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男,71岁,初诊日期:年11月8日。
主诉:双侧耳鸣伴左侧听力减退1年余。
病史:患者1年前因情志不舒出现双侧耳鸣,左侧明显,就诊医院,听力检查提示双耳听力下降,左侧明显,具体治疗不详,今日来我院针灸科治疗。现症:患者神清,精神可,语畅,双侧耳鸣如蝉,伴左侧听力减退,左手麻木肿胀,时有头晕,无胸闷憋气等不适,纳可,夜寐欠安,二便可。
既往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mmHg,口服拜新同30mgQD,现血压控制住/80mmHg。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头颅MRI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软化灶。(年1月31日,医院);听力检查示:双耳听力下降,左侧Hz、Hz、Hz下降50dB,右侧Hz、Hz、Hz下降20dB。(年1月31日,医院)。门诊查体示:音叉检查:林纳试验AC>BC,韦伯试验偏向右侧,四肢肌力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神经性耳聋
中医诊断:耳鸣耳聋证候诊断:肾虚精亏、风邪上扰耳窍证
治疗原则:补肾益精,祛风通窍。
针灸取穴:耳门、听宫、听会、中渚、风池、翳风、合谷、肾俞。
治疗过程:风池向外耳道方向斜刺1~1.5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听宫张口取穴,直刺0.8~1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翳风张口取穴斜刺向耳前方向1~1.5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中渚直刺0.5~0.8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余穴采用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1次/日,5次/周。
治疗结果:1周后头晕减轻,1月后耳鸣声低,有间歇,后针刺2次/周,3月后自觉耳鸣消失,听力基本恢复;复查听力检查示:双耳听力下降,左侧Hz、Hz下降20dB,Hz下降15dB,右侧Hz、Hz、Hz下降10dB。(年2月15日,医院)。耳鸣消失,听力基本恢复。
按语:耳聋、耳鸣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尤其神经性耳聋、耳鸣,多顽固不愈,病之日久不仅会造成听力下降,还会给患者造成睡眠障碍、精神恍惚、情绪不定等心理精神负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外对于耳鸣耳聋治疗疗效不一,祖国医学早在《内经》就对耳窍有了明确的认识,为耳鸣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灵枢?厥病》:“耳鸣,取耳前动脉”,《灵枢?经脉第十》:“小肠手太阳之脉……却入耳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明确记载了小肠经、三焦经及胆经的经脉循行与耳窍的直接关系,大肠经通过络脉循行与耳有密切关系。《仁斋直指附遗方论·耳》:“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如劳伤气血,风邪乘虚,使精脱肾惫则耳转而聋。”故取耳门、听宫、听会为主穴,配合肾俞以补肾益精。翳风、耳门、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穴,翳风为手足少阳之会,可熄风聪耳通窍;耳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针刺耳门可开窍通络;中渚为五输穴之一,本经之输穴,具有舒畅三焦气机,开窍益聪之功用。风池、听会是足少阳胆经穴,风池为手少阳、阳维之会,可祛风通络,配合听会,本经局部取穴,可开窍利机关。合谷为大肠经原穴,络耳,与听宫为手足少阳与手太阳交会穴,共治耳疾。
医案转载:石学敏院士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