的人查问究竟:“你们都说清点没有漏洞,怎么会这么大一锭的银子都掉了呢?你们想想,那天有没有人来过这里?”

大家想了想,面面相觑。这时,学徒朱应生倒是想起一个人来,说:“那天别的人没有来过,只有张老爷张叙萍到这里。”朱老板一听,心想,那天张叙萍确实来找过他,但怎么也不会把疑点放在张的身上。转念说:“那好,就由你去问问张老爷,弄明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朱应生一听,如五雷轰顶,猛地跪在朱老板面前:“老板!老板!您就饶了我吧,这事我怎么向张老爷开口呀!”

“没二话可讲,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朱老板把袍子一甩走了。

第二天一早,朱应生可怜巴巴地来到张府门前,不知等了多久,才见张府的两名家人走了出来。家人见一陌生人跪在门前,问他何事。朱应生哪里敢开口呢!就这样一连跪了五个早晨,直到第六天的清早,张叙萍领着家人出来散步,见到朱应生时,家人说:“他已经在这里跪了六个早晨了,他没说什么,我们也就没有禀报老爷。”

“好吧,想必有什么不便启齿之事。你们把他带到外屋,我来问他。”

家人将朱应生带进去以后,各自离去。厅堂中只有张叙萍和朱应生二人。朱应生全身发抖,眼泪双流。张叙萍说:“这里就我们两人,有什么话你就讲吧。”

“老爷,我……我不敢说呀!”

“没关系,有什么事,我给你担当就是。”

“老爷,是关系到您的事!”

“我的事?那就更应该讲了。”

经过张叙萍一番劝说,朱应生这才将某师长存放银子、丢失银子的事说了一遍,最后又说:“不是我怀疑张老爷,是朱老板硬逼着我来问,老板还要我说不是他逼我来,是我自愿来的,这几天……”

“好,不用说了,你回去告诉朱老板,我也是钱庄的股东,这笔账就记在我的名上。”

“这……”朱应生不知如何是好。

“没你的事,就按我说的做。”

朱应生回到钱庄,将张叙萍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老板。朱老板如何想,我们不得而知。

转眼之间到了年终。春节将至,钱庄要清理杂物。其中,钱庄办公室所有的字纸箩也是重要的清理对象。清理字纸箩时,老板和有关人员都得在场,哪些废纸可以处理,哪些还要留下,都要仔细清点。就在清点银两的地方,那一个高度与桌台相差无几的字纸箩里,意外地发现了一锭银子。仔细一看,正是某师长的那一锭。这下,汇丰钱庄的朱老板如同坐在即将爆炸的火山口上。他清楚地意识到,随着这一锭银子水落石出,一场他个人的灾难悄然而至。

过了年,散了元宵,正月十六常常是人们请春酒的日子。汇丰钱庄的朱老板大宴宾客,客人中有股东,有绅士名流,也有地方*要,高朋胜友满满地坐了十桌。

酒过三巡,菜进数道,汇丰钱庄朱云山老板站了起来,于大堂之上打了一个拱手:“各位同仁!今日小设家宴,有劳赐步。一则春节少有问候,敬请海涵。二则本人处事不周,工作多有失误,对徒工管教无方,因银两丢失一事,于年前打扰了张老爷,特设薄酒以洗冤,请张老爷恕罪,同时也请各位包涵。”说完把脸一沉:“朱应生!你过来到张老爷面前跪下。”

朱应生低头走到张老爷面前跪了下来。这时,只见张叙萍整了整衣冠站了起来:“各位同仁,年前,钱庄学徒朱应生来我处陈述银两丢失一事,并非朱老板说的那么简单。恕我直言,其中颇有蹊跷,说有意栽赃也非过份。”

朱老板马上站了起来:“张老爷言重了,言重了。”

张叙萍也乘着酒兴,将事情的前前后后叙述了一遍,说着说着有些怒从心头起:“众位同仁,且不说一个人受了冤枉背了黑锅是什么滋味,就说朱应生,俗话说开子门望子路,人家的父母用辛辛苦苦得来的几十两银子,把儿子送到这里学徒,只望来日有条出路。如果出了这样的事,他这一辈子的名声不就完了吗!当时,如果我不替他担当,他的后果恐怕很难想象。朱云山,那天我不是找过你吗?怎么你就装聋作哑呢!就凭这一点,我说你为富不仁不过份吧!”

近百人的宴席鸦雀无声。

张叙萍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接着说:“事情已经过去,大家也不难理解我当初担下这份罪名的缘由。如果那锭银子没有找出来,我也不会找朱老板提及此事。但没有想到的是,我不计较,天理公道却会计较。朱云山应该在这次教训中出点‘师傅钱’,大家……”不等大家开口,朱云山早已无地自容,急忙接过张叙萍的话:“自知有愧,自知有愧,理当受罚,我自罚一百块光洋。”张叙萍又说:“我看这样吧,武冈正在成立孤儿院,这钱就交给孤儿院算了。不过,朱应生的薪水一分也不能少,更不能借故辞退人家。”说着亲手把朱应生扶起。“至于这笔罚金,不能以朱云山的名义送出,只能用汇丰钱庄的名义。大家以为如何?”

“张老爷说的对。”

“张老爷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表示赞同。”

酒席宴上,大家简单扼要地表达着各自的态度。最后,朱云山即席说道:“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教训,张老爷对我的处罚不为过份,张老爷的胸怀、气量我很佩服。上述罚条,我应允就是。朱某此次过失,望众位权当笑谈,权当笑谈……”

筵席在颇为尴尬的议论、唏嘘中散去,我们却在近百年后重新把它拾起、品评……(戴冰周贤*)

本文原载年*协出版的《武冈民间故事》

发现·不一样的武冈

设置栏目

武冈文艺都梁新韵武冈文旅

武冈作家民间故事文旅资讯

校园新蕾都梁名儒文物古迹

书法美术当代骄子网红景点

民间艺术社会纵横非遗传承

文艺资讯情感驿站美食特产

·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故事享誉武冈的ldquo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