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紫藤晴儿
这个季节正是初冬,昨夜一直下着大雨,雨水敲打着玻璃,似乎比鼓声还要大,还要强烈,像是要把那些沉寂的事物急于敲醒。我打电话问过母亲,老家的雨也很大。许久日子以来,家里一直都干旱,连井都干了。那么雨天就变成了最好的天气,我在离家不远也不近的城市借着雨水的降落,也退回了许多年前的时空。倒叙着那时的天空和大地,还有一个聋子老伯。老伯是个聋子,据他说他不是生下来就是聋子的。老伯姓刘,和我不是同姓,也不是很近的亲戚,但是他却是我家里最要好的邻居,打我记事起就一直有着来往。他是一个极为乐观的人,每每过年过节总是会招惹一群小孩子到他的家里,给每一个孩子糖块和糖仁吃。他的家是极为简陋的,没有什么家具,全都是一个个大缸子,口袋什么的,把整个屋子塞得满满的。像样的只有一个正方形的钱匣子,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也没有看他打开过,只是可以当成椅子在上面坐一会儿。老伯是一个人生活的,在我们村子里,像他这样的光棍还是有好多的。那时候村子里穷,又有一些生理缺陷,还有一些人没有毛病,但是因为性格上的问题一辈子都打光棍的也是极多的。好像他们都习惯了,每天照旧生火做饭,烟雾在屋顶缭绕。以前在村子里看到谁家的烟囱冒烟就知道谁家在做饭了,不像现在大家都用煤气、天燃气。这样互相传递信息也是很微妙的。老伯在村子里是最为憨厚的一个人。他从来不和人闹矛盾,相反成了全村可以逗乐子的人。如果他上街,有人会从他的后面偷袭他,把他的帽子摘下藏起来。因为他聋,听不到,所以根本不知道有人靠近了他,发现帽子没有的那一瞬间,他会叫骂起来。大家都笑了,然后又把帽子给了他。那个时候,村子里的人都是极为贫穷的,在冬天每人都会穿上一件大衣,瑟缩着身体在有太阳的地方边晒边闲聊,也算是生活的一个视角。在一块大石头上,有下棋的、打牌的,旁边的老人和小孩围起来一个圆,听着他们的谈话声、笑声真是其乐无穷。当然我的老伯也在其中,他只是一个观望者,偶尔也会和村子里的妇女打情骂俏。虽然老伯家里也有口粮地,但是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农具,就连小推车也没有。只有一些铁锹、镐头、镰刀等小农具。一到了要用车子的时候,他一定会到我们家来借。有时在暑假,闲暇时我还会一同帮他去地里干活,他也时常帮着我的母亲干活。这样互相帮助一番,我们谁家的庄稼也都不会落下。老伯的耳朵还是聋得很严重,不管你说什么话,如果不让他看着口型,他是什么也听不懂的。小的时候旁边的村子晚上演电影,他带我去看,拿着一个小板凳,我在后面跟着走,月光下我看到他驼背的身子,像是一轮走动的弯月。他还是一个罗锅呢,我也是刚想起来的。因为这些先天性的缺陷,他一定是在我们村找不到媳妇的。不知道看了一场什么电影,记忆模糊的只有一个屏幕,和那些黑夜中闪光的人形。我能想到的只有老伯看完电影带我回家,因为人多,我的鞋子掉子,他一个劲地拽着我走,我说我的鞋掉了,他也听不到,还是一个劲地拽。直到我把我的手从他的手上拽下来,好不容易在人群中找到我的那一只鞋子。月光中我便是一个无辜的人,还一个劲地哭,说再也不和他去看电影了。只是后来我还是很热心地去帮助他。那时村子里会有成群的牛羊,别的村子里也是,所以玉米杆子是它们冬天的粮食,老伯会把他的玉米杆子收集在一起,一点点地垒起来,最后垒成一个大草垛,等着有人来回收可以卖钱的。冬天取暖的草,他是可以去山上割的,或者准备一些柴火。总之那些玉米杆子一定是用来卖钱的,这时我一定会在旁边盯着。来了两个中年人,个子高高的。他们告诉我一斤2毛,我就用手比划着2个手指。聋子老伯说让他们再出高一点,我便问是不是2.5元。后来那两人说这个孩子是个哑巴,这一下惹怒了我,回应一句你才是哑巴,然后那两个人都笑了。就这样我看着那些人把一垛玉米杆子都称好了,装在了他们的马车上,然后给我几十块钱。我的聋子老伯小心翼翼地把钱装在最里面的口袋里,就怕它们长了翅膀飞走了。有几年,老伯一下子去了东北,在这之前他在村子里也是坐不住了。听说要去东北,就好像要摆脱农村生活,把家里能用的东西全都送了人。一个房子全空了,只有蜘蛛网还挂在空中。他仿佛真的是要过上好日子一般,他很是得意地站在大街上高声说话。不知道东北是什么样子的,在他看来一定是去享福的。可以天天吃肉,吃馒头,吃饺子。村子的人也都觉得如此了。看着他打扮得干干净净准备去东北了,我心里还是十分的不舍。他是去他的弟弟家,也不知道是他的弟弟要照顾他还是他的侄子这般孝敬,反正他这次是真的要去东北了。我还特意去了他的家,他又给我了些他弟弟带来的葡萄干,很是香甜。我也是第一次吃葡萄干,还有一些杏的果脯。那是一个冬天,他准备好的心像是要从我们这里蒸发了一般,再也不想回来了。他走了的日子我们家的胡同里空荡荡的,再也没有了他的笑声,也听不到他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的声音了,像少了许多的乐趣。他的院子里长满了草,连屋顶上也会有一些马齿苋,以及蒿草。下大雨的时候,我们怀疑他的房子可能要倒塌了。就这样过了两年,有一天他突然站在了街上,脸又瘦又黑,说是回来了。村里人都围了上去问他怎么又回来了呢?他说在东北一点也不好,一天才让吃两顿饭,他的弟媳妇对他也不好,他是被他们骗去的,其实是为了让他的侄子生二胎,说让他的侄子给他养老。现在什么事都办好了,那边就打发他回来了。给他送到老家那边的人连村子都没有进就走了,大家听了极为气愤。可是他哪里也不能去了,还是要踏踏实实地住在村子里。这一来一回,老伯半辈子的家底也没有什么了,只有一个空壳的房子。大家都帮他,有人还他一张铁锹,有人还他一张爬犁,有人还他一口缸,还有人还他一袋面粉。总之,之前拿走的都还回来了,他的家也慢慢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但是老伯就像受了伤一样,好几天才像之前那样又说又笑起来。我又同前几年一样,帮他去地里干活。他的地前些年村子里的人种了,这会也都又给了他。有了地,他就可以养活自己了。一天吃三顿饭是没有问题的,还能剩下好多的粮食。多了可以卖,也可以换不同的粮食。可以把玉米换成白面、大米和小米。这样的生活在老伯看来极为幸福,东北他再也不想提了,终于又恢复了前些年自给自足的生活,他的一言一行也成为了村子里不可缺少的乐子。他也是十分向上的,勤劳的很,他用小镐头开荒种地,把村子里河沿上的荒凉处全都一点点地刨出来,成为了大片的土地,土地边上再垒上石头做成一个堤埂,种上一些庄稼和蔬菜,看上去一片浓密。这样的生机也在他的心田里葳蕤着人生的希望。只是遇到发大水时,也会把他的田地冲毁一些,他会弯下腰来再重新把它们整理好。翻土、施肥,又要再干上一番。他还会在地边上种一些杨树,很快就会拔高的杨树远远望过去如一排哨兵,威武的很。夏天的时候,人们会在他们地边的河流里洗衣服,洗净的衣服挂在杨树之间的绳子上。衣服干了在风中摆动着,还有那些妇女的说说笑笑是老伯最喜欢看的画面,仿佛这也是他的家园。要说老伯也不是不想成家的。有一次村子里有一个半傻不傻的妇女逗他,说和他亲嘴,他居然当真了,大家都在街上,还有好多人,他们边说边真的要亲起来了。刚亲到,那个妇女却咬了他的嘴皮,嘴皮被咬破了。他“啊”的一声叫起来,说那个妇女坏。大家都笑了,这便成了村子里很久一直流传的又一个笑话了。只是他不会觉得难为情,出门嘴上还有伤,别人一问,他就会说被她咬的。后来他的伤也好了,再后来又进入了下一个可以引起大家哄笑的事情。但以后的时间我到外面上学了,自然听到的也就很少了。不过,过年回来时还是要一同和他做事,到他的家里看看。在假期里我会给老伯照相,用一个很普通的相机照,然后再去镇上洗出来。我给他照相时,他很是精神矍铄,眼晴睁得很大。洗好了照片我会帮他贴到墙上,他自己不时地抬头看,他把他自己也当成亲人了,自己会对着自己笑。老伯年纪慢慢也大了,常年的劳作下来经常会腿疼,平时要吃一些风湿的药,吃了就好,不吃膝盖就会疼。我在家的时候,也会帮他去买一些药备用。后来我毕业了,在外面工作,回家的时候不是很多。我回去的时候经常给老伯带一些水果,他总是心满意足地说好吃。细想想,似乎我帮老伯做的事情也不多,极小到在转念之间我早就忘记了。只记得我特意给他买了一个棉背心,很厚的棉,穿上去很暖和。后来,老伯的病加重了,走不动路,吃饭都是我的父母去给他送。那年老伯78岁,他在临死的那天晚上还问我爸,大姑娘怎么还不回来。我是打算早上就回去的,但是当我正午赶回家时,老伯已经不在了,房间里只有他的照片。我给他带了许多好吃的,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捧着他的照片哭。后来我把照片收好,放在一本书里。他无儿无女的生活了一生,我把他当成我的亲人。可能是因为老伯不在了,我时常想起好多关于他的事。青春期时,因为叛逆,妈妈总是打我,都是老伯出面保护我。好像我是一个极不听管教的孩子,实际上我从来都有自己的坚守,不喜欢听从别人的安排,好像只有我这个大字不识的老伯懂我。雨停了,我还没从老伯的声像中走出来。隔着大雨,他那小小的身影仿佛又在劳作。或者他时常也来到我的梦中,嘘寒问暖;或者我看到他佝偻的身子吃不饱、穿不暖的,眼泪就跟着婆娑起来。现在的日子比那时好多了,他要是想吃什么我一定会买给他。我能给他的不多,但我一定会用心给予他丝丝温暖,就像他对我的点点滴滴。又到冬天了,大地的骨头也不会懂得人间的寒凉,我的老伯成为了人间的神吗?他在哪,他在高处,他在低处,繁华的尘世他一定会不时地来过,去过。我写的文字或许没有什么特别,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意义。细算起来,聋子老伯现在也快岁了。他一直说,他要住在村子东山上的一只豢泂里,我相信他可能真的住在那只豢泂里,虚无之间他也会成为一只豢,不知愁苦。生命在他的身上停止了,但他的灵*会像神一样的行走和矗立,仿佛他早已为他自己画像,给了他自己一个最好的归宿。我居然相信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也是写给他的,所以我思故我在。(选自《延河》下半月刊年3期)
作者简介紫藤晴儿,女,本名张楠。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星星》《扬子江》《百家评论》等。著有诗集《返回镜中》。●精选丨陈小手:长白山
●精选丨周园园:流逝的沉寂
●精选丨罗爱玉:在一封旧情书里等你
总编辑:刘思雨
收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