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次创业之后——记微贷网创始人姚宏
年的第一天,*山,阴。
*山景区内的西海饭店,海拔米,是观云海、日出的最佳位置,当天晚上,四个毕业于浙江商业学校的同学睡在同一个房间,元一晚的豪华套房。在姚宏记忆中,十六年前的年1月1号,比这天要冷得多,同样的四个人,正一起挤在朋友的出租屋里打地铺。
物是人非,此时的姚宏,已经是中国P2P行业里唯一进入胡润排行榜的领袖人物了。
童年的憧憬
杭州市淳安县汾口镇最西边的村子,上世纪90年代初还没有通汽车,姚宏从家里到镇上要走两个小时。如果去杭州,早上四点就得起床,步行或坐拖拉机20多里到百亩畈赶船,从西向东跨过五十公里的千岛湖水路需要三个小时,到县城已经是中午了。再乘6个小时的客车到杭州。
在姚宏小时候,80年代初的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旧依靠繁重的体力劳动。那是中国劳动力最廉价的时期,一个农民一天10分工分,计算价值只有两三毛钱。姚宏的父亲和村里的绝大多数人一样,沉默勤奋,命运的陀螺有规律地旋转,没有人想过改变现状。
信息闭塞的小村里,姚宏是对贫穷感受最早、也最敏感的那批人。他看着父辈日复一复重复着贫瘠而单调的生活,在村里其他年轻人把幸福定义为“出门打工赚钱,娶个老婆回家”的时候,姚宏就发誓“一定要离开这里”。
“小时候的经历,看似和现在没有关联,其实内在都是有驱动的”。姚宏在家里排行老三,从小体弱多病,做什么都很慢,砍柴慢,割稻谷也慢,所以很少干农活,一般在地里待不了半天,就被叫回家晒稻谷。
拖拉机是村里唯一的现代社会产物,“最有钱的人才买得起”,姚宏常和一群同龄孩子,追在这个财富的象征物后面奔跑。下雨天,村里机耕路打滑,载满树木的拖拉机经常在上坡时被难住,孩子们一看见立马跑过去,集体从后面往上推。
“如果拖拉机往后退,一群十来岁的孩子肯定全被压在下面”,姚宏说,“没人考虑安全问题”,那个时候他甚至觉得拖拉机散发的柴油味都很好闻,不像现在人们说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的元凶。
超负荷的拖拉机缓缓行驶,孩子们把它推上平坦的道路后,就顺着车尾爬上去。司机并不停车,等他们坐够了又从车上跳下来。
一群少年站在道路中间,目送冒着浓浓黑烟的拖拉机朝前驶去,他们抬头望望远方,风吹稻浪,父辈耕作的身影孱弱又渺小,如亘古命定的一般。
那些日子,姚宏在书上看到了“中科举”、“功成名就”、“成一番事业”这些词汇,突然感觉自己的生活毫无意义,“这样不行,这不是我要的生活”,他下决心一定要逃离、要改变。
更痛苦的是,这些想法不能对别人说,因为没人会理解自己。姚宏把这些想法默默闷在心里,一个人孤独地躺在田野上,思考着不确定的未来。
三十次的创业
年,姚宏16岁那年,才第一次到杭州。那时,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但尚未普及。“不甘寂寞”的姚宏将生活费的五分之一用以细读各类报纸杂志,